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刺王

出不入兮往不反。

——《九歌·国殇》

下方,是万民静默地仰望;上方,是万里高空中没有一丝云翳。在这片虔诚的寂静中,低沉的编钟鸣响忽如水中波纹般一荡一荡地在空中蔓延开去,漫过玄武与暗赤的供案,漫过锋利明亮的长戟赤甲,一圈一圈地扩散着,散到了台下企望的民众中,散到了郢都空无一人的街巷中,散到了穹庐如洗、飞鸟掠过的无尽高空里,最终响彻云霄……

刹那间,天地都动了。王军低吼,手中万千长戟顿地,台下军阵重重铁甲交错变幻。

“吼!吼!吼!吼……”

台上台下,臣与民皆伏地而拜。

整个祭坛如一头熟睡已久的远古巨兽被唤醒了。

众人内心震动:王要来了!

屈伯庸心下暗沉,更借俯首之机,再次看向身后,却刚好见到长子屈由低头猫腰如一头矫捷的豹子一般蹿将过来。屈由本意是不动声色地混入群臣,尤其勿要让父亲发觉,却不料双脚甫一落地,抬眼便撞上了屈伯庸严厉的目光,心下不禁暗暗叫苦。

惊慌之余,屈由硬着头皮来到近处,垂首低低唤了句:“父亲。”

成长的岁月中,父亲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变化他都了然于胸。那抿紧的嘴唇、额头微微暴起的青筋、因不断咬牙而发硬的下颚,都告诉他:父亲发怒了。

屈伯庸盛怒之下,低声责问:“灵均呢?快着他准备。余事回府再与你们计较!”

言毕,见屈由只是垂头伏在那儿,未有任何反应。

屈伯庸又低喝道:“还愣着干什么!”

“父亲,原他……”屈由的声音越发微弱,并带着一丝明显的颤抖,“弟弟他还未到……”

屈伯庸闻言双目怒张,一时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半晌,他深吸一口气道:“他到底在哪儿?”

这下,屈由可真是张口结舌,左右找不到说辞,总不能说弟弟去看百戏表演了吧。

屈伯庸见状双眉一挑,正欲发作,却听得四周的乐礼、军吼与戟击之声突然停止了,刹那间仿佛时间都已停止,高台上下万众俱寂。

只见子尚稳步行于台前,双臂高高伸向天空,声似鹤鸣九皋,传于四野:

“吉时已到!恭迎大君!”

随着这一声宣告,一仗编钟再次响起,伴随着悠扬埙声,高亢激越地回荡在天地之间。

楚王头戴羽冠,身着对龙对凤串枝纹的宽袖深袍,披着长长的五彩缯,在近侍木易的陪同下,自军阵的尽头向祭台威严缓步行来。

“王!王!王!”高台之下传来民众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震山河。楚王稳步自长戟林立的军阵间穿过,所到之处,王军将士如得到无声命令般一排连着一排敛容屏气,肃然跪倒。待到走上九层高台,台上台下已是一片拜服。楚王环顾台下,一时间四时气备,意满乾坤,身后金丝点缀的五彩长裾在风中簌簌飞扬。

行至供案后,楚王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在沸腾的天地间他猛然将双手举起,昂首向天。所有的呼啸与呐喊随着他的双手瞬间停歇,这一刻,只有他浑厚而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天地间:

“礼请龙神!佑我河山!”

刹那间,如同大地对天空的回声,山呼海啸的声音再次从高台之下响起:

“礼请龙神!佑我河山!”

王再次振臂:“镇恶除邪!国盛民安!”

万千将士与臣民随着他们的王一同高呼:“镇恶除邪!国盛民安!”

就在这天地煌煌然之时,屈伯庸看向他的长子屈由,还未及发声,屈由已抢先一个俯首,低声道:“父亲,由这就去将弟弟带回来,断不能教他误了祭礼大事!否则……”屈由咬咬牙,“请父亲唯由是问!”

言罢,不待他的父亲有所反应,屈由已抽身而去,亦如来时一般轻捷。

屈伯庸望着长子离去的身影,低声喝道:“你还要护他到何时!”

屈由退去的身形猛然一震,他是何等耳力,此刻却只是神色一暗,又如箭矢般激射而去。

郢都城外,那个尘土飞扬的乡间集市,屈原在一片喧闹声中怔怔地看着眼前的女子。细致乌黑的长发,面具下瑞雪初晴的脸颊因怒气而染上了一抹浅桃,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头上简单的发髻斜插一根镂空素簪。虽只着布衣,然而那双盈盈的眼透出的沉静的光、桀骜的神,又怎是尘间应有?刹那如惊鸿出梦般地攫住了屈原的全副心神。

是她。

是她!

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吗?什么祭祀大礼、主持大臣,早已被年轻的诗人抛到九霄云外。

他惶惶急追几步,伸手拦在了绿衣女子身前。

“你,你干什么!”女子急急收了步子,险些便撞在了屈原身上,一张粉白小脸上青红交替,很是羞愤。

屈原却说不出话来,似是泥胎,只硬邦邦地站在原地,痴痴地望着她。

身旁原本还在表演的百戏班的戏子伙计和喝彩的人们也慢慢发觉了此处的不妥,遂渐渐围拢前来。

一名黄衣少女闪身挡在了屈原面前,娇喝道:“公子还请自重!”

屈原一惊,恍似梦中醒来,脱口道:“这位姑娘,很像我认识的一位故人。”

然而说者动情,闻者却是一哂:“呵,公子看似儒雅,怎地说话如此轻薄,莫不是觉得我们乡野戏班的戏子人微品贱,好欺负不成?”

屈原虽腹有万千诗书文章,此刻又怎能把这离奇境遇和盘托出,又有谁会信?

“姑娘错怪我了,灵均并无此意……只是,只是……”

黄衣少女妙目一瞪:“只是如何?若真如公子所言,敢问您口中那位与莫愁姐姐相似的故人现在何处?姓甚名谁?”

少女还欲再说,被身后的绿衣女子一拉衣袖:“好了,青儿,别与他再费口舌。”

屈原却是眼睛一亮,一揖到地:“原来姑娘名为莫愁,在下屈……在下灵均!”

绿衣女子将脸别过一旁,冷冷道:“公子请回!莫愁本是戏班之人,无意与旁人来往。”

“难道你真的不认识我吗?”屈原心中纷乱激荡,双眼灼灼地看着莫愁,一字一句认真地道,“莫愁姑娘,在下所言非虚,姑娘确与我一故人形神俱似,只是这位故人只在我梦中出现,所以并未得知名讳。今得见姑娘姿容清丽,并身带异香,正恰如梦中情状,灵均真三生有幸!”言罢,又是一揖到地。

一番话说得恳切,岂料却引来莫愁的冷笑:“梦里?想必公子梦中颇多良人!莫愁命若纸薄,着实担不起公子的谬赞!青儿,我们走!”

眼见莫愁转身离去的侧影,梦中陪他经历过无数的夜晚,带去了无数期待与失落的景象又一次涌入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