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自信的魅力

“江哥哥, 这边,这边,喏,就在这里, 咱们把厨房画在这个地方。”

李煜听后, 就提笔在凌雪妹妹说的位置开始画厨房。

等画好后, 三丫拿起来看了看,而后又是一个大拇指,“江哥哥你可真厉害!”

李煜想压住往上翘的嘴角,可惜没能成功。

一旁正在制定来年春耕计划的周青林, 听到闺女的话和见到李煜咧着的嘴后,他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唉, 这闺女怕是白养了,这不, 拍马屁好久都没爹爹的份了。

为了分散少年的注意力, 省得他把心思全都放在想家上,周青林就把路泽塘安置房的设计转交给了李煜。

本来这些户型图前几个月就该画好了的, 可为着救济粮的事, 这事就耽搁了下来。周青林知道玩具作坊的乞丐们肯定都盼星星盼月亮地在等着了,所以就一举两得的让李煜接手了此事。

三丫也参与了进来。

他们两人, 一个指挥,一个画,而后再修修改改,不出三天,就画了十几张户型图出来, 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等干了墨汁, 李煜便把画好的图纸摞成一叠, 而后脚步轻快地走了过来,“老师,您看我画的这些可行否?”

接过图纸,周青林一张张细看了起来。嗯,都是三间正房和一间小厨房,外加一个小院,区别在于布局不同,最主要还是厨房位置的差异,有的在东面,有的再西面,还有的连着主屋,有的单单独独。

咦,这里怎么有一间木棚呢?

还有,这些太湖石假山是怎么一回事?

周青林看到每张图上,在院门进来的位置都画了景观,且屋后院墙的角落里都有画着一个小木棚,这是作啥用的?总不会是养鸡的吧?还有咱们这可是安置房呢,安置房晓得伐,你这又是假山又是花草的,这样的院子造下来怕是要不少银子吧,老爹我可贴不起啊!

看爹爹一副疑惑加一言难尽的模样,凌雪忙开口解释:“爹爹,这可是养鸡的鸡棚,咱们晓金村家里不是也有吗,你看,有了鸡圈后,他们就能自己养鸡了,这样每日吃鸡蛋也能便宜些。”

李煜也跟着点头,他觉得在院子里搭个鸡窝就挺好。

见自己学生一副想吃鸡蛋就可以直接去鸡窝拿的兴奋劲,周青林汗颜,总归是自家闺女把人家金尊玉贵的孩子给带歪了啊。

话说,人家可是让儿子跟着老师学知乎者也来的,要是让他知道自家儿子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拌了米糠去喂鸡,也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

反正惊诧是一定的。

想到前几日,妻子在来信上说了隔壁永安伯的小孙子也开始在家里养鸡的事,周青林表示他实在想不通,为何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热衷于养鸡了呢。

而此时,京城永安伯府里。

韩睿正对祖母说着他为何要养鸡的事,“因为养鸡很好啊,鸡不但能吃光花叶上的小虫子,还能生好多好多的鸡蛋呢!”

“凌珊妹妹还说,她姥姥姥爷就是因为每日都能吃上新鲜鸡蛋,才身体棒棒从不生病的。

最后,韩睿还加上一句:“孙儿也想给祖父祖母吃新鲜鸡蛋呢。”

哎哟,一听这话,老伯爷夫妻俩霎时心暖的不行,咱们家的乖孙孙可真孝顺啊!

养养养,肯定养。

老伯夫人立马催着府里下人快到后花园搭鸡窝去,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小孙子养鸡的支持。

一旁的儿媳妇见婆婆马上转变了立场,顿时哭笑不得,心道,刚刚也不知是谁在说,养了鸡,后花园就乱糟糟的了。

不过既然公婆不反对,自己肯定不会去阻拦的,小儿子能这么孝顺,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韩夫人知道,自己儿子之所以会突然想养鸡,肯定是受了隔壁周状元小闺女的影响,不过自己并不怪她,相反,韩夫人还挺喜欢这个叫凌珊的小姑娘的,乖巧嘴甜不说,性子也是大大方方的,不像有些女孩子,扭捏做作的不行。

最最重要的一点,人家还长得特好看,粉嫩嫩的小脸蛋,一双漂亮的杏眼清澈明亮极了,头发乌黑,鼻梁挺翘,看着就非常活泼有朝气。

韩夫人是个颜控,看到这样既漂亮又乖巧的小姑娘自然十分喜欢了。

另外,周状元家的几位小姐,韩夫人也都见过。

她时常会想,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如此出色的孩子呢。

韩夫人所认为的出色,并不是指周状元的女儿有多么多么的惊艳、多么多么的与众不同,而是,韩夫人在她们身上感受到了让人难以忽视的自信。

对,就是自信!

有了自信魅力的加持,再附上娇好的容貌,韩夫人终于知道,为何像定国公府这样的一等公爵人家会求娶七品小县令的闺女了。

如果韩夫人活在二十一世纪,就肯定会知道有种教育方式叫“夸赞式教育”,而周状元几个女儿的自信就是被她们父亲给夸出来的。

“我家闺女真能干!”这句话是周青林对几个孩子说的最多的话。

正因为这样,周青林才把几个闺女从原先的唯唯诺诺和自卑中拉了出来,而后又给闺女每人创办了画册和置办产业作为底气,再灌输了“无欲则刚”的心态,如此下来,他家几个闺女想不自信都难。

而如今,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被大丫姐妹几个吸收,且已经发扬光大了。

这不,凌珊小盆友时不时就会翘着大拇指对韩哥哥来上一句:“韩哥哥你好厉害!”这让原本十分臭屁的韩睿小家伙,只要一对上凌珊妹妹就啥脾气都没有了,凌珊妹妹说哈就是啥。

而三丫也时常会对李煜说上一句:“江哥哥真能干,江哥哥好厉害啊!”

这样鼓舞人心的话,让从小就接受严苛教育,且每日看惯父王肃着一张脸的李煜来说,无疑是天籁了。

这不,刚被凌雪妹妹夸上天的李煜,此时脸上带笑,心情愉悦,正准备跟着老师一起去玩具作坊。

既然户型图已经画好,周青林想现在就送到作坊去,好让工人们早点挑选好自己喜欢的样式,到时就按他们选的户型再建造安置房。

老郑头和老于头都被安排在门房里,空闲时他俩都会帮着打磨半成品,而小泥鳅和小鱼儿则充当搬运工的角色,两人帮着爷爷把打磨好的木猴子拿回到操作间,而后又领了未打磨的出来。

如今作坊里销量最好的就是这款“小猴子翻跟斗”的玩具,为了避免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周青林特地安排了三个木匠师傅专门制作这款玩具,这下产量就提高了不少。

看到大人过来,杨县丞和黄主簿忙放下手里的活过来行礼,他俩每日除了接待时不时上门的进货掌柜,其他的时间就是帮着把玩具套上包装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