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宋恂的一盆冷水并没能浇灭儿子的嚣张气焰。

极度的兴奋让延安选择性接收外界的声音,所以爸爸那番扫兴的话被他自动屏蔽了。

宋延安同学坚定地认为,全国人民都是沾了他的光才能听到这曲《乡恋》的。

他已经盘算好了,要将今天点播的经过写进寒假作业的日记里,开学以后又能跟同学吹一波了!

“要是早知道我打电话这么管用,刚才我就应该多点几个节目的!”延安盯着电视上的武术节目,兀自后悔。

苗玉兰也深有同感,她算是全家最信服延安的。

毕竟在她举着话筒交流不畅的时候,还是延安挺身而出“英雄救美”的。

“没关系,下次再有晚会的时候,咱们多点几个。”

宋恂:“……”

他拿这一老一少没辙,吃了两个饺子就打算回家休息了。

项小毛明早下夜班,他还得早起去城里接人。

不过,家里的两个崽并不想让他轻易离开。

宋恂刚透露了要回家的意思,吉安便抱着一个本子蹭了过来。

“爸爸,我有两道题不会,你帮我看看。”

宋恂:“……”

居然在除夕夜做题?

他虽然乐于见到孩子勤奋好学,但也不用勤奋到这种程度……

“今天过年,不用学习了,跟弟弟玩去吧。”宋恂在他头上摸了摸。

“不行!今天必须解出来!”延安凑过来说,“这是晚会上出的猜谜题目,如果全部答对的话,有可能得到晚会纪念品!我想要那个自动铅笔!”

“我也想要!”吉安拉着爸爸坐到饭桌前,将铅笔递给他说,“只有五千份奖品,明天必须得把答案邮寄给电视台,爸爸你快点帮我们看看吧!”

家里的大人都解不出谜底,他们早就盼着爸爸回来了。

宋恂只好接过田字格本子,助力儿子们赢取自动铅笔。

一共五道题,有两道题的答案是空着的。

第一题,从上至下,广为团结,打一个字。

宋恂用手指在腿上写了几笔,便说:“‘座’吧。”

趴在桌上等答案的小哥俩跑去墙角搬来两把椅子,乖乖坐到了爸爸对面。

“……”宋恂抬笔将答案写在空白处,好笑道,“我是说,这道谜语的谜底是‘座’。”

刚坐好的双胞胎:“::::::”

“为啥是‘座’啊?”他们俩从没接触过字谜,尚未搞懂解谜套路。

另几个大人也难得好学地凑过来听解谜过程。

宋恂简单解释两句,便用铅笔将“从”、“广”,以及“至”下面的“土”圈了出来。

全靠个人理解吧。

他忍着困意继续看下一道题——制定人口政策,打一成语。

小学生的成语储备有限,这道题还稍微结合了一些时事,儿子们不会做也很正常。

宋恂将答案“国计民生”写在下面,就算对两个小孩有个交代了。

……

大年初一的早上,宋恂不到六点就起了床,跟他一起的还有打着哈欠的双胞胎。

“你俩起这么早干什么?”

延安眯着眼睛说:“我们要去邮局寄信。”

“你俩留在家里睡觉,我帮你们寄出去。”

俩小孩觉得这样似乎也可以,于是翻出昨晚熬夜写好的十来个信封。

“怎么这么多?”宋恂问。

“多写几封信可以提高我们的中奖概率!”吉安将信递给爸爸说,“除了我俩的名字,我们还用了你跟妈妈的,姥姥姥爷的,大舅大舅妈的……”

他把全家每个人的名字都念叨一遍,然后补充说:“一会儿我们要去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拜年,然后让爷爷奶奶小姑小叔也每人写一份答案寄去电视台。”

“……”宋恂失语片刻,“你们动员的人还挺多的……”

“我们想要自动铅笔呀!”

宋恂心说,为了邮寄这些信件而购买的邮票也够你俩买两支自动铅笔了。

不过,他也知道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

只当是花钱给儿子买一段有趣的童年回忆吧……

*

项小羽在大年三十值了一个夜班,之后的几天就清闲了下来,可以留在家里消停过年了。

而宋恂的一整个春节都不得闲,各种团拜会,慰问会接连不断。

公司领导层几乎每天都要去下属各个工厂慰问值班工人。

宋恂过年这几天的行程安排比平时还要忙碌。

项小羽原还打算带孩子去刚开放的明泉山公园玩两天,可惜这个计划也因为宋恂的缺席而夭折了。

这天,宋恂的车刚开到家门口,便被听到动静的项小羽迎了出来。

“什么事这么高兴?”见她笑颜如花的样子,宋恂也不禁露出一个笑。

“有个大喜事!”项小羽拉着他进门,递了两份报纸过去,语气里有难以抑制的兴奋,“宋书记,你上报纸啦!”

“上报纸也不至于让你高兴成这样吧?”宋恂随手接过报纸笑道,“我之前已经上过好几次报纸了。”

“这次不一样!以前是你的文章被发表在报纸上,这次是有记者专门写文章报道你的事迹!”项小羽点着文章标题说,“你自己看,标题里都带着你的大名呢!”

宋恂在两个对虾养殖基地呆了一天,还没来得及看今天的报纸,此时回到家里才有空坐下来,将媳妇所说的报道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遍。

这篇文章的撰稿人就是在春节前采访过他的童记者,整篇报道都是围绕他在海浦渔业公司推动的配套改革展开的,宣扬的是改革创新精神。

省日报甚至将宋恂去年发表过的关于国营企业配套改革的文章找了出来,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附在了童记者这篇人物专访的后面。

虽然不在报纸的主要版面,但是省日报和海浦日报都刊登了同一篇文章。

见他端详着报纸不作声,项小羽急不可待地问:“怎么样,宋书记,现在有啥感想?”

已经将报道反复翻看好几遍的双胞胎儿子,也满脸崇拜地围在他身边,等着看爸爸的反应。

“……”

宋恂其实没什么感想,但他媳妇和儿子都表现得过于兴奋,好像上报纸的是他们本人。

他要是不给出点回应,恐怕会打击项小毛和孩子的积极性。

于是,只好笑着回了一句“受宠若惊”。

宋恂并不觉得上一次报纸会对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然而事情接下来的走向,似乎就是按照“受宠若惊”这四个字发展的。

他第二天去单位上班的时候,接到了七八通电话,都是在其他省市工作的校友同学打来的。

电话内容也意外地相似——恭喜宋恂的事迹登上报纸!

事实上,童记者的这篇报道,不但被刊登在了省日报和海浦日报上,还在同一天,同时刊登在了全国数个省市的报纸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