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第4/5页)

梅子则从一开头就没停过嘴,她努力的目标当然是想赶走面前那位小姐的矜持与沉默。从礼仪的角度来看,小姐自然不能不搭理梅子提出的一连串问题,但从她身上也看不出积极争取梅子好感的迹象。佐川小姐说话时有个习惯,喜欢微微歪着脑袋,但代助却不觉得她这动作含有任何撒娇的意味。

佐川小姐就读的学校在京都,音乐方面最先学的是古琴,后来才改学钢琴。小提琴也学过一阵子,但因为指法过于艰难,学了也跟没学差不多。戏剧方面则很少接触。

“上次歌舞伎座的表演你觉得怎么样?”梅子提出这个问题时,小姐什么话也没说。代助觉得她那种反应,与其说是不懂戏剧,不如说她根本没把戏剧放在眼里。但梅子仍然绕着这个话题,喋喋不休地发表感想,一下说甲演员如何,一下又说乙演员怎样。代助觉得嫂嫂又跟平日一样,在那儿胡乱评论了,他无奈地插嘴问道:“就算对戏剧没兴趣,小说总是会念的吧?”

代助决定不再谈戏剧。听了这话,佐川小姐这才第一次瞥了代助一眼,但她的答案却出人意料地干脆。

“不,小说也不看的。”正等着听小姐如何回答的宾主,一起爆出笑声。高木先生不得不花一番工夫替姑娘解围。根据高木的介绍,原来佐川姑娘在外国女老师的熏陶下,某些方面的观点简直就跟清教徒没有两样。“所以说,她在某些方面是蛮伍的。”高木在说明之后,又加上一句评语。听到这儿,当然谁也不敢再笑了。

代助的父亲原本对耶稣教并无好感,这时却称赞道:“那也挺不错的。”梅子对小姐所接受的那种教育完全不懂,却说了一句没水平又不得体的话:“的确呀。”诚吾为了不让客人留意梅子这话,连忙换了一个话题问道:“那英文应该说得很好吧?”

“也不好。”说完,姑娘脸上浮起一丝红晕。饭后,宾主重新回到会客室,再度开始交谈,但是谈话的气氛好像没法像用新蜡烛换旧蜡烛那样,立刻把火引过去。这时,梅子站起来掀开琴盖。

“您来弹一曲如何?”她一面说一面望向佐川小姐。但是小姐坐在椅子上不肯动。

“那就阿代来起个头吧。”嫂子转脸对代助说。代助深知自己的琴技还没好到能弹给别人听的程度,但又觉得,若是辩解起来,别人听了只会觉得强词夺理,过于啰唆。

“哦,请打开琴盖吧。我马上就来弹。”代助嘴里答着,依然没事似的继续顾左右而言他。大约又过了一小时,客人告辞离去。代助全家四人也一起到玄关恭送宾客,待大家重新转身回屋时,父亲说:“代助还不进来吗?”代助这时跟在大家身后,正高高举起两臂,企图把手搭到门框上方,接着又走进空无一人的会客室和餐厅,东瞧瞧,西看看,随意游荡一番,这才走进客厅,只见兄嫂相对而坐,正在谈论着什么。

“喂!你可不能马上回去。父亲好像有事找你,快到里面去吧。”哥哥故意装出非常严肃的语气说。梅子脸上浮起一丝浅笑,代助闭着嘴,抓了抓脑袋。

他不敢独自走进父亲的房间,故而找出各种借口,想拉兄嫂一起去。可惜说了半天,一点效果也没有,最后只好颓然坐下。这时,一名仆人走进客厅。

“那个……老爷请少爷到里面去一下。”仆人向代助说。

“嗯,我这就过去。”代助答应着,又向兄嫂说了一番大道理,“如果我一个人去见父亲,父亲原本就是那种脾气,看到我这懒洋洋的德行,说不定惹得老人家大发雷霆呢。如此一来,哥哥嫂嫂可就麻烦了,还得夹在中间安抚两边,岂不是更糟?所以还是请兄嫂不辞辛劳,陪我去一下吧。”

哥哥原是个不喜欢说废话的人,虽然他脸上露出“这是什么歪理”的表情,却当即站起身来说:“那就走吧。”梅子也笑着立刻站了起来。三人一起穿过走廊,走进父亲房间,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坐下。

梅子不仅灵活地帮着代助避开了父亲向他翻旧账,同时还尽量将聊天的重点移到两位刚离去的客人身上。梅子对佐川小姐极为赞赏,认为她是个性格稳重的好女孩。父亲、哥哥跟代助都对梅子的看法表示赞同。不过哥哥提出质疑,如果佐川小姐真的是跟着美国女教师受教育,应该表现得更洋派,思想谈吐也更直接才对。代助觉得哥哥说得很对,父亲和嫂嫂却沉默着没接腔。代助则提出推论,她那种害羞的表现应该是因为性格稳重,而且顺应日本的男女社交习惯而来,跟女教师的教育可能没有关系。“说得也对。”父亲表示赞同。梅子则提出猜测说:“小姐是在京都受的教育,难免就会变成那样吧?”哥哥立刻反驳道:“就算在东京受教育,也不会人人都像你这样吧。”听到这儿,父亲满脸严肃地敲敲烟灰。嫂嫂紧接着又说:“何况小姐的容貌也是超出一般水平的,对吧?”父亲和哥哥都没表示反对。代助也表明赞成。于是四个人的谈话重点又扯到高木身上,大家都认为高木是个做事稳健的好人,得出这个结论后,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可惜四人当中没人认识小姐的父母,不过父亲向其他三人保证说:“至少我知道他们都是正派的老实人。”据说这项信息是父亲从同县某位富翁级议员那儿打听来的。最后大家还谈到佐川家的财产,父亲说:“像佐川家那样的,比普通企业家还更有家底,你们大可放心。”

小姐的条件大致确认完毕之后,父亲转脸向代助问道:“那你不再反对这件事了吧?”父亲的语气与话中的含义,都不仅是询问而已。

“大概是吧。”代助依然不肯给个确定的答复。父亲紧盯着代助看了一会儿,满是皱纹的额头逐渐笼上阴霾。

“哦,那就再考虑一下吧。”哥哥看情况不妙,只好帮代助转圜着说。


(1)  劝工场:百货公司、购物中心的前身。文中提到的新桥劝工场,是1899年开幕的“帝国博品馆”,里面除了商店外,还有咖啡店、理发店、照相馆等设施。

(2)  大根河岸:江户时代的青果市场,全名为京桥大根河岸,最早约在德川幕府四代将军的宽文时代(1661—1673)设立,1935年迁往筑地,2015年秋季即将搬迁到丰州。

(3)  小搔卷棉被:状似和服的棉被,附有两只衣袖。在天气严寒的日本东北地方,大家不仅晚上盖着睡觉,白天也把小搔卷穿在身上,作用相当于棉袍。

(4)  雨户:玻璃窗普及之前,传统日式木造房屋的纸窗外侧有一层木板、铁皮或铝皮的窗户,叫作“雨户”,可以遮挡风雨,冬季还可防寒,玻璃窗开始普及后,纸窗与雨户之间还有一层玻璃窗,所以传统房屋共有三层窗户。通常一般家庭早起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开雨户,晚上天黑之后再关上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