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4页)

鱼阿蔻当即拍板,“康老这房子我要了,你看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去办手续?”

康老七怔愣住,如今的妹娃都这么有钱吗?又不是买鸡蛋说买就买。

呆呆的问:“你不还价?”

鱼阿蔻失笑,“您老要是主动降价我也不介意。”

康老七也笑了起来,“就冲妹娃你这爽快劲,我收你2900!”

鱼阿蔻笑眯了眼,“谢谢康老,那我们去房管局办理手续吧。”

“好!”

一行人朝房管局走去,路上康老七发现件怪事,怎地城里这么多人都认识这群人?且还如此亲昵?

到了房管局,见办事人员都对他们亲切有加,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底认定鱼河他们绝对是跑长途的大卡车司机,不然没法解释群众们热情的原因。

鱼阿蔻可不知他的猜测,付过钱后拿着盖着红钢戳的房产证,笑的双眼眯成弯弯新月,从此以后自己也是有房一族的人啦,而且以这栋房子的面积和地段,几十年后绝对会大升值,可如今她只花一年的稿费就买到了手,简直是天上掉了大馅饼。

由于《鱼新村记事》全国刊登的缘故,从两年前开始,她每月的稿费就涨到了300每月,且年初完结时,陈主编更是大方的给了她这篇稿子所有收益的十分之一。

而陈主编现在也不能再叫陈主编了,他借着稿子的东风被调到了京城的国报社做副主编,虽名字前加了个副字,可也是职场三连跳,因此喜的陈主编强塞了一成红利给她。

所以别说这栋房子卖3000,就是一万她也会买,冬暖夏凉自带花园的房子最适合奶奶养老了。

鱼阿蔻想到这提裙坐上鱼河的车后座,借着裙摆的遮掩,欢喜的踢弹着双脚。

“回村找秋叔他们砍地树做家具。”

狗娃晒得黑红的脸上满是不解,“阿蔻姐,就算后院大这房子也太贵了吧?你们昨天买的那三间临街门面房才800。”

其他人更是觉得这房子不值,在他们看来,这房子除了用材好就没别的优点,而占地面积大在他们眼里就不算优点,农村别的不多就地皮多,这房子要是在他们村里买,200块钱都用不到。

鱼竿忍不住说:“阿蔻你要是喜欢荷花池跟我们说声,我们两天就能给你挖一个出来,还一分钱不要。”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别说挖荷花池,就是阿蔻免费要他们挖条河出来,他们也挖,毕竟他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可全靠阿蔻。

鱼阿蔻笑眯眯的说:“你们别和村里房子的价钱比呀,咱们前阵子看的房子连这个十分之一大都没有,房主照样开价400不还价,这样算来这房子还是便宜的呢,再说了钱放在那里又不会生钱,可房子会呀,所以你们手上有余钱的还是来城里买栋房子比较好。”

“成,阿蔻听你的,我们明儿就去买房子!”

刚刚还觉得房子不值这个价的众人,听她这么一说,同时决定明天去买房子,阿蔻说房子会生钱,那房子就一定会生钱。

不是他们盲目,而是至今为止阿蔻说过的事就没错的。

阿蔻说蘑菇在别的城市好卖,蘑菇就真的好卖,甚至不用他们费心思,只要他们把带着鱼新村印章的介绍信掏出来,菜站的工作人员立马收下他们的蘑菇,且和副食品店抢着要。

阿蔻说卖蘑菇肉酱、金针菇小菜,他们上午拉出去满满一车,下午就能拉着空车回家。

阿蔻说村里大规模养殖的生猪卖给肉站太便宜,不如他们做成腊肉腊肠再卖给副食品店,他们去年就做了腊肉送去城里,结果今年初大家刚把猪崽子抱回来,副食站的主任亲自找上门订今年的腊肉。

阿蔻说……

总之照阿蔻说的做准没错!

鱼阿蔻用手绢擦去鼻尖上渗出的汗,“你们买房子时不可为了省公证费私下交易,一定要去房管局过手续,不然有可能会被坑。”

没有空调风扇的夏天好难熬,回去就收拾东西搬家,家具让秋叔他们慢慢做。

鱼竿代替众人回答:“成,我们记住了,你们姐弟俩回村吧,我们现在去V城送货。”

鱼阿蔻下车拉着鱼河道谢,“谢谢大家陪我们姐弟俩逛这么多天,搬家时你们定要来吃暖居饭。”

自从知道她们要买房后,无论多忙,大家都会挤出时间来陪他们一起看房,生怕她被人坑,就连每日要送货的鱼竿都会陪他们看完再去送货,只因他懂点风水。

“要得要得,那我们先走了。”众人说完骑车离开,他们得赶紧去菜站拿寄存的货物,再去送货。

鱼阿蔻看他们走远,做上后座拍了下鱼河的肩膀,“好热,快回家喝绿豆汤。”

鱼河点头,疾行的自行车带着抹水绿朝鱼新村的方向驶去。

回村的路上碰到李旧开着工农—8驱动型手扶拖拉机去送货,双方挥了挥手后,一个将烟囱冒着滚滚黑烟的拖拉机开的更快,一个弓着腰猛踩车蹬子,只因慢一点,黑烟就会熏的人一脸黑油烟。

鱼阿蔻紧紧捂住口鼻憋气,直到震耳欲聋的‘工工工’马力声远去,才敢松开手大口呼吸,她闻不得一点柴油味,每次闻到胃里都会翻江倒海。

鱼河深知她晕车的属性,于是将车骑得更快,不大会就到了村里。

时值葱葱绿荫的夏季,村口村民们自费修好的石板路两旁,枝繁叶茂的杨树们撑起把大大的遮阳伞,好让躺在它们脚下的狗子们能呼呼大睡。

芦花老母鸡带着走的歪歪扭扭的小鸡们,从狗子们的身上踩过,而趴在地面上大睡的狗子眼皮都不掀下,想必早已养成了习惯。

有个别小鸡仔见狗子这么温柔,便调皮的去啄它,狗子动了动耳朵身体往旁边移去,移了几次后,见小鸡还跟着啄扰乱它睡眠,顿时气的闷吼,吼声将小鸡们吓得叽叽乱叫,护崽的老母鸡拍着翅膀飞奔而来。

眼看一场鸡狗大战即将爆发,一阵夏风拂过,狗子舒爽的再次爬回地面,而母鸡则欢咕着去啄树上被风吹下来的毛毛虫。

鱼阿蔻看的失笑,大家的日子好了,连动物们都透着悠哉的模样,以前大家哪敢把鸡放出来,生怕鸡被偷或者鸡把蛋下在外面捡不到,而如今的村里随处可见成群的鸡鸭鹅。

这两年大家的日子确实过得好,不仅村委会有钱买得起手扶拖拉机,村民们的生活更好,住的是高大的红砖黑瓦房、行的是自行车、吃的是白面肉蛋、穿的是新布衣。

除开种植加工蘑菇,村里人更是在小堂哥的带领下开始养各种家畜,养成再自制成各种风干腌制品,输送给各个城市,为此村里连着两年得到“先进村”的称号,组织上更是号召大家都像鱼新村学习,争取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