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2页)

溅飞而起的雨雾打湿了他的袍角,他面色不改,昂首而立,守门的太监躬首低眼,大气也不敢出。

忽听得一声狸猫叫,文宗帝似是从书中回过神来,陡然记起靖远侯还等在殿外,便说道“叫靖远侯久等了,让他进来吧。”

太监传话,温仲德迈开有些发麻的腿脚,走进殿中,叩首行礼。

“何需如此大礼,仲德,过来坐吧。”文宗帝放下闲书,笑容可掬地看着靖远侯,又给他斟了杯茶。

他一边斟着茶水一边说“这茶呢,是比不上你侯府的了,你将就着用,听说今年一点好茶,全送去了你靖远侯府,孤也贪得紧啊。”

靖远侯笑眯眯地说“陛下言重了,陛下所赐,皆是天恩,这茶,自然也是世间最好的茶。”

文宗帝笑了下,抬杯闻了闻茶香“你是不是在等孤低头,将太子接回来?”

靖远侯笑答“陛下心意,老臣不敢妄自揣测。”

“其实此事说来,你是该向孤上奏进言才对,因为孤记得,当初是你把太子送走的,如今臣子们却问孤何时将太子接回来,实为不该啊。”

“老臣老了,不在朝中多年,哪还有什么臣子愿听老臣一言,不给陛下添忧?”

“嗯,说得好,仲德啊,你始终是最明白孤心意的,所以你说,孤要不要接太子回来?”

“陛下说接,那咱就接,陛下觉得此刻太子不适合回京,那咱就不接。”

“所以孤说什么,就是什么,对吧?”

“陛下乃是天子,自然如此。”

“那孤若说,不接呢?”

“陛下英明。”

文宗帝深看了靖远侯一眼,放下茶盏道,“仲德,孤记得你以前有许多朋友,朝中旧臣三分有二是你的人,好多年没见他们了,他们还好么?”

“承陛下隆恩,他们得以安度晚年。”

“安度晚年。”文宗帝重复了遍这四个字,双手交叠地握在身前,忽然笑道“仲德啊,晚年不是那么好安度的。”

“旧臣已老,不再适合为陛下分忧了。”

“这话不对,旧臣有旧臣的经验,他们才是孤的得力臣子呢。”

不等靖远侯说话,文宗帝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给他盘点——

“陈文,原朝中营造司尚书,孤这太平殿来还有御书房当年大修,还是他一手主持的呢,孤住得舒坦,喜欢,现如今在他许州任一方县丞。”

“孙定时,原朝中户部侍郎,是个长袖善舞的,孤要用钱了,只管跟他开口,他总是有,比蓝绻强多了。现在登州养老,住在一个叫闲水山庄的地方,听说与那里的诸多名流都有往来,门庭若市啊。”

“李令关,原是朝中有名的学士,如今也不在朝中了,在瑭州开办了一个学堂,广招贤门弟子,那学堂办有得模有样的,不比仕院差,年年春闱,不少拔尖的学子都是出自他那处,是个风流大家。”

“郑闯,这人了不得啊,这人当年有心报国但过于耿直故不得志,幸好有仲德你慧眼识才,提拔他在朝中任大理寺少卿,后来又做到大理寺卿,对大襄律令颇有研究,那么厚几大本襄律呢,他倒背如流,秉公执法,断案无数,素有襄朝包公之美名,在百姓中威望极高,如今嘛,他好像是待在华州,编撰律典,查漏补缺。”

文宗帝拿了几本书摆在桌上,手指敲了敲,示意靖远侯看,“嗯,这儿呢,你看这几本书就是他写的,写得好啊,襄律里诸多不合情理之处,他一针见血地点了出来,并提了改进之法,此等人才若放在朝中,我大襄何愁乾坤不得朗朗,天地不得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