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2/3页)

宋恂这个名字,以及海浦渔业公司锐意改革的事迹,以一种让他措手不及的速度,迅速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

“宋书记,这两天省城和外省的好几个单位都打了电话,想来咱们公司参观学习一下,还想让你给大家做个报告。”邬君阳风风火火地走进宋恂的办公室,振奋道,“这回咱们渔业公司可算是出名了!”

她在心里狠狠羡慕了宋恂的好运气,但她也清楚,公司的配套改革是从宋恂当经理时开始的,等她接手的时候,各项改革基本已经收尾了。人家报社记者报道宋恂的事迹,没毛病。

宋恂对这个走向也是没想到的,报道发表以后,海浦本地的几个单位已经来渔业公司参观过了。

他还应邀跟大家开展了几次座谈会,分享配套改革的经验。

可是,不知是他的理解跟大家有偏差,还是其他人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来参观的单位里不但有企业,居然还有两个文艺团体……

他今天早上甚至还接到了海浦企业作协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参加作协的活动,在座谈会上给大家演讲。

“邬经理,公司实行配套改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宋恂想了想说,“其实真正有用的经验,我已经写在文章里发表过了。你跟几位副经理都是亲自参与了公司配套改革的,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大家都很清楚……”

“宋书记,你的意思是……”

“最近来公司参观的单位比较多,让我一个人去分享经验,也只是说一些车轱辘话。你跟其他几位同志最好也能参与进来,帮忙招待客人的同时,咱们也多跟人家交流,学一学人家身上的长处。”

邬君阳犹豫片刻,还是劝道:“这对你来说也许是个很好的机会,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任谁遇到这样一个全国出名的机会,都会牢牢抓住吧?

宋恂摇头说:“这套改革的实施本来就是大家的功劳,让大家都站出来介绍一下经验无可厚非。”

他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一下就火了,但是这个所谓的出名机会,对他来说并没什么吸引力。

出名以后呢?

他又不是演员明星,要这种名气有什么用?

每天接待参观考察的同志已经严重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了。

邬君阳离开以后,宋恂把孙翊叫了进来。

“你去跟后勤、财务和党办说一声。最近来公司参观的同志比较多,大家尽快制定出一个固定的参观流程,不要影响咱们公司的正常生产。”

孙翊赶紧拿笔记下来。

“另外,跟外地来参观的单位说清楚,我们欢迎大家来交流,但是渔业公司改革以后,管理比较严格,经理招待费有限。请大家自行解决食宿问题。”

“……”孙翊的表情轻微扭曲了一下,尝试提醒,“宋书记,人家好歹是客人,大老远来一趟,咱们这样直接提费用的问题,是不是不太好啊?”

“怎么不好?他们来学习,咱们不但不收分文,还得出人出力,包吃包住?天下哪里有这种好事,我也想去。”宋恂没什么表情地说,“现在只有几十人参观,万一以后有成百上千的人来参观,咱们出得起这份招待费么?就算出得起,又凭什么花这份钱?”

孙翊:“……”

好像也有点道理。

宋恂交代道:“我明天要到省城去一趟,如果有参观学习的客人,就让邬经理安排人接待吧。”

*

宋恂这次是被两通电话喊回省城的。

一通来自早就调任省人大的袁书记,另一通来自亲爹老宋。

他下火车以后先跟袁书记的秘书联系,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去拜访了袁书记。

袁正清见到他,仔细打量片刻便点头说:“还行,没怎么变样。”

“咱们才两三个月没见,我能变成啥样啊?”宋恂每次来省城出差,都会到曾经的袁书记,现在的袁主任这里坐坐。

他对办公室的陈设还算熟悉,自顾自在柜子里翻出一罐六安瓜片,给自己沏杯茶。

“我是怕你被突如其来的关注弄得找不着北了。”袁正清盯着他往自己的茶杯里续水。

“真正应该得到关注的是渔业公司的发展,我只算发展中的一环,”宋恂笑道,“将大家对我的好奇转移到渔业公司上就行了。”

袁正清颔首:“你能正确认识这件事就很好,最近行事一定要谨慎,不要过度张扬高调。平时还是得将工作重心放在渔业公司的发展上,渔业公司好了,成绩自然会算在你身上。高知名度和关注度是一把双刃剑,你以后前进的每一步都会被人用放大镜审视,所以工作一定要做扎实,不要浮躁。”

宋恂虚心接受了袁书记的建议,但他总觉得今天袁书记有点心不在焉的,便直接问对方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他说。

将茶杯放到茶几上,袁正清琢磨了一会儿才开口说:“前天省里的一位领导跟我打听了你的情况,似乎有意让你去省海洋渔业公司工作。上级领导可能是对这两年省渔的发展不太满意……”

宋恂快速回想了一下省渔的情况。

省渔这几十年来一直在近海作业,如果只看近海成绩,它是当之无愧的全省渔业一哥。

但是在外海捕捞方面,省渔一步慢步步慢,错过了国家对渔业外汇贷款政策最宽松的时期,这两年只在国内购买了三四对外海渔轮。

在企业改革方面也没听说有什么特别亮眼的成绩。

与海浦渔业公司相比,省渔的最大优势是体量大,背景硬。

人家是受水产部和省委双重领导的副厅级单位。

“省里最近在研究省渔新任领导班子的人选,经理和书记可能都要动。”袁正清提醒道,“你有个心理准备吧,组织部有可能会派人跟你谈话。”

宋恂蹙眉问:“这事已经定了么?我在渔业公司当书记才一年多,现在到省渔去并不合适吧?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呢。”

虽然去了省渔就是副厅待遇,但他心里其实并不想来省城工作。

领导能注意到他,多半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的宣传热度,想让他将这套配套改革的方案复制到省渔去。

但是,两个业务范围相似的渔业公司,改革的步骤也是大同小异的,他不想去做重复的工作。

如果省渔真的有心改革,让现有人马照搬海浦的改革方案,多半也能成功。

袁正清看出了宋恂的抵触,其实他内心也不认同将宋恂放到省城来。

这一步看似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对他的长远发展而言,说不上有多好。接连在两个渔业公司工作的话,以后很有可能会一直在水产系统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