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3/5页)

「也好。」皇帝又說,「等大功告成的捷報到了,我要冊立太子,你通知禮部預備。」

「是。」

不久,第二次捷報到京,生擒侯大狗等七百八十餘人,斬首三千二百餘級。趙輔附奏,韓雍已將大藤峽的大藤砍斷,易名為斷藤峽。

這一回可不是雙喜臨門,皇帝亦喜亦憂。喜的是即位兩年,建此武功,足可告慰於先帝;憂的是萬貴妃所生之子,不是瀉肚,就是高燒,經常鬧病。因此,只命內閣論功行賞,不談冊立太子的事了。

內閣召集吏部、兵部兩尚書議定,趙輔封武靖伯;韓雍升為左副都御史,仍舊提督兩廣軍務。其餘將士的功勞,等趙輔、韓雍班師後另議。

※※※

萬貴妃之子,終於因為驚風而夭折;但皇帝另有值得安慰的事,柏賢妃有喜了。

這就越發使得萬貴妃傷心欲絕。皇帝總是這樣勸慰:「你能生第一個,就能生第二個。」這話說得多了,萬貴妃不免動心,又想到萬安了。

萬安已經很得意了。當萬貴妃有喜時,為了酬謝他的種子方,派程敏送了他十粒南海大珍珠;萬安謙謝不受,寫了個請安帖子,自稱為「族姪」。萬貴妃出身寒微,有個進士出身的內姪,自然欣喜萬分,告訴皇帝說:「我有個姪子叫萬安,請你提拔他。」

於是皇帝查明了萬安的職銜,特旨超擢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內閣參機務。及至萬貴妃冊封,她的三個弟弟,萬喜、萬通、萬達,都當了錦衣衛指揮。萬安稱之為叔,與「二叔」萬通尤其投緣。不道兩人另外還有一重關係──萬通的妻子姓王,做了官太太將她的母親接來享福,母女倆回憶從前的苦日子,悲喜交集,感慨不盡。

「妹妹不知道在哪裏?當時是賣到哪一家的?」

「我記得姓萬,說是甚麼萬編修。」

「哪裏人?」

「四川口音。」

「四川口音?」王氏心裏在想,莫非是萬安?

她把這話告訴了丈夫,萬通便率直問萬安:「你的姨太太姓甚麼?」

「姓王。」

「哪裏人?」

「山東博興人。」

「這麼說,我們是親戚。」

等萬通一說明白,萬安立即有了計較。他的妻子去世已經兩年,中饋猶虛,正好將他的妾扶正,然後正式會親,萬通跟他由「叔姪」成了聯襟。兩人的稱呼很特別,萬安叫萬通仍為「二叔」,而萬通跟著他妻子叫萬安為「妹夫」。

這一來兩家內眷亦常有往來了。萬氏三兄弟的妻子都有出入宮禁的「牙牌」,在萬貴妃想到萬安時,便著人喚萬通的妻子進宮,有話交代。

「你跟你妹夫去說,再替我弄一張種子方來。」

王氏不便直接跟萬安談,告訴她妹妹轉達。萬安不敢怠慢,又窮研醫書,參以秘笈,擬了兩張方子,由萬通之妻帶入宮內。但這回的方子,不大靈了,轉眼三、四個月過去,毫無受孕的跡象。

皇帝知道了這件事,也覺得很掃興。而掃興的事還不止這一件,廣西巡按御史端宏上了一道奏章,說大藤峽的匪徒,復又進出潯州等地,流毒四播,而趙輔以前妄言,賊已除盡,冒功而得封爵,不治趙輔、韓雍的罪,無以整肅紀綱。

皇帝不願治趙輔、韓雍的罪,但侯大狗的餘孽復起,不能不重視,因而召見兵部尚書王竑垂詢其事。王竑回奏:「藤峽之賊,盤踞已久,一時不能完全肅清,皆由於韓雍因為軍餉支出浩繁,為了節省軍費,裁遣的士兵太多,如今只有再發兵撥餉,責成韓雍,務必克竟全功。」

皇帝准奏,而王竑為了支持韓雍,發兵撥餉,都從寬估計;同時私下又寫信給韓雍,勉勵他這一回一定要辦得徹底,要人要錢,都好商量。

韓雍其時駐節桂林,奉到朝廷的聖旨,看了王竑的私函,下定決心,非永絕後患不可。於是進駐潯州,親自指揮。總督的權威,非同小可,地方大吏進見,有所陳述,像見皇帝一樣,都是跪著講話;左右侍候供奔走的,亦都是有品級的官員。

其時繼侯大狗而起的「殘賊」,一共有五個,最奸狡的一個叫侯鄭昂,神出鬼沒,韓雍竟想不出除他的計策。

這天在吃飯時,想到這件心事,竟為之停箸不食。在旁邊伺候的一個廣東新會縣丞陶魯,冷眼旁觀,似有好笑的神色,使得韓雍心裏不大舒服,信口問一句:「你知道我在想甚麼?」

「莫非侯鄭昂?」

「不錯。」韓雍又問,「你知道他在哪裏?」

「不管他在那裏,要抓他不是甚麼難事。」

韓雍大怒。「你們說得容易!」他說,「你只會吃飯!你在新會辦不了甚麼事,你的長官才把你派到我這裏來當差。你再說大話,看我不打你的軍棍!」

陶魯神色自若:「總督說我只會吃飯,在新會辦不了甚麼事,是總督不知我陶魯。」他說,「蔣琬、龐統在縣裏也是辦不了甚麼事,後來成為蜀中名臣。總督如果能用陶魯,陶魯就能把侯鄭昂生擒了來。」

蔣琬、龐統當縣令時,都很糟糕。但只有諸葛亮、魯肅等人,知道他們不是百里之才,後來果然成為蜀中名臣。韓雍聽陶魯口氣不凡,倒要試一試他。

「你去生擒侯鄭昂,要多少人?」

「三百。」

「三百?」韓雍詫異,「三百人夠了嗎?」

「我還以為太多呢!」陶魯答說,「兵貴精,不貴多,這三百人當然要千挑萬選。」

「隨你!」

韓雍手下有兵不下十萬之多,特為傳令各營,任陶魯隨意挑選。

陶魯持著總督韓雍的令箭,到得各營,會同營官,集合所有士兵,用白紙糊牌大書:「能舉二百斤、射二百步者來!」懸在演武臺前。

報名的倒是不少,但能舉者不能射;能射者不能舉,合於兩個條件的,一千人中不過一、二人而已。

參將孫震的部下,素以精悍見稱,他的三萬人中,入選的不到一百人。孫震為此大表不滿,面見韓雍,說陶魯的行徑,有傷他營中的士氣,言下流露出蔑視陶魯一無是處之意。

「陶魯是陶成之子。」韓雍說道,「陶成的謀略,是我當年在江西當巡按御史的時候,親見親聞的。陶魯頗有父風,我信得過他。」

這陶成是廣西鬱林州人,永樂年間的舉人,由典史起家,經長官不斷保薦,正統四年由大理事評事超擢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僉事。按察使名為掌一省刑名,其實職掌甚多,可以說凡是文武官員失職,不能保障地方、護衛百姓的事,都可以管。所以按察使司僉事並無一定的額數,隨事增減,分巡各道,一道管兩至三個府,又因任務而區別為提督學務、清軍、驛傳、水利等等。陶成一到浙江,被派到浙東台州、處州一帶去當清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