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第3/4页)

无论是哪一种,一旦无法按时偿还,结局都会相当惨烈的。

宁氏她娘家爹平日里除了吃喝外,最好打听这些事儿了,因此比较清楚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王香芹仔细回忆了一番,她依稀记得自己在穿越之前,银行存款最高年利率貌似是……百分之四?

呃,这么一比较,朱母也挺吓人的。

当然,老朱家到底算是内部借债,哪怕是按照人家钱庄的利息算法,其实还是比较仁慈的。最起码,要是温氏真的还不出钱来,朱母也不会怼死她,最多就是把地收回来,然后把她骂个狗血淋头。

甭管怎么说,王香芹觉得还是不能坐视不理。寻了个机会,她将这事儿的严重程度,仔仔细细的告诉了朱母,让朱母千万要同温氏说个清楚。

朱母原先只是觉得爱干净是好事儿,并不知道这事儿有那么严重。等王香芹刻意往严重了说时,她这才慎重起来,表示一定会转告的。事后,她想想还是不放心,特地将朱大郎唤到跟前,连唬带吓的好一通叮嘱,这温氏兴许靠不住,大郎还是很靠谱的,再说不就是打扫鸡舍吗?大郎一样做得来。

只这般,朱母放心的继续跟宁氏一道儿忙活烧烤摊儿去了。

……

没过几日,地就买来了。连带契税钱,以及之前那三亩多地,一共花了二十二两银子,比预期的还要高出不少。

这也正常,本身地价就是不稳定的,要是灾荒年间,相对的地价就会暴跌,反过来要是连年风调雨顺的,这地价自然而然的会跟着上涨。秀水村这一带本来就属于土质偏肥沃的,哪怕相对而言不是那么好的宅基地,种粮食兴许不成,种些蔬菜葱蒜啥的,绝对没问题。再一个,如今谁不知道老朱家发财了?去年一口气买了那么多地,今年这春耕才刚刚过去,又要买地?人家才不管你买地是用来干啥的,哪怕啥都不干,只要知道你是诚心购买,坐地起价妥妥的。

只能说,花了二十二两银子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剩下的三两银子,温氏也没守住,她想干票大的,就想学王香芹盖猪舍那样盖鸡舍,层高可以略低一些,但房舍一定要多。也要类似于这样一排一排的,看着就格外得大气。又因为鸡和猪是不同的,鸡会瞎逛,猪只爱睡觉,所以她就想用房舍当做围栏,四四方方的,中间的空地就用来散养鸡。

当然,真正实施起来肯定没那么完美的,温氏有五亩地啊,要是想绕着五亩地盖房子,那三两银子是绝对不够花的。最终,她只能学着盖了三排鸡舍,占了约莫两亩地。还并非是三排一样宽长,而是坐北朝南的一排巨长无比,左右两边的稍短,再用高高的木栅栏将空的那面严严实实的挡起来。

整个鸡舍差不多就是个长方形,温氏还盘算着,回头再添了钱,继续盖鸡舍,总有一天,她会将五亩地都围住的。

温氏这么大手笔的搭建鸡舍,光老朱家这几人是绝对不够用的,再说了,如今真不是早先王香芹盖猪舍那番光景了。家里人都忙着呢,大郎是唯一一个有空的,其他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就连六郎……

六郎不想跟他大嫂说话,事实上他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他自闭了。

好在,温氏当时还有钱,花钱雇了人帮她搭建鸡舍,不够的部分也用鸡蛋抵了。当然,这些都是要入账的,尤其在鸡舍完全建好之后,六郎被逼着去清点鸡群数量、鸡蛋数目,还有旁的林林总总一堆东西。反正等账目理清楚后,他已经不单是自闭了,他快自尽了。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六郎发誓,他以后绝对不找爱做买卖的媳妇,还特地寻到了朱母,表示以后找媳妇就依着三嫂的样子找。

朱母有点儿懵,忍不住提醒他,三郎媳妇田氏一样也做买卖的。

田氏擅刺绣,自打得了王香芹的提点后,一门心思花在了制作小儿衣裳用品上。王香芹最早只是帮她画了些小儿围涎的图纸,之后得了空又给她画了些鞋帽的样式。因为王香芹本人记得图样也不多,所以提醒她要悠着来,不要一口气将新图样都做了,回头叫人家学了去,再没新图样了,迟早玩完。

还好,田氏这人在刺绣方面确实有天赋,原先只是没想到这方面来,得了王香芹提醒后,她又依样画葫芦的衍生出一些别的花样来。当然,她还是很珍惜这些新图样的,每次都只做一两个款式,然后数量做多,差不多每半年交一次绣品,一口气赚一大笔钱。之后,她再买上一堆的绣线锦缎,再回家埋头苦绣,完全不嫌枯燥,就这么反复得来。

也因此,尽管田氏也在做买卖,可在六郎眼里,三嫂是全家最安生的那个。毕竟,她的成本就是绣线和锦缎,而且每次都买上一大堆,能用上好几个月。积攒的绣品也是一口气卖掉的,比起其他几个嫂子,三嫂就是个善良的好人。

听了六郎的解释,朱母还是感到很恍惚。

“要是这样的话也简单,你三嫂有娘家妹子的,亲妹堂妹表妹都有,回头我给你问问?反正咱们家如今不比从前了,在村里找媳妇容易得很。”朱母最开始就是这么随口一说,回头仔细一琢磨,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她倒是不在乎田氏赚的那点儿绣品钱,她喜欢田氏的性子。

看着是很软绵没错,但起码不生事啊!家里搞事作幺的媳妇太多了,她真的希望再来个安静不折腾的。

六郎见朱母真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了,当下又慌了神,忙摆手道:“娘哟,我还小,真的,我没想急着娶媳妇,你不要那么急……”

“我知道,这个还用你说?慢慢来呗,就算你再着急,这档口我上哪儿给你说亲去?最早最早也要等秋收以后了。”

“不急不急,我真的不急!”

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

六郎吓得跑去盘账了,就算早先的活儿做完了,随着家里的买卖多且杂,他真要找事儿做还是很容易的。再不济,还能去练拨算盘,他感觉再这么搞下去,迟早有一天,他能跟他师傅那样,把算盘拨得飞快,看得人眼花缭乱的同时,还能把账目结算得一清二楚,半点儿不出错。

最后那点才是重中之重,也是他最终的梦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六郎变了,他已经忘了他最初的梦想是认完字回家种地。

……

随着温氏的养鸡场初具规模,天气也渐渐热了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温氏真的转运了,她早先自己孵的那两百枚单,孵化率居然罕见的达到了八成。至于其他抱窝的母鸡,也差不多同时孵化了小鸡仔。那些没能孵出小鸡仔的蛋也没浪费,温氏是外村嫁进来的,她娘家那边养鸡的多,知道一些罕见的食谱,其中之一就是烤毛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