第三百零七章 不尽耳光滚滚来(第2/3页)

在场之人多大儒,笔墨纸砚常放心头,一看那么名贵的纸只用来垫点心,又想起传说中宜王的奢靡,顿时坚定了自身的正义信念——妖妃和跋扈皇子,人人得而诛之!

倒是李相等几位重臣,经常进宫的,对德胜宫也熟悉,并不想那么多,李相早上并没有吃那烤红薯,半日朝会下来,饥肠辘辘,拈起便吃,众臣听着他齿间碾碎油炸之物清脆细声一响,异香便喷薄而出,等同于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这点心的香脆,顿时便觉得腮帮发紧,有点抵受不住。

有人开了头,便陆续有人吃了起来,那油炸之物果然香脆润美,并无作料,只沾了点细盐,中和了油炸的微腻感,口感更佳丰富醇美。

众人等着皇帝临幸完毕,反正也无事,德妃也不可能给全朝廷的重臣下毒,不知不觉地便将那点心吃完了。

有人问菊牙这点心是什么做的,可是用面炸的,菊牙笑吟吟答:“是啊,这叫炸酥条。”

众人本就觉得和家里的炸面点差不多,只是口感更佳细腻香美,便都点头赞一句。

菊牙又道:“咱们宫里有个小宫女,喜欢琢磨吃食,最近不知道怎的开了窍,做出来的好多食物,都颇有野趣。”说着便将那小宫女唤来,让她给众位大人磕头,笑道,“向诸位大人讨个赏儿。”

众人也便都赏,太子素来扮演平易近人角色,还问了一句:“都以为天下厨艺十分,七分都在文厨神。没想到你也有这般悟性,可是文厨神调教出来的?”

那小宫女忙谢太子。又道并无福气得厨神调教,只是自己随意以宫中栽种之物做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点心。

菊牙却微笑带着煞气地道:“太子这话奇怪。您可去翻入禁册,看看文大人有什么机会进我们德胜宫?”

太子一听,便放下心来。心想果然如传说中所说,文臻在德妃这里是个忌讳。

他含笑拈了一根点心,随口道:“如此美食,回头教了孤方子,给母后也尝一尝。”

众人忙夸殿下孝心可嘉,菊牙讶然道:“这东西皇后娘娘那里也有,早就吃过啦。”

这话让太子一怔,随即便听里头脚步声出来,皇帝一边走一边擦手,道:“确实香脆轻美,就是油大。这是何物所制?”

德妃看向那小宫女,小宫女却露出为难之色,一旁一直没说话的闻老太太忽然道:“方才菊牙姑娘已经说了,这是炸薯条。”

太子:“是啊,我们知道啊,炸酥条,面点而已嘛。”忽觉不对,蓦然变色。

闻老太太已经盯着他,一字字又道:“炸、薯、条。红薯的薯。”

死一般的静默。

众人心中此刻滚滚流过一行加粗黑字:老虔婆又骗我们啃红薯!

又骗我们!

还有完没完!

片刻后,最先爆发的竟然是德妃:“什么?红薯?我宫里哪里来的红薯?!”

众人原本都觉得是她和闻老太太下好的套,此刻见她神情惊怒,顿时一怔。

德妃看向那小宫女,小宫女两股战战,勉强磕头道:“娘娘……奴婢不知道是什么红薯,奴婢只是在后殿园子里发现了这东西,试做了以后姐姐们都说好吃,且吃了以后,有胃病的桃夭姐姐病都好多了,奴婢便想进献给娘娘尝尝……奴婢该死!”

“种在哪里!带本宫去瞧!”

小宫女爬起来跌跌撞撞进去,德妃气势汹汹地跟着,众臣们此时隐约明白又被套,无可奈何地跟上去。

德胜宫招待人的前殿陈设简单,越往后却奢丽,看得众人咋舌摇头,但到了后殿,忽然一个冷清清还挂着点蛛网的殿门出现,众人都愣了愣。

一眼就能看出,这地儿,德妃娘娘肯定从来不来的。

小宫女战战兢兢推开殿门,在后殿的一个单独的小院子里,竟然也有个小小暖房,想必是以前住在这里的受宠宫妃独自开辟,果然那小宫女说,有次腮帮肿痛,听说这后殿杂草中有药草,便进了来,然后看见这小暖房,又发现里头长了些秧苗,便偶尔去浇水,后来便收获了一些红色的块茎,一开始不敢吃,后来无意中放入炭火烤了,发现非常美味,也并无任何毒性,这才邀小姐妹们一起吃,然后进献给娘娘的。

德妃阴恻恻地道:“本宫怎么不知道这里种了红薯?”

今日燕绝也在,定王殿下自从瘸腿,性情沉默阴鸷了许多,很少说话,此刻忽然一笑道:“娘娘不知道?娘娘这后殿荒废,似乎确实不知道。但是一个荒废的后殿里,居然也会设了暖房,还一直维持着。”

这话正中要害,维持一个暖房是铺设地下火道并维持长久燃烧的,一个荒废的,娘娘都不理会的后殿,怎么会一直有暖房可以用?

德妃手一伸,菊牙递上帕子,她随手擦了擦沾油的指尖,曼声道:“德胜宫地方小,没别的地方设暖房,这后殿本宫不来,暖房却还是要的。定王殿下这么说可提醒本宫了,陛下,您看臣妾的宫殿如此破烂——”

她随手将擦油的帕子往地下一扔,转了眼风,笑吟吟向皇帝一唤。

从皇帝开始,到所有臣属,瞬间齐齐感到头晕目眩。

一是被美人轻颦带笑晃花了眼,二是被那话刺激得太大。

转头看那雕栏玉砌,珠宫贝阙,朱甍碧瓦,绮罗竟列,和占地几乎要接近凤坤宫的面积,众人心中齐齐掠过一个念头:您这是终于想要住进凤坤宫么?

这个念头令太子心中一跳,所以竟然是他把话题给转到别处,慌乱之下竟然问:“那这红薯怎么会莫名出现?”

闻老太太立即接上:“是老妇在德胜宫居住时,随手所种。”

她那“随手”两字咬得很重,噎得众人翻白眼。

果然这老太太直接道:“先前诸位大人认为老妇人手中的薯种,可能得了特别培育,可能文臻藏私,总之种种可能,种出来的都不能作数。但是万幸老妇人是个闲不住的,在德胜宫居住的时候,也种了几棵,秧苗刚发,老妇人就回了府,之后再未进宫。”

她这话一说,众人都沉默,皇宫出入自有记录,这个说不得谎。而闻老太太寄居德胜宫,是个人质身份,和德妃并不相得,在宫里又必定处处不便,定然谈不上对薯种精心培育,且刚种出就出宫,一个小宫女,也顶多就是来浇浇水。

那么,这红薯就彻底证实了“随便养,好养活”的论调。反对派再想扯到文臻藏私种子有问题上面便显得私心卑陋。

太子觉得方才说错了话,心中不甘,半晌温和笑道:“闻老夫人所言有理。不过老夫人种出秧苗之后便回了府,想来也不知道后来红薯是如何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