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新苗(第3/3页)

然而,对于王毛伯的提醒,张潜却丝毫不当回事儿。略作沉吟之后,立刻做出了决定,“无妨,玫瑰种在向阳的缓坡上,尽可能地多种。低洼处,还有刚刚排过淤,不适合种麦子的田地,全都种高粱。高粱这东西,原本就不该用来当饭吃,酿酒,才是它的最佳出路!”

“酿酒?”这回,轮到王毛伯惊诧了,瞪圆了眼睛,喃喃追问,“高粱能够酿酒,那么涩的东西?”

“酿米酒肯定不成,酿白酒么,却是上上之选!”张潜笑了笑,信心十足地握拳。

击败了有长公主做靠山的珍宝阁,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大笔的财富。同时,也让他心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很多原本会小心翼翼的事情,他不再小心翼翼。而许多需要反复考虑才付诸实施的步骤,他也开始悄悄地加快了实施节奏。

作为张潜的师弟,郭怒对自家师兄身上的变化感觉很直接。犹豫了一下,就准备出言提醒。然而,还没等他斟酌好说辞,就看到崔管家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东主,郭少郎,王主事!”一改数月之前那种冰冷凶悍,如今的崔管家,无论见到谁,都满脸堆笑。先向张潜、郭怒和王毛伯拱手行礼,随即,笑呵呵地汇报,“启禀东主,学堂今天入学,张山长问您,是否有空过去看看。顺便说上几句话,鼓励一下学童们的上进之心!”

“去,当然要去!”张潜闻听,果断笑着挥手。“师弟,毛伯兄,要不要一起去!”

“求之不得!”郭怒天生就爱热闹,而王毛伯,则担心张潜再遇到不测之事,有心贴身保护。所以,双双笑着点头。

兄弟三人,笑呵呵出了书房,跳上马车和坐骑,一路向东而行。不多时,就来到了原本的白马寺,现在的成贤书院之前。

由于张若虚担任了山长,并且由神龙皇帝李显亲手题了匾额,张潜原本担心的那种无人前来就学的情况,根本未曾出现。相反,渭南,新丰、霸陵等地许多不需要节省饭钱和束脩的殷实人家,也把适龄子弟送了过来。

故而,计划中第一期八十个入学名额,根本不够用。甚至有人专门托了孙安祖的关系,往里边塞人。害得张若虚不得不将名额提高到了一百二十个,才堪堪满足了要求。

闻听深受皇帝宠信的秘书少监张潜,准备给学子们训话。许多送孩子前来就读的家长,也纷纷停住了脚步。大伙聚集在书院前的空地上,翘首以盼。都期待那位传说中极为会做官的张少监,能给自家子弟面授机宜。或者虎躯一震,福气四散,让孩子们也将来也能有机会,跟他那样平步青云。

然而,当张潜终于走到了台阶上,开始训话。不少家长,却大失所望。

原因无他,第一,张少监的话,居然非常通俗易懂,让人只要听在耳朵里,根本不需要仔细琢磨,就能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第二,张少监对学子们的要求,非常低,低到已经对不起匾额上的题字。

“……所谓小学,我曾经说过,乃是与大学相对。不讲如何治国安邦,也不讲如何代天子牧守一方,只是为了开蒙,解惑,使人获取最基本的学问,以便更好地在世间立足。”目光扫视书院前,那一张张稚嫩,或者已经老去的面孔,张潜笑着,重复自己的心愿。

因为站的位置较高的缘故,大人们脸上的失望,他能看得一清二楚。孩子们脸上的喜悦和困惑,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隐藏在人群后的宦官和百骑司飞骑,他同样能看得一清二楚。但是,今天,他却不想迁就任何人。

“你们当中,也许有人将来会转到其他学堂。也许有人长大之后,会出将入相。也许有人,这辈子都过得很平庸,甚至默默无闻。但是,成贤书院,却依旧愿意,成为你们每个人共同的家园。”略过那些市侩、兴奋或者麻木的成人,他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们身上,就像看着一棵棵新苗,“我这里对你们的希望不多,只期待,你们读了书之后,对是非善恶,都能有最基本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

“我希望你们能学会思考,凡事能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你们可以慕强却不应该凌弱。你们可以看得见黑暗,却更应该相信并守住自己心中的光明!”

“如果你们将来心中能对苍生保留一点儿悲悯,对同类生出几分共情,我一定会以你们为荣。因为,那正是本书院建立的意义所在,也是本书院与别家书院最大的不同!”

忽然心中有些激动,他笑了笑,冲着台阶下的所有人,轻轻抱拳。

他忽然感觉到,纵使穿越时空,其实自己也从未孤独。

因为,有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自己,注视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且深深以自己为荣!

第三卷 关山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