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假作真时(第4/10页)

道衍一个箭步,挡在朱高煦身前,合十笑道:“尊者手下留情,道衍在此谢过。”

大觉尊者看他一眼,微微冷笑,又向乐之扬行了一礼,昂首阔步,走出客栈。

“怎么让他走了?”朱高煦暴跳如雷,“他不是冷玄的帮凶么?”

道衍默不作声,乐之扬放过喇嘛不说,还为他打通阴阳关隘,道衍意外之余,也是无可奈何。时下正当危难,还要借重乐之扬,他见朱高煦唠叨不已,唯恐得罪此人,便向朱高炽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咳嗽一声,待要说话,忽听身后传来朱微的声音:“高煦,得饶人处且饶人,他已经吃了苦头,又何必赶尽杀绝?”

朱高煦这才发现朱微,骇然道:“十三姑,你、你不是死了么?”

朱微笑笑不答。道衍说道:“此事说来话长,以后再和二殿下细说。如今冷玄一去,必定卷土重来,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

乐之扬点头称是,召集众人北行,但怕追兵赶来,统统弃车骑马。他性子狷狂,不顾他人眼光,自与朱微同乘一骑,以便沿途照顾。道衍、朱高炽只觉别扭,朱高煦却是惊怒交迸,暗地里骂骂咧咧,只是畏惧乐之扬的武功,不敢公然叫板,趁着歇息,他叫过江小流旁敲侧击,探查乐之扬的底细。

江小流刻意与他结交,知无不言,朱高煦听说乐之扬便是道灵,更是惊诧莫名,当日他与道灵便有嫌隙,如此一来,旧恨新仇一并上心,看着乐之扬便觉生气。不过江小流刻意巴结,朱高煦心中受用,一来二去,两人形影不离,但有闲暇,便凑在一起嘀咕。乐之扬看得皱眉,水怜影却是微微冷笑,望着二人一脸鄙夷。

行了一日,无人追来,道衍啧啧称奇:“冷玄莫非遇上了什么变故?要么为何没有赶上来?”

乐之扬也觉疑惑,回头看向梁思禽,后者骑在马上无精打采,仿佛疲倦之至,随时掉下马来。乐之扬也不由心想:“莫非落先生早有安排,另派八部之主缠住了冷玄?”

如此马不停蹄,昼夜兼程,不日渡过黄河,经由山东北上,沿途虽有几个蟊贼,众人稍露武功,无不落荒而逃。

这一日,人困马乏,朱高煦叫苦连天,跳下马来,赖着不走。道衍无法,只好找驿站歇下,自己蓑衣禅杖,出门打探消息。

等了片刻,梁思禽徐徐起身,信步走出庙门。乐之扬放下木柴,跟出门外。道衍心思缜密,狡猾如狐,为了避免他生疑,乐、梁二人心照不宣,说话做事,相互避开,数日来不曾交谈只言片语。乐之扬心里憋了不少疑问,道衍不在,正好与梁思禽相见。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僻静之处。梁思禽停下脚步,回头望来,含笑道:“这几日,辛苦你了。”

乐之扬笑道:“为先生出力,小子不觉辛苦。”略略一顿,“落先生,你生我气么?”

梁思禽道:“何出此言。”乐之扬说道:“我将‘转阴易阳’的法门示与大觉尊者,泄漏了先生的神通法意。”

“何足挂齿。”梁思禽摆了摆手,“那日你做得对,止人于恶行,拔人于苦海,此乃大仁大义。乐之扬,我没看错你。”

“可是……”乐之扬犹豫道,“大觉尊者好坏难说,他若参透阴阳,也不知行善行恶。”

“人心易变,将来的事谁又知道?武功可杀人,也可救人,可惜世道浇漓,争强者多,从善者少,好好一门武学,落到世人手里,立刻变为杀人的利器。若非如此,别说一个大觉,传给天下人又何妨?”说到这儿,梁思禽意兴萧索,“转阴易阳术流入吐蕃,有人以之为善,有人以之为恶,好在天道微茫,均衡万物,善善恶恶,终有定数。倒是你……”梁思禽目光一转,凝视乐之扬,“悟出了驭劲之道,又何必拘泥于招式拳脚。”

乐之扬一愣,冲口问道:“先生的意思?”

“还记得那日湖边,我跟你说过的经文么?”梁思禽问道。

“记得!”乐之扬念诵道,“动而使之静,静而使之动,堂堂正道,致其歧路,浩浩之气,困顿难舒,故曰:不动而动,无所不动……”顿一顿说道,“这是《灵飞篇》里的话,以前我一直不大明白,经过这几次交锋,渐渐地有些明白了!”

“不对!”梁思禽摇头道,“你只明白了一半。”

“一半?”乐之扬莫名其妙。

梁思禽漫不经意地道:“若能用真气,又何必用拳脚?”

乐之扬一愣,说道:“先生的意思,莫非要我用真气驾驭对方真气?”

“是啊!”梁思禽说道,“灵飞经练到绝顶就是如此,听劲通玄,以气驭气,到了那个地步,差不多就是天下无敌。”

乐之扬悠然神往,轻声说道:“那就是灵飞么?”

“灵飞二字有些费解!”梁思禽说道,“不过我揣摩《灵飞经》的经文,大体也就想到这么多了。若要再进一步,只有靠你自己。”

“多谢先生提点。”乐之扬想了想,又问道,“落先生,冷玄为何没有追上来?莫非先生预作安排。”

梁思禽淡然道:“除你之外,我别无安排。”

乐之扬欲要再问,忽听马蹄声响,梁思禽说道:“道衍回来了,我先走一步,你随后再来。”卷起衣袖,缓步离开。

乐之扬待了一会儿,返回驿站,才进门,忽见道衍身边多了一个陌生将官,面皮黝黑,身高臂长,唇上两撇浓须,显得精明干练。

道衍招手笑道:“乐老弟,我来为你引荐。”指那将官说道,“这是燕王的心腹将领朱能。”又指乐之扬,“这是我说过的乐先生,若不是他,我们过不了黄河。”

朱能躬身行礼,乐之扬也回了一礼,问道:“道衍师兄,你们如何遇上的?”

道衍苦笑道:“朱将军守在路上,以免我们误入北平。”

“误入?”乐之扬挑了挑眉毛,“这可从何说起?”

朱能说道:“北平今非昔比,你们回去凶多吉少,王妃特令我守在要道,知会你们不要进城。”

朱高煦急切道:“城里出了什么事?”

朱能说道:“朝廷先削了王爷的三卫,借口防备北边,又将城中燕军调往开平。北平九门都换了防,交由张信、谢贵掌管,又派一个张昺,当了北平布政司,明里治民理政,其实天天派人在王府四周窥探,如今燕王府形势孤危、四面绝援,随时都有覆亡之祸。你们现在回去,不是自投罗网吗?”

道衍问道:“府中的死士呢?”朱能说道:“不是散入民间,就是潜伏城外。”他压低嗓音,“府中出了内奸,朝廷对我了如指掌,那个谢贵到处搜查王府死士,一旦捉住,立马拖到王府门前处斩。天幸王妃英明,早令张玉和我将死士疏散,如不然,早被朝廷擒杀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