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3/3页)

不是她多想,而是姑爷有大儒指导,考中举人的机率比旁人多不少。到那时,会不会做出抛妻弃子的事,真的很难说。

有公爹这个前车之鉴,陆时暖还真没法拍着胸脯说她男人一定会从一而终。

说到底,两人成亲也不过两个多月,感情还远远达不到互相信任的地步。

就像她问他,为什么他会觉得他嫡母好。

张又新支支吾吾就是不肯说。

所以啊,他们现在的夫妻关系是亲近有余,信任不足,还得慢慢磨合。

里面在说悄悄话,外面陆时冬和张又新聊得很是起劲儿。

张又新指点陆时冬功课。陆时冬惊喜发现,张又新的学识比以前提高不少。

“这些都是大儒指点你的吗?”

张又新摇头,“不是。两位嫡兄亲自去京城接人。我还没见到人。”张又新神色有些不自然,“是我爹指导的。”

陆时冬看了他一眼,也不知道是不是他错觉,他总觉得张又新此次回来,性格开朗了许多。不像以前提起亲爹和嫡母,总有种愤恨的情绪在里面。

张又新被他看得发毛,低低说了句,“其实我爹这些年也挺不容易的。”

陆时冬瞠目结舌,“你爹哪不容易了?”他爹可是个官啊。顶头上司府君大人名声极好,从不苛责下属,怎么不容易了?

张又新闭嘴不言了,打了岔,“我觉得你不如去县城书院读书。”他顿了顿,“不是我说先生坏话。而是他的知识面太窄了。如果你想考中秀才,就得多接触几位先生,听听他们的见解,时常跟同窗切磋。一家之言终究太过浅薄了。”

陆时冬掐着手指,他也想进书院读书,可家里条件摆在这儿。他怎么忍心加重父母负担。

张又新见他没有吭声,也知道岳父一家条件有限。他很想资助四哥,可他自己就是个穷鬼,马上又要到府城,各项开销都得自己掏。他嫡母可不会给他银子花。

张又新自觉失言,拍了拍他的肩膀,“等我到了府城,多抄些注解送给你。”

陆时冬冲他拱手致谢。

张又新和陆时暖待到下午,就告辞离开了。第二日一早,一家三口坐马车离开了盐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