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遗憾

八十二

尉迟烨看着顾渔神色复杂,似陷入了回忆,顾渔无动于衷,行了礼便拎着食盒绕过他进了监牢。

南若保持寒暄的微笑没有作声。

尉迟烨回过神,看了眼顾渔的背影,扭头朝南若道:“顾渔是我故人之子,当年你救了他,这几年又对他多有照顾,我都知晓,我欠你一个人情,你可以随时来换。”

不等南若开口推辞,一拍他的肩膀:“就这么说定了,对了,回去告诉你爹,我晚些时候去找他叙旧,叫他把私藏的好酒备上!”

说完负手离去。

南若看着他虎步生风的背影,心里冒出一个疑问,尉迟烨在后来的帝后博弈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这回回京真的只是述职?

顾渔进去不到一刻钟便出来了,一身狼狈,沾满了饭菜油渍,眼睛红红明显哭过,额头还有磕头磕出来的印痕。

南若领着人出去到僻静处才无奈道:“也不用对自己这么狠。”

顾渔眼中掠过狡黠,写道:“我故意气他了。”飞快对着南若做了个口型,“开心!”

南若心里一乐,看看左右:“忍着,回去再开心。”

顾渔立刻嘴角向下保持住悲痛的模样。

金龙带着两个家丁牵马过来,还不知从哪给顾渔找了件外衫来换下。

顾渔瞧着鲜亮的颜色露出个嫌弃的眼神,金龙挠头憨笑。

圣上金口裁断,顾解没有翻案的可能,很快定好日子问斩,鉴于在西北的顾家人还没赶来,顾渔亲自去给他收了尸,抹着眼泪快速将丧事操办,顺便给顾解找了个风水宝地——乱葬岗。

历来被拉到京城处斩的犯人都会葬在这里,像他这种给家族蒙羞的人族中是不会欢迎葬回去的,有些牌位都不允许拿回去,直接除族。

顾渔所做合情合理,至少他还给顾解立了碑做了法事,许多直接一卷席子挖个坑扔进去就了事。

解决完已经到了腊月底,新年气氛越发浓厚。

除夕依旧和往年一样一大家热闹聚餐,只老二老三成了亲,就不和大家一起守岁,吃完饭跟媳妇回去各过各的,渣爹在这上面非常开明,儿子有了小家就以小家为重,儿子房里的事也从不掺合,孩子爱生不生。

老二有回受不了跟渣爹抱怨二奶奶看不起他快过不下去了,渣爹直接冷嘲他本事没有毛病还挺多,就他这样要不是有他这个好爹指不定现在还在光棍一个,顶多也就给人家寡妇当个上门女婿,想娶秀才女儿,做梦去吧,把老二噎了个够呛。

当然老二老三他们夫妻关系好不好,纳不纳妾渣爹也同样不管,就像他嘲老二一样,同样认为妻子留不住丈夫是做妻子的失职没本事。

这是南若拿老二老三夫妻的情况做借口拖延亲事时,渣爹亲口给他的“谆谆教导”。

还有许多放到现代能被喷出几百页的观点。

南若对此只保持微笑倾听就行了,他理解渣爹这种观念的形成,但不代表认同。

同时也明白记忆里渣爹和赵氏的关系为何会越来越僵了,渣爹的婚姻观是只谈合作不谈感情,我负责在前面拼,你负责管好后勤,然后再一起教育后代。

但人与人相处怎么可能无动于衷,赵氏动了情,其实客观来讲渣爹条件还是不错的,只长得好这一项就超过了许多人,赵氏嫁给他时也才十六,面对风流倜傥的丈夫,会动心太正常了。

何况渣爹还特别会哄女人,只说一点,他记得每个姨娘的喜好!每回管事来送铺子里的新品,他随口就“这个颜色X氏喜欢给她送去”“那个送去给X氏尝个鲜”之类,每个人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当然他也没忘记赵氏,赵氏的喜好他至今记得,每年赵氏忌日都会记着叫人准备。

渣爹这样的在前世都能吸引到不少女生,不然海王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更别提在纳妾合法的此世了。

如果他一直做他的海王也就罢了,可偏他突然专情,叫赵氏看到了落差,以她的性格不会埋怨郑皇后也不会怪渣爹,却也没法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干脆将合作关系落实,只谈正事,落在小若谷眼里,便是父母关系不睦如同上下级。

可到底人是感情生物,做不到完全斩断,她憋闷一久,还是郁郁而终。

如果赵氏能再多活几年,兴许就会看开了。

南若站在旁观角度,除了觉得遗憾外,恐婚指数又上升了十个点。

先前是怕盲婚哑嫁,经过太子这一遭,他对自己体内的渣因子有了了解,撇开他现在和太子相处不谈,他不能保证能给未来妻子感情上的回应,怕将来走了渣爹和赵氏的老路,又酿成悲剧,干脆从源头遏制。

除夕之后又是一年大朝会,南若如今已经从室外挪到了室内,就在永昭帝御座台阶下,和另一位千户好似左右护法,不但能看清帝后一年一次的盛装,余光连两人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

而太子就坐在他左手边的御台上。

南若不自觉挺直了腰。

自上回皇陵一别后,两人倒是经常见,可只是当着永昭帝的面公事公办,根本没机会单独说话,也就擦身而过的时候太子趁机扯一把他的袖子,搞得南若心惊肉跳,就怕被人发觉,信里叮嘱也没用,太子依旧乐此不疲。

大朝会还是老样子,南若已经过了新鲜劲,到万国觐见时全然没了头回的激动,听着永昭帝各种赏赐心疼的眼皮直抽,得亏郑皇后当初给力,不然十个大燕都不够他这么败的。

他深刻怀疑当年永昭帝与其说对郑皇后心动,不如说是对她赚钱的能力心动,娶了她,相当于拥有了一座移动金库。

这不朝会尾声献宝环节二十四衙门就献上了三辆自行车,不是木头组装的那种,是铁加橡胶轮胎,三辆车体型各异,几乎囊括了现代自行车的发展过程,最大的前有杠后有座,中型的只有后座和一个前筐,最小的只能骑不能带人。

匠人们亲自骑上去做示范,得到准许在广场上表演,以至于后头橡胶罐头橡皮擦等小物件基本没人关注,全被自行车吸引了注意。

南若看着大臣们伸长脖子跃跃欲试的模样,额头落下三道黑线,哪怕已经待了五年,看到这种古今结合还是让他很想吐槽。

自行车出现他倒不是很惊讶,有郑皇后在迟早的事,按她当年“推陈出新”的速度,现在才拿出自行车都算慢了,而且穿来的第二年他就听永昭帝说在南方移栽了许多橡胶树,想来如今已经能大规模产胶了。

其实南若很好奇郑皇后知不知道怎么制作蒸汽机,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再看到火车,还有飞机轮船什么的,他十分怀疑郑皇后脑子里其实有一本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