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古代严父(二)(第3/3页)

祁修文撩起衣袍跪地,硬着头皮说道:“儿子资质愚钝,如今文章进步缓慢,辜负父亲的期望,儿子不孝,恳求……恳求父亲能允许儿子能在这济州府内游历一番。”

祁修文说完叩头,只觉得他今天是在发疯找死,上次向父亲提出这个请求时就换来了一顿板子,如今离私自外出还没几天又提出这种想法,不是找打是什么!

脑海闪过父亲那天看望他时的慈爱,祁修文觉得他就是因为父亲那天的行为才敢像今天这样“得寸进尺”。

祁盛看出儿子的紧张心里好笑,不过还是皱眉问道:“你一人外出?打算去几日?”

祁修文此刻没觉得他爹会放他出去,只觉得父亲在盘问他的计划,但老实孩子祁修文也不敢对祁盛有所隐瞒,如实答道:“回父亲,并非儿子一人,同行的还有嘉平县举人徐靖远,河平县举人王之然,济州府举人孙俞行,原本计划是三个月,如今他们已经出发至临近的商平县。”

祁盛了然,原来儿子已经拒绝过一次,这次看来实在是想出去历练一番,“先起来吧,过来看看这些。”

祁修文惊讶起身,有些不敢想象父亲到现在都还没有叫家法,又忍不住欣喜,难道父亲这次同意他外出了!

祁盛把他前段时间整理出来的余平县的大体状况交给儿子,说道:“看看有没有什么想法?”

祁修文双手接过仔细阅览,边记边忍不住激动父亲居然开始让他接触公务,不过查看过余平县的实际情况,又忍不住皱眉,余平县确实穷困,哪怕这几年稍微好点,但也做不到让家家户户吃饱饭。

“自五年前的那次大旱,如今余平县这几年都在减轻赋税,不过今年也是时候恢复正常的赋税了,不然对上面也不好交差。”

祁修文皱眉,五年的赋税轻减对于余平县百姓来说确实已是天大的恩赏,可照百姓的实际情况来说,恢复赋税就是变相压榨他们的生存空间,到时民生怨道,食不果腹,即使增加赋税对父亲的政绩也没有什么帮助。

祁盛说道:“这次你外出游历,正好到处看看,思考下有什么方法能让余平县的百姓摆脱如今这种困局。”

祁修文躬身领命,能够外出游历的喜悦也淡了几分,他只想着能够外出考察一番民生百事,却忽略了眼前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等回到文清院,他还在思考余平县穷困的解决之道。

“文哥,父亲这次允许你外出了,怎么还不高兴。”林氏有些奇怪的看着皱着眉头的祁修文。

祁修文摇摇头,苦笑道:“枉我自诩聪慧,可摆在眼前的难题都不知道解决,竟一直想着去外面探索寻找!”

林氏不解:“眼前有什么难题?”

祁修文回她:“我一直想外出游历,不过是想多多考察些民情,说来好笑,我幼时便是出身农家,虽说那时父亲还没中榜,但也有了功名在身,父亲格外看重我的学业,所以我自出生后就没有下过一次地,不是待在父亲身边读书认字就是被送到书塾里念书,父亲中榜以后我自跟着父亲去了白原县,整日除了读书也没游览过周边的风土人情,如今更是舍本逐末,非要去外面探寻什么民情!”

林氏细细想了下,觉得相公是一时钻了牛角尖,祁家老家在安州府,安州土地肥沃,是运河的港口城市,也是来往商队的必经之路,百姓富庶,自然不需要幼儿下地干活,再说当时公爹已有功名在身,祁家自然想再多供养一个读书人,如今相公年纪轻轻就有举人之身,在多数人眼里祁家早已光耀门楣。

林氏劝道:“余平县位置偏僻,又经过天灾,如今穷困些也是正常,相公不必太放在心上,等日后你高中榜单,我便托父亲帮忙周转下,若是能分到稍微富庶的地方,也就不用担心这些了。”

改变一座县城的经济状况,哪怕在后世都不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在这事事都落后的古代,所以林氏的想法也没错,祁盛被分配到穷乡僻壤,不就是因为背后无人嘛,可如今林父在朝中也有了些根基,也有能力帮女婿周转一二。

祁修文摇摇头,不赞同妻子的话,抱过正在蹒跚学步的宝贝儿子,笑着说道:“父母官父母官,不就是要为百姓请命替百姓解难嘛,此番外出,若是能寻找到解决之道,才对得起一番游历耗费。”

怀里的小孩听不懂大人的话,看着父亲的笑脸跟着哈哈笑:“爹爹。”

祁修文宠溺的逗着儿子,又看了看妻子:“我此次外出,就劳你在父亲母亲膝前孝敬了,桦儿如今还小,也要辛苦你照看。”

林氏不舍,但也知道大丈夫志在四方,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外出,也不愿让她们母子成为拖累,便说道:“我自是知道你的志向,你去便是,家里有我照料,万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