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喜堂(第3/3页)

屈原在窗边怔怔地站着,昭碧霞亦默然无声。忽然有打斗声传来,屈原一惊,开门便冲出去,昭碧霞亦跟出来,却见堂内人满为患,只好奋力挤进。

那混乱场面令人瞠目结舌,正堂之内,宾客尖叫着散开,一名蒙面人正不断举刀要向一人刺去。那人仓皇中跌跌撞撞地躲闪不停,臂上血流不断,昭碧霞定睛一看,竟是昭和。

“爹!”昭碧霞一声大喊,正要冲上前去,却被采薇一把抱住。再看时,只见屈由已拨开人群冲到那人面前。

见到屈由,那刺客猛然一惊,执刀停在空中。屈伯庸趁机将昭和一把拖出,藏在众人身后。屈由转守为攻,一招压住刺客肩膀。那刺客急着挣脱,屈由欲挥手一劈,不想顺势将她脸上的面巾挑了下来。

一见刺客真容,屈由大惊失色,连忙将手收回,莫愁趁势将屈由一把推倒,正要夺路而逃,屈家的一队兵士已密密守在她身前。

此时,屈原拨开人群进来,抬眼一看,不由大惊失色,昭碧霞此时亦认出莫愁,二人俱怔在原地。

“你是什么人?”昭和捂着伤口,暴怒道。

莫愁看一看逃走无望,再看昭和,眼里迸出怒火道:“昭和,但有一丝机会,我必再杀你!”

昭和大怒道:“把此人押进大牢!”屈原心急如焚,忍不住上前道:“昭大人……”

莫愁闻声抬头,看见屈原走来,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屈由却一把拉过屈原,捂住他的嘴将他拖向一边。屈原拼力挣扎,却如何也挣不脱屈由。

昭和看向他们,皱眉道:“何出此举?”

屈由吞吐道:“原他性情太烈,见人这样伤了岳丈大人,我怕他冲动起事……”昭和冷冷不语,昭碧霞亦不出声。

屈原不再挣扎,只转头静静地看向莫愁,他眼里那深不见底的哀伤,与莫愁那饱含愤恨和烈痛的双目怔怔对望。在一片混乱和惊恐中,他忽然获得了一刻的平静。

眼前情景俱被柏惠看在眼里,她素知屈原执拗刚烈,亦知二人曾如何情深意重,她生怕他们任何一人开口,都会造成最难堪的局面。幸而此时,陈轸挤进人群,见状开口道:

“来人!此人胆大包天,押入大牢,严加审问!”

当那刀戟押解下的身影消失于门外,屈原痛苦地闭上双目,软软倒在屈由的臂弯里。

昭和看着心中起疑,正想前去质问,不料伤口一阵剧痛,昭和惨叫捂住了手臂。婵媛急过来道:“良人,可要紧?”

昭和脸色苍白,无力摇头,一直紧张得说不出话的屈伯庸如蒙大赦,一迭声叫道:“快去请医官!扶昭大人进屋歇息!”

……

“我爹已经回昭府了?”看采薇推门进来,昭碧霞忧色道。采薇点头道:“小姐无须太过忧心,老爷的刀伤虽深,却幸运未伤到血脉筋络,医官检视后已做包扎,现在已无大碍。”说罢采薇又恨恨道,“这莫愁存的什么心?竟来刺杀老爷!我却觉得,她十有八九是冲小姐来的。”

昭碧霞一怔,只缓缓道:“还好爹没大碍。”说罢一顿,忽然道,“他呢?”

“他?”采薇一愣,随即才会意道,“他正与屈大司马和屈夫人议事。小姐,我不放心,我要去看看!”没等昭碧霞阻止,采薇已疾步出去。

正堂内,宾客已散尽,横七竖八的桌案杯盏散落一地。屈伯庸向屈原怒道:“究竟怎么回事?她如何会来!”

莫愁被带走,屈原已痛苦不堪,此时只喃喃道:“我不知道。我要救她,我必要救她!”

“救?她刺杀当朝重臣,证据确凿,按律当斩!你有多大能耐,要去救她?”屈伯庸勃然大怒。

“按律当斩!”屈原忽然懵住。他尽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清思路,莫愁心性善良,不致为了他不辞而别去伤害无辜的人,即使她真是一时疯魔,去杀的也应该是昭碧霞,怎么会是昭和?屈原摇头道:“不,不会!这一定有误会……”

“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伤你岳丈,你这样替她说话,置你新妇于何处!”屈伯庸气得声音微微颤抖。然而屈原满心疑虑,只径直往外走:“这有误会,他们不会听她解释,我要救她出来!”

“原儿,原儿……”柏惠顿足道。屈伯庸只愤怒地嘶吼道:“让他去,他不知天高地厚,死也咎由自取!”

陈轸端坐于堂上,望着五花大绑的莫愁。

“还不跪下?”陈轸瓮声道。

莫愁冷冷一哼,决然道:“既被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如此放肆!”陈轸拍案道,“死到临头毫无悔意!”

莫愁又冷哼一声道:“他该死,不过运气好,竟没伤到要害。”

陈轸一怔,肃然道:“你究竟为何刺杀昭和大人?”

“无他!既是临死,又何必折磨我,马上动手,一了百了,岂不干净!”

“你——”陈轸极少审过这种罪犯,正不知该如何,却见一名衙役进来道:“大人,屈县尹求见。”

“屈原?”莫愁深深一怔,险要流下泪来。陈轸亦是一惊,这大婚之夜,屈原亲自来访,当真不知其中缘由。

略一思忖,陈轸对衙役一挥手道:“先将她押入大牢!”

两名衙役将莫愁带走。随即,陈轸差人请屈原进来。

“陈大人!”屈原深深一揖。

陈轸还礼道:“屈县尹想必是为昭大人之事而来吧?”

屈原点头道:“正是。”

“屈县尹且放心!本官必当严加审问,替昭大人严惩凶手。”陈轸恳切道。

屈原一顿,看向陈轸道:“大人有所不知,屈某与刺客是旧时相识。”

“哦?”陈轸大大意外,自行已猜了三分,仍问道,“竟有此事?”

屈原点头道:“屈某以为,此事恐怕另有隐情。恳请陈大人允许屈某亲自审问。”

陈轸为官清正耿直,此时确实为难,不安道:“屈县尹既和刺客相识,按律自当避嫌。”说罢微微一顿,“况且,嫌犯已认罪,按楚律,明朝便要问斩。”

屈原大惊失色道:“已经认罪?”

“不错,刺客一心求死。”陈轸叹道,“陈某判案无数,像她毫不狡辩只求速死的,竟是第一次见。”

明朝问斩——

屈原一时眩晕,拉住陈轸央求道:“大人,此人生性善良,此事必有隐情!恳请大人允屈某再问问……”屈原心急如焚,几乎红了眼睛。陈轸见状,半晌缓缓点了点头:“也罢,你去问便是。只不过刺杀之事,人赃俱在,不论你问出什么,恐怕都难逃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