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票和票子(第2/2页)

“行,等会儿咱们就去买肉、多买点儿白面,给你们包大肉包子,正好二子的奶粉也快喝光了。”

冯妙想了想,家里三只鸡,俩小孩基本上每天一个鸡蛋,二子断奶后断断续续一直吃奶粉,大子喝得少,也不知道营养够不够,反正现在手头宽裕,以后也给大子每天喝奶粉。

转头一想,不行啊,她怎么带俩孩子去镇上?

自行车前梁装了藤编的小童椅,以前一家四口出门,大子坐前边童椅,她抱二子做后座,方冀南一辆自行车带一家子。现在她自己骑车,二子坐前边,可大子才四岁,坐后座肯定不行,万一掉下来。

“大子,妈妈去镇上给你们买肉,带不了你们,你领弟弟去姥姥家玩行不行?” 她跟大子商量。

大子咬着手指头,纠结了一下同意了。

冯妙便把俩小子抱上自行车,二子坐前边童椅,大子坐后座,推着自行车去老宅。

结果一进大门,陈菊英就笑着迎上来说:“正要去叫你们呢,你爷爷上午去镇上开会,顺便买了一斤肉回来,这天气又不能放,我正琢磨怎么吃呢。”

“爷爷又买肉了?”冯妙一笑,心说打从方冀南走了以后,老爷子每次去镇上都得捎带点什么吃的喝的回来,生怕俩小孩受委屈似的。以前方冀南去学校上班,经常会给小孩带零嘴,他走了半个月,老爷子光买肉就买了两回了。

旁边大子已经雀跃着喊“大肉包子”,陈菊英说那咱们就包包子。

吃包子不炒菜,园里鲜嫩的黄瓜摘几根,鲜辣椒剁一碟,煮了一锅绿豆汤。豆角肉的白面大包子,大子一口气吃了三个,二子也吃了一个,吃饱了满足地拍小肚子。

每次家里包包子、蒸馒头,基本都是做两样,少做几个白面的给孩子吃,大人吃兑了玉米或者荞面的杂和面。

“娘,给你点粮票。”冯妙掏出一小沓票,解释道,“方冀南寄回来的,还有几张布票和棉花票,你收好,预备年底振兴结婚用。”

“家里还有一些,今年发的我们谁也没舍得用,都攒着呢。”陈菊英接过来看了看,嗔道,“这么多?用不了用不了,加上家里攒的,够给他打两床被子了,剩下的你拿回去,给俩孩子好好做件衣裳。”

冯妙又塞回去给她,说家里还有。

“那你娘就收着吧。”冯福全道,“粮票就不要了吧,我们三个人挣工分,粮食够吃了,你留着,好给孩子买点儿细粮。”

“粮票不用,带两个孩子你也没法上工干活,都拿回去。”爷爷开口道。

冯妙也不再推,从容装回口袋里。

“冯妙,生产队育红班缺个人手,你去吧。”老爷子抬头对上冯妙沉静的目光,居然难得地跟她解释道,“我看你缝纫的活儿也没多少,育红班反正都是小孩,二子如今大一点了,带去育红班也不耽误你照看孩子,育红班六个工分,不比你下田少。”

爷爷这是怕方冀南那边没个谱,她们娘仨生计没了着落?开始居安思危了。冯妙低头搅动碗里的绿豆汤,不禁玩味一笑,这老爷子,自己心里也不踏实了吧,该。

这也难怪,这些年农村里不断地有知青来,也不断有人走,前两天还听说邻村有新的知青来。来了的,有几个真正想扎根农村?走了的,抛妻(夫)弃子很常见,就算不抛弃,按照眼下政策,也不允许带老婆孩子回城,就只能长期两地分居。

所以老爷子也只能做长久打算。

他们村生产搞得还可以,一个工分去年划到六分钱,在周围村子里算很高的了,六个工分一天三毛六,够养活自己了。方冀南在镇中学当老师,一个月工资也才十三块钱。

冯妙心中笑笑,心说老爷子干了几十年老村长,可人在最底层,对沈家这样的阶层认识毕竟太少,方冀南的事情,什么时候按知青政策来过。

老爷子说:“你先去育红班干一阵子,等孩子大一大,还可以去学校当老师,我再给你弄个民办教师的名额。”

“对对对,我看行。”冯福全忙说,“好歹咱冯妙一个高中生,别说育红班,村小学那几个老师还小学文化呢,比咱们冯妙差早了。”

“我不想去。”冯妙道,“爷爷,你不用安排我,方冀南给我留了一些钱,够我用了。再说了,以后……”她顿了顿,对上几道关注的目光,平淡说道,“我有我自己的打算。”

作者有话说:

从明天起,早六点,晚六点,不见不散。谢谢给我投雷的集美,尤其这两天,投雷多了不少,营养液也增加很多,这份支持和力量我收到了,蠢作者改稿码字都没来得及统计,谢谢大家,谢谢。

广告一下作者君的预收《听说我哥是暴君》,古言甜宠。

谢如初自幼父母双亡,养兄把她一手带大。她一直以为,她这养兄温润端方,君子如玉,性情是极好的。

直到那一日,她亲眼撞见一群红袍紫袍的大臣跪在他面前,颤巍巍地高呼陛下。

她竟然从来不知道,她从小相依为命的养兄就是当今那个暴虐皇帝,杀戮无数,狠戾独断;她爹不光没死还是个王爷,养了一个跟她长得很像的假货当郡主,听说都宠到头顶上了……

文案二:

立后之初,群臣谏,言谢氏女出身寒微,一介民女,入宫为妃嫔也就罢了,皇后之位当择高门贵女。

帝拍案大怒:朕亲手养大的姑娘,千娇万宠,普天之下谁敢说比她的门第还高?

作者君贼心不死的古言坑,非宫斗,大概就是想写一个古代的爱情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