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3页)

孩子们齐刷刷看过来,被围观的木氏有些不好意思,“不用。”

陆时秋很坚持,“这书上写了,榴莲很适合你这样的妇人吃。他们尝一口就行了。”

木氏自来疼孩子惯了,少有吃独食的,现在听他这么说,脸上有些不自在。

陆时秋弯下腰跟孩子们说,“这水果也是药,很适合你们娘吃,你们能不能把它留给娘吃?”

三丫大睁着眼,点了下头。

囡囡点了点小脑袋,而后用担忧的眼神看着木氏,“娘生病了吗?”

陆时秋:“……”

艾玛,这孩子真聪明啊。

他点了点她的小鼻子,“生你的时候,你娘遭了不少罪。吃点榴莲可以让她补补身子。”

囡囡拧着小眉头,想了一会儿,细心嘱咐道,“那爹要多买些给娘吃呀。半个不够的。”

陆时秋笑了起来,“你说的对。”

孩子们吃完榴莲,该干嘛干嘛去了。

木氏生怕他真的去买,小声道,“别去。这榴莲很贵的。我买这一个就花了五百文呢。”

这水果从南方运过来,几千里地。

要不是家里孩子从来没吃过,她根本舍不得花这么多钱。

陆时秋知道她会过日子,但还是劝道,“你身体一直很虚,好不容易有水果能补补身体,怎么能嫌贵呢。”

木氏砸舌,五百文一个,够买半石大米了。

陆时秋说完,叫了大头,立刻往东市去了。

过了半个时辰,两人回来,拎回一麻袋榴莲。

木氏瞄一眼,大概有六七个。

木氏以为他就是买三四个而已,没想到买这么多。有些急了,“怎么买这么多啊?”

一次就花掉三四两银子。这也太奢侈了吧。

陆时秋生怕她着急上火,“不奢侈。往后天越来越冷,东西能放。一个能吃好几天。”

木氏不知怎地,竟想起囡囡向陆时秋讨要冰饮的那个夏天。

他多囡囡啊,一碗冰饮三百文,无论囡囡怎么撒娇耍赖,他就是不给买。

有一回,他受不住囡囡歪缠,终于给她买了一碗。当天晚上,他心疼得半宿没睡。

现在却一下给她买这么多。

木氏突然被这个小气的男人给感动到了,他还是心疼钱,却更爱惜她的身体,才舍得买这么贵的水果。

木氏眼含热泪,很想上前给他一个拥抱,却见陆时秋突然一拍脑门,“有了。我突然有个好主意。”

而后径直往房间里走。

木氏眼泪瞬间憋了回去。

大头看着紧闭的房门,不敢打扰陆时秋,转尔看向木氏,“三婶,这个放哪?”

木氏和他一起把榴莲放到杂物房。

为了感激男人对自己的爱护,木氏特地做了一桌丰盛的好菜。

可是眼见到了饭点,陆时秋还是没出来。

敲他房门,里面只说,让他们先吃,不要打扰他。

木氏只好把每样菜都拨了一点,放到锅里热着,然后招呼大家先吃。

陆时秋这一忙活,一直忙到木氏卖完烧烤回来。

他的实习法终于有了初步成果。

这次他的方法跟之前那个完全不一样。

首先分为四个步骤。

1.选择你要学的课程,通读一遍。

2.向一个孩子讲述这篇文章,用最简单的语言,试图让对方听懂。

3.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许多知道还未掌握,然后想尽办法把它弄懂。而后再讲给孩子听,直到对方弄懂,没有疑问。

4.经过这个方法,再来背诵,复习会容易许多。

第二天,陆时秋就迫不及待找三丫来实验。

三丫年龄很适合,虽然识字,看的书却不多,智商属于平均值。刚好可以做他的实验对象。

三丫正闲着无聊,得知爹要让她配合,很高兴。

陆时秋挑了最难的《周易》第一篇开始讲述。

经过大半年,陆时秋已经把原文忘了一大半,昨晚重新复习了一遍。

早上读了一遍内容给三丫听。第一篇讲的是‘乾’,文章非常简短,但她听得头都大了。

她终于明白什么叫对牛弹琴了。为什么她爹说的每个字。她都懂,可连在一起,她就如同听天书呢?

等陆时秋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她听,她渐渐被迷住了。

“爹,你们考科举还算卦啊?那你现在给我算一卦吧?”

陆时秋也曾经照着《周易》给自己占过卜,可惜他每次扔的都不一样。

陆时秋揉揉她的小脑袋,“不能给孩子算卦。你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丫有些小失望,但还是乖巧的听着。

用直白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卦相,一点难度都没有。三丫很快听懂了。

而陆时秋也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自己印象加深。诵读原文几遍,不知不觉就把文给记住了。

陆时秋把这方法交给囡囡,小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就比如同样吃核桃补脑,陆时秋几乎没怎么提升,而囡囡却有明显提高。

陆时秋教她这套学习法。

她白天上完课,回来后开始教三丫,而后再自己复习,最后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段时间下来,她的记忆力更好,记东西越来越快。

用四乙的话来说,【你女儿的思维能力比你强。她讲解的时候,自己就能查漏补缺。而你却往往会遗漏一些边边角角。】

人跟人的差别总是那么大。

陆时秋为了更全面应用这个方法,接下来每天都在认真读书。只花一个小时用于练字。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十一月中旬。

天气好像突然变得很冷,金黄的树叶飘落,空气越来越干,北风呜呜地敲打着枯树干。从外面走一圈回来,整个人能冻僵了。

这天,他们家迎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

顾永伯。

几年不见,顾永伯变了许多,之前的他看起来像个儒商,现在身上的气度更盛从前。

见人自带三分笑,拎着从京城带来的厚礼,一进来就跟陆时秋寒暄,“在京城收到你的东西,我就马不停蹄赶来了。希望没让你等太久。”

陆时秋听到这话,心里便知他是有意跟自己合作,立刻让大丫泡一壶茶。

大丫乖巧应了,两人在堂屋说话。大丫泡完茶,自动带着妹妹出去,给他们留空间谈话。

陆时秋问了顾永伯家人情况,着重问候女皇和顾中丞。

要是其他人问,顾永伯可能不会说起母亲的情况,不过陆时秋是老熟人,他很坦然地回答了,“我娘其实不喜欢跟人争斗。但是她想提高女子的地位。所以她选择进宫。她一直做的很好。不过流言蜚语也很多。要不是她内心强大,恐怕早就撑不下了。至于我四弟,除了天天琢磨怎么参别人。他过得挺好。”

陆时秋被他逗笑了,只是难免有些奇怪,“顾中丞这样的实干派,我觉得让他当一名言官有些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