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救济粮

到了十月, 天渐渐凉了下来。

第二茬的玉米已长到一人多高了,且顶端已经开出花穗,周青林算着时间,只要不突然出现极端天气, 那么这次的玉米肯定又是大丰收。

收获了这么多种子, 明年的玉米种植完全可以在整个南川县推广开来了。

至于红薯。

那日周青林特地去村民地里查看了两个多月前栽种的红薯, 只见藤蔓早就长开了,看着一片绿油油的,再看株藤旁边,都有粪肥撒着, 看来村民们都照料的很尽心。

周青林挖开一株仔细看了看,发现底下的红薯已有两指宽了, 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对于这批红薯,周青林原先的想法就是, 能长多大就长多大, 反正大雪节气来临前是肯定要开挖的。

本来想着到时收上来的红薯能达到三、四两一个就顶天了,现下看来, 自己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周青林不知道的是, 新露湾的村民对这些“药材”可上心着呢,特别是当初帮着收获时, 看到那挖出来的一个个大块头,村民们当时就在心里嘀咕:老天,这可是两文一斤呢,要是自己也能种出这么大的个头,那岂不是一个就能卖上好几文了。

还有, 这一亩地怎么也能长出好几百个吧。

一个就算它四文钱, 那么十个是四十文, 一百个就是四百文,好几百个的话,那就那就.....哎呦,村民们突然觉得自己的气都喘不匀了。

老天,他们家可是要发了啊。

有了这样的认知,村民们照料起“药材”来自然是不遗余力了,松土拔草是日常,每隔上半月还会施上一次肥,什么鸡粪啦、猪粪啦、草木灰啦,只要能肥土肥根的,统统往地里撒。

还有,家里皮孩子在外头野时,要是看到有牛粪在路上,定会立马跑回家拿了捡粪的簸箕,而后乐滋滋地把牛粪铲回了家,不为别的,实在是家中长辈画的大饼太过诱人,比如:等卖了药材爹爹就给你买糖葫芦吃,又比如:等卖了药材娘给你做过年的新衣裳。

所以,被这么多诱人的好处吸引着,娃娃们都沦陷了。

......

等到月底的时候,周青林收到了吕志义和应进庆寄过来的报喜信。

信上写了在九月中旬的时候,毛氏顺利产下一女,而吴氏则在月初生下一子。

再看两人的信,字里行间都透着初为人父的喜悦,周青林都能想象他俩提笔写信时的雀跃心情。

可惜周青林没被带动起来。

这几日,他心里都挂着一件事呢,那就是南川县今年的救济粮怎么还没有发放下来啊?

且一点要放粮的动静都没有。

去郡城布政使衙门询问,人家给的答复是:他们还没接到户部的放粮公文。

周青林就纳闷了,这都晚了一个多月了,怎么还没收到公文啊,想着会不会因为最近正是缴赋税的高峰期,所以人家一时忙得腾不出手来。

虽这样想,可周青林知道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都说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户部共有四百多人,分成十四个司,每个司分工明确,不可能一窝蜂的忙到一块儿去,所以肯定有其他原因在里面。

至于会是什么原因呢,周青林仔细想了想,南方洪涝?北方干旱?这些情况好像都没有,就算有那也应该不算严重,不然他不会不知道。再说前几年洪涝旱灾也是有的,可也从来没取消过南川县救济粮的发放啊。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呢?

周青林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会不会是周耀祖捣的鬼,毕竟人家现在正在户部当值,且还是户部郎中来着,算是一司之长,权力大着呢。

周青林又在想,要是真的是周耀祖捣的鬼自己该怎么办,他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凉拌!

先不说停发救济粮人家铁定找足了理由,就是你想问个清楚,可上哪儿问去,自己又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朝廷有令:地方官擅自离开辖区的,轻则罢官,重则丢命。

所以只能凉拌。

至于写信给大女婿,让定国公府帮忙的事,周青林是肯定不会去做的。话说他可不想让人笑话自己连个七品芝麻官都当不好。

唉,只希望自己的猜测是错的,今年的救济粮只是延迟发放而已。

可惜,事与愿违,十一月初,等周青林再去郡城布政使询问的时候,这次得到了确切的答复:南川县今年的救济粮暂缓发放。

原因:秦乡旱,罗阳水涝,民舍全没,比南川县困难的地方有很多。

回来的路上,杨县丞愁眉苦脸,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唉,再过几个月,就到了农户们最缺粮的时候,到时候不知道该怎么熬过去。

还有,既然说是暂停,那到底什么时候能够恢复啊?总不会都没得发了吧?

而周青林从出了布政使衙门,就把“暂停发放救济粮的事”翻了篇,他觉得既然自己没本事解决,那就不必浪费时间去纠结了。

“明日你去县城几家粮铺问问,看他们能不能买到多的粮食,要是可以的话,咱们先买上一些存着。”

周青林准备从玩具作坊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银钱去购买粮食,没有救济粮,他们肯定要另想办法,好在有玩具作坊的收入,不然还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杨县丞一听,立马转过头来,问道:“用咱们作坊的银子买吗?”

问过之后,又觉得有些多余,杨县丞心道,不用作坊的银子还能用啥银子,再说他们挣的这些银子,本来就是准备用来解决南川县各种困境的,现下用来买粮食救济百姓岂不正是钢用在刀刃上,只是这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啊。

唉,杨县丞叹气,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那咱们这次准备买多少粮食啊?”杨县丞又问。

周青林想了想,道:“不用太多,你先买往年救济粮一半的量就可以了。”

周青林心想,等熬过了明年上半年,接下来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一半?”杨县丞疑惑,这么点粮食不够分啊。

周青林点头,“对,先买一半的量,明年说不定咱们就有好的法子了。”

好的法子?

什么好法子?

杨县丞愣怔,心道,真要有好的法子他和窦大人早就用上了,哪里还能等到现在。

不过,等他看到周青林坚定的目光时,心中的怀疑立马烟消云散了。

杨县丞突然觉得,只要是周大人说的话,自己可以完全相信。

......

接下来的日子,周青林一门心思扑在了二十亩地的玉米上,既然准备过了年就推出新品种粮,那么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有足够的种子才行。

眼巴巴等着被投喂的日子可不好过,他们南川县还是得靠自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