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三件

八十一

傅皇后的忌日伴随着纷飞的大雪结束,于百姓而言,从腊八开始就进入了欢乐的春节,街道上一片喜气洋洋。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南宫家从进入十二月就一片忙碌,所有产业都需在这一月进行盘点,渣爹忙的脚不沾地,还有老二和老三,南若有了官身不能直接掌管南宫家产业,渣爹便退而求其次将老二老三拉拔起来,即便将来他们担不了家主的位子,也能做个帮手。

叫南若觉得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和永昭帝的挫折教育比起来,渣爹的放养反而更有效,老二再混面对大是大非也心中有数,除了小时候受亲娘撺掇当过一段时间熊孩子外,长大也就吃喝玩乐霍霍自己,从没想过要耍什么阴私手段。

老三憨厚,对渣爹和南若皆唯命是从,虽没什么主见,可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多事。

老五被六姨娘那样重男轻女偏爱,按说不变成懒惰自私的妈宝,也是熊孩子预备,可偏长成了正直懂事的少年郎,搬到前院后便开始明着在六姨娘和四娘之间偏帮四娘,还每回振振有词,把六姨娘气了个够呛。

老八小九是南若亲自插手管教的,虽年纪还小,但三岁看老,将来自不会差。

往后更小的有一溜兄长教导,想来也不会长歪。

女孩们环境使然,比男孩更懂事。

再看看永昭帝,就两个儿子还弄的一团糟,不光太子,荣王也多少有些问题,肉眼可见越长越沉默,总是一副提不起劲的样子,长乐安乐更不用提。

这一对比,南若觉得渣爹除了没得到郑皇后青睐外,俨然人生赢家,不过想来他如今也不稀罕郑皇后的青睐,环肥燕瘦的小妾们不香吗?

腊八一过,时间仿佛加了速,南若整个十二月主要围绕了三件事,头一件是顶头上司谭瑛从草原回来了,他们镇抚司也开始做年终报告。

而草原那边,朝王在十月底病逝,王位果不其然由六王子继承,宝寿公主成了新任王后,六王子比她年长十二岁,已经四十有七,膝下活着的儿子全由宝寿公主所出,可预见下任朝王将身怀大燕血脉,又有宝寿公主言传身教,预计未来百年两国会维持和平。

——郑皇后和宝寿公主没有达成什么协议的话。

南若非常怀疑协议内容是得到大燕后两人平分,或者你七我三,分割几个城池之类。

他不信宝寿公主会因为郑皇后几封书信贺礼或者联姻的承诺就花大力气帮她,利益才是根本。

奈何永昭帝一叶障目,对此消息只有欣喜,大手一挥,成箱成箱的金银珠宝赐去给新王后做贺礼。

南若对他爱面子的本性已经有了深刻了解,每年各国派来的使臣拍拍马屁说几句崇敬的话,他就大把大把的金银赐下去,美其名曰彰显大国风范。

每回看着一箱箱金银财宝就这么被抬走,南若心都滴血了,这些钱投入到慈幼局或者养济院它不香吗,或者拿去多造几座炮也行啊,大国风范不是这么显的,真以为那些小国会感恩戴德?

伟人亲身体会告诉后代,枪杆子里出政权,壮大自身才是硬道理。

搞这些虚的没用,如果出现一个比大燕更强的国家攻打大燕,这些小国只怕跑的比兔子都快。

你来我往才叫外交,白送只能叫冤大头。

虽此世与前世不同,但一样的黄皮肤,一样的文字,历史也只是从半路拐弯,南若做不到只眼睁睁看着历史仍朝着前世一样的惨痛发展而什么都不做,何况他有参与其中的机会。

他忽然理解太子的感受了,看到了错误,也有能纠正的办法,可偏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眼睁睁看着错误继续,对责任感较强的人来说,光无力感就足够磨人。

感同身受的南若写了八百字小作文给太子,借自己的感受来安抚他,药他是造不出来,也没那个本事,只记得他去采风时心理医生曾告诉过他沟通很重要,许多心理病症都是因为没有及时沟通造成的。

太子的病显然也是如此,如果一开始发病就能有人和他沟通为他开解,应该会好很多。

现在他愿意做这个倾听者,鼓励太子多多将心里话说出来,若不是傅卓不好天天来回跑,他能每天都写八百字给他。

除此之外南若还研究起了制香。

这也是他做的第二件事,气味是很奇妙的东西,调配得当的香薰除了助眠外,也有舒缓情绪、安抚人心的作用,前世的芳香疗法可是被科学佐证过的。

南若便想试试看能不能通过香薰的方式让太子放松。

大燕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制香技艺,尤其勋贵女子许多精通此道,各种香方多不胜数,郑皇后又带来了香水蒸馏,南若也不是从零开始。

不过等了解完整个制香过程后他沉默了,制香这个动作不难,难得是搭配,不仅要懂香料,还要懂医,不是所有香料都能混合,有些非但不能治病还会致死。

等看到四舅赵荣帮他收集来的制香书册更沉默了。

——整整四大箱!

南若深深怀疑四舅是不是打劫了制香世家的藏书楼。

这还只是用来点的香,萃取精油还排在后头。

奈何大话已经放了出去,只能埋头钻研,唯一庆幸的是他不缺钱,各种材料随他霍霍。

第三件事跟镇西将军尉迟烨有关,他时隔七年回京述职,顺便给次子向傅家下聘完婚。

跟顾渔也有一定的关联,他爹顾解是跟尉迟将军一道进京的——被押着。

据说顾解上京途中在“渔船”借宿,因钱财丢失付不出嫖资想逃跑,结果被起夜的渔娘发觉,他焦急之下失手将人错杀,趁夜逃跑时被尉迟家车队撞见,尉迟将军次子见他形容鬼祟,便命人将他抓住,一番查探审问才知晓他杀了人。

同时也知晓了他是顾解,鉴于尉迟将军故去的兄长与顾解有些渊源,未免被猜疑趁机报复,尉迟将军才将人带进京,交由圣上裁断。

——才怪!

南若都不用审问就知道这里头有猫腻。

顾解杀人这件事整个就透着古怪,他上京时难道没带仆从,钱丢了不会叫仆从送来?再不济他好歹也是个举人,凭着名帖也能找人周转些银钱,他还想上京谋前程,怎么可能轻易自己断送。

还又好巧不巧偏被尉迟将军撞见。

他有充分理由怀疑这就是一个套,尉迟将军专为顾解设下的。

是因为顾渔身份果然有疑,还是单纯帮兄长为故人之后报仇?

南若心里揣测着,永昭帝直接下了旨,以顾解杀人一事影响恶劣为由判其斩刑,赶在春节前便执行,都不用他们审问真相,谭瑛带人去意思意思走了个过场就结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