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真相将带给人何等深的孤独(第3/3页)

“可是暗杀计划没有实现?”

“归终止于未遂。制订计划的组织内部有告密者,情报全都捅给盖世太保了。以致组织成员被一网打尽,统统被捕!”

“发生那样的事件,怕是一场相当大的骚动吧?”

“但不可思议的是,事件完全没有散布到社会上去。”免色说,“似乎只作为丑闻悄声相传,没有留下正式记录。出于相应的原因,事件好像由地下到地下,埋葬在黑暗之中。”

如此说来,他的画《刺杀骑士团长》中描绘的“骑士团长”有可能是纳粹的高官。那幅画说不定假想性描绘了一九三八年维也纳本应发生 (而实际没有发生)的暗杀事件。事件有雨田具彦及其恋人参与。计划被当局发现,结果两人天各一方,想必她被杀害了。他回到日本后,将在维也纳的那场痛切体验置换为日本画更为象征性 的画面。也就是说,将其“翻译”成一千多年以前的飞鸟时期场景。《刺杀骑士团长》恐怕是雨田具彦为自己本身作的画。他为了保存青年时代惨烈血腥的记忆而不能不为自己画那幅画。唯其如此,才没有把画好的《刺杀骑士团长》公之于世,而结结实实地包好藏进自家阁楼以免被人看见。

或者,返回日本的雨田具彦决然舍弃作为油画家的履历而转向日本画的缘由之一,可能就是维也纳发生的事件,或许他想从根本上同过去的自己本身决裂。

“你是怎么查得这么多情况呢?”

“我并没有到处走来走去自己调查,是委托有熟人的团体调查的。只是,毕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究竟真实到何种程度,这方面无法负责任。不过因为信息来源不止一个,所以作为信息基本上是可靠的。”

“雨田具彦有个奥地利恋人,她是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而且雨田具彦也参与了暗杀计划。”

免色约略侧头说道:“果真如此,可谓极富戏剧性的局面,但知情者差不多都已死了。精确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早已无从知晓。事实作为事实,这种事情一般都有夸张成分。但不管怎样,都像是颇为煽情的爱情剧梗概。”

“不清楚他本身是否深度介入那个计划?”

“那不清楚。我只是就这个爱情剧梗概想入非非罢了。总之由于那样的原委,雨田具彦被从维也纳驱逐了,向恋人告别——甚至告别都无法告别——从不来梅港乘客轮返回日本。战争期间闷在阿苏乡下固守沉默,战后不久作为日本画画家重新大放异彩,震惊世人。这也是非常富于戏剧性的发展。”

关于雨田具彦的交谈就此结束。

和来时同样的黑色英菲尼迪在房前静静等我。雨仍在断断续续不绝如缕,空气湿湿的凉凉的。需要像样风衣的季节迫在眉睫。

“特意光临,非常感谢!”免色说,“对骑士团长也谨致谢意。”

致谢的应该是我 。骑士团长在我耳边悄声低语。声音当然只能我一人听得。我再次感谢免色请吃晚餐。菜肴无与伦比,大快朵颐。骑士团长也好像心怀谢意。

“餐后提起无聊的话来,但愿没把这个难得的夜晚毁掉……”免色说。

“哪里的话。只是,你说的那件事请让我考虑一下。”

“那是自然。”

“我考虑起来要花时间。”

“我也一样。”免色说,“考虑三次比考虑两次好是我的座右铭。只要时间允许,考虑四次比考虑三次好。请慢慢考虑好了!”

司机拉开后排座车门等我,我钻了进去。骑士团长也应该一起钻进,但其身影没有闪入我的眼帘。车沿柏油坡路而上,开出打开的大门,而后慢悠悠下山。白色豪宅从视野中消失后,今晚在那里发生的一切都恍若梦境。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什么是现实什么不是现实?区别渐渐依稀莫辨。

眼睛看得见的是现实 ,骑士团长在我耳边小声嘀咕。好好睁大眼睛把那个看在眼里即可 ,判断推后不迟 。

好好睁大眼睛也可能看漏很多东西,我想。说不定一边在心里想一边小声发了出来。因为司机用后视镜瞥了我一眼。我闭上眼睛,把后背深深靠在车座上。并且思忖:倘所有判断都能永远推后该有多妙!

回到家快十点了。我在洗手间刷牙,换上睡衣,上床直接睡了过去。自不消说,做了许多梦。哪一个都是让人心里不舒坦的奇妙的梦。维也纳街头翻卷的无数纳粹德国卐旗,驶离不来梅港的大型客轮,码头上的铜管乐队,蓝胡子公爵不开放的房间,弹奏施坦威的免色……


(1) 原文是“まり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