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科罗维约夫和别格莫特的最后一游(第4/4页)

当科罗维约夫和别格莫特举起第二杯冰镇的莫斯科醇酿伏特加碰杯时,凉台上来了一个神情激动、满头大汗的人——莫斯科著名的消息灵通人士、新闻编辑博巴·坎达卢普斯基。博巴马上坐到彼得拉科夫夫妇身边,把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往桌上一放,就跟彼得拉科夫咬起耳朵来。他带来的新闻极有诱惑力,惹得彼得拉科夫太太心痒难熬,也把耳朵凑到他那油光肥厚的嘴唇下面。博巴叽咕了好半天,不时偷眼回头望望,断断续续听见他这样说:

“我以人格向您起誓!就在花园街,花园街,”博巴把声音压得更低,“子弹打不进!子弹……子弹……汽油,起火了……子弹……”

“应该查一查,造谣惑众的都是些什么人!”彼得拉科夫太太的女低音开了腔,博巴觉得她的声音太大了。“没有什么大不了,会调查清楚的,会收拾他们的!真是一派胡言!”

“怎么是一派胡言,安东尼达·波尔菲里耶夫娜!”博巴高声道,作家太太如此不信很叫他扫兴,随后他又叽咕起来:“您听我说,子弹打不进去……现在是一片火海……那两个人从空中……从空中,”博巴声音咝咝的说,他哪里知道,他所说的两个人正坐在他旁边欣赏他叽叽咕咕说话的样子呢。不过很快欣赏就告一段落。从餐厅内门突然跑出来三个腰间紧扎皮带,裹皮绑腿,握左轮手枪的男人。领头的那个人可怕地叫了一声:

“不许动!”随即三支枪对准科罗维约夫和别格莫特一同开了火。枪击之处,二人顿时在空气中融化了。那个汽油炉子突然冒出一股火焰,蹿到帆布篷上。篷顶被烧出一个大洞,就像一张边缘焦黑的大嘴,不断向四面扩展。火焰从大嘴里喷出,直达格里鲍耶陀夫之家的屋顶。二楼编辑部窗台上的文件夹烧着了,随后窗帘也烧起来,那火焰仿佛被人扇风鼓动,呼呼地向姑母小楼的内部烧去。

人们马上从沥青小路奔向林荫道的铁栅栏边,就是星期三傍晚第一个报告灾祸而不为人理解的伊万翻越进来的那个地方。没吃完饭的作家们、餐厅服务员、索菲娅·帕夫洛夫娜、博巴、彼得拉科娃和彼得拉科夫都向那里疾奔而去。

只有一个人泰然自若地站在一旁。他就是事先从侧门溜出来的阿尔奇巴利德·阿尔奇巴利多维奇。他不逃走,也不慌忙,就像船长必须最后离开起火的舰船那样,穿着他的绸里子风衣,腋下夹着两条风干咸鱼脊肉。


[1] 哈里发是中世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领袖的称号。哈伦·赖世德是阿拔斯王朝第五代哈里发(786—809年在位),以拥有大量财富和骄奢淫逸闻名,他曾微服出行,被人认错,《一千零一夜》中对其宫廷生活有相当真实的描写。

[2] 帕维尔·约瑟福维奇的快读。

[3] 刻赤是乌克兰克里米亚港口城市,临刻赤海峡,渔业发达。

[4] 俄罗斯旧俗:婚礼上客人要求新婚夫妇接吻,便喊“苦啊!”

[5] 指搭成埃菲尔铁塔状的糖。埃菲尔铁塔为巴黎著名建筑,建于1889年,是19世纪世界技术成就的标志。

[6] 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统称缪斯)中的三位:墨尔波墨涅司悲剧,波吕许尼亚司舞蹈哑剧,塔利亚司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