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孤凤哀 第六章 曲别音姿煌(第3/5页)

皇姐的样子令朱祁镇委屈,但他一向对姐姐言听计从,很快做出屈服,折身歪歪斜斜地走回到静静等候的瑾瑜身边,学着皇姐的模样给太后施礼,由瑾瑜牵着,慢慢走出太后的视线。

太后怅然地看着,分辨不了那一刻心中的复杂滋味。

自那以后,她虽然打压皇后,却不似从前那样隔绝她们母子相见。

果然像孙清扬所说,朱瞻基的目光又转向了其他佳丽,当中最受宠是锦州来的曹美人,她因太后千秋节宴席上吹箫一曲得皇上注意,之后一连三夜召她侍寝,等再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她已由美人跃升为昭仪,同时晋封的还有李婕妤,也被封为昭仪。

据说皇上曾道:怎么能够让一张芙蓉般的美丽面孔,屈居人后!

皇后仿佛对此并不介怀,替曹昭仪一一引见公主、皇子,以及宫中各姐妹。

到了瑾瑜时,她天真地一笑:“听说曹昭仪擅箫,那你和诸娘娘倒可以切磋。”

她口中的诸娘娘也是个昭仪,听到一向傲慢的永清公主竟然呼自己娘娘,虽然激动,却也知道这是永情公主拿自个儿压曹昭仪的势头,就祸水东引道:“谢公主夸奖,我的箫技和徐昭仪相比,又差了一截。”

她这话倒不是谦虚,她的箫声艳而俗,徐澜羽的箫声清而雅,分开听各有千秋,放在一起,立分高下。

如同她们的人一般。

只是朱瞻基在朝廷里累了,回到后宫,自是喜欢对他百般奉迎,眉眼俱能善解人意的佳人,所以诸昭仪比徐昭仪受宠的不是一点半点。

徐澜羽听了,瞥了一眼诸昭仪,淡然笑道:“我久不吹箫,如今不过尔尔。”

瑾瑜惋惜道:“真是可惜听不到徐娘娘吹曲了,不过好在有了曹昭仪,诸昭仪还是可以同她合奏一曲的。”

诸昭仪心里头一沉,自己只是一句没有应公主的,她就立马改了称呼。

在昭仪中,瑾瑜只肯称徐澜羽为娘娘,私下里,徐澜羽还是她的音乐老师,教她琴箫,此时却说可惜,知道内情的人,都想到这个永清公主只怕又要找事了。

果然,瑾瑜站起身,对朱瞻基道:“父皇,瑜儿想听,您就让她们吹一曲嘛。”

孙清扬连忙阻止:“瑾瑜,你要听曲,传唤乐坊中人就可以了,怎好随意劳烦两位昭仪?”

别人会以为是她妒忌,不好出口,教了公主来为难这些新得宠的妃嫔。

朱瞻基却溺爱地看看女儿,对曹昭仪和诸昭仪说:“那日在母后的千秋节上酒酣耳热,都未仔细听你们的清音,今儿个就劳烦你们合奏一曲,给朕助助兴。”

曹昭仪和诸昭仪对望一眼,笑吟吟地答应下来,命宫女回去取箫,结果很快曹昭仪的宫女回来了,却哭哭啼啼地握着一支折成两截的玉箫回来,说过来的路上与永清公主的宫人柳枝相撞,怀中玉箫不慎掉在地上,摔成两半。

曹昭仪不由得大怒:“皇上让本宫吹箫助兴,你却如此不小心,坏了兴致,真是找死。”作势就要让人将她的宫女拖出去打。

孙清扬就喝止她:“既是公主的宫人撞了,要罚也该罚柳枝,怎么倒要叫昭仪的人受罚?本宫看,就罚公主用柳枝的一年月例,再让公主添上一引动,赔曹昭仪一管玉箫。”

旁边的诸人或拉或劝,却止不住曹昭仪的眼泪:“这支箫是父亲送的,从家中带来,原本做个念想,哪里想到竟会摔了……”

孙清扬稍微一滞,没等她开口,朱瞻基就笑道:“那今儿个朕就送你一管,是朕旧日里把玩的,不知道可能抵得?”唤了人去取他的玉箫过来。

曹氏受宠若惊,连忙跪下谢恩。

瑾瑜脸上变了颜色。

徐澜羽道:“有皇上舍财,公主这下可省了一管玉箫,怎么还不高兴?”

瑾瑜知道她这是提醒自己,不要七情上面,就笑了笑,看着朱瞻基说:“父皇给曹昭仪一管玉箫,给女儿什么呢?”

她是小孩子,公然讨要东西,众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曹昭仪只得道:“皇上的那管玉箫,还是给公主吧,今儿个害得公主听不成箫,臣妾也该赔礼。”

瑾瑜却傲然道:“那是父皇给你的,本公主难道还和你抢东西不成?”

正在这时,诸昭仪的人也过来说,她的玉箫被猫不慎拨到地上,摔碎了,用不成。

到这会儿,大家都明白曹昭仪和诸昭仪是不满永清公主将她们当乐坊之人一般,低贱轻视,所以婉转推辞。

瑾瑜看着朱瞻基,语音软软甜甜:“父皇,两位昭仪的箫都没了,今儿个听不到清音是小事,但这却是不祥之兆,您以后少让她们露面,好吗?”

朱瞻基点了点头,正欲开口。

曹昭仪和诸昭仪大惊失色,这皇上金口一开,她们以后的日子还能好过吗?连忙跪下道:“皇上,臣妾并非有心之举,还望皇上体谅,不要听公主一个孩童之语。”

孙清扬在一旁劝解:“皇上,她们本是无心之过,瑾瑜是个孩子,她的话不用当真。”

瑾瑜却道:“王者无戏言,父皇要她们吹曲,两个人的箫却都出了问题,让父皇所说成了空话,这难道不是不祥之兆吗?”

被瑾瑜闹了这一出,曹、诸两位昭仪就此失了宠,宫里头的新晋妃嫔们,一听永清公主的大名,都惧了三分。

要是妃嫔之间,还能斗个心眼,报个仇什么的,偏永清公主还是孩子,没法与之较真,不然,失宠都是小的,住冷宫都有可能。

皇上平日里再宠妃嫔们,也抵不上他女儿一句甜甜软软的请求。

一看皇后都不用出手,就轻轻松松收拾了几个张狂的妃嫔,众人越发觉得子嗣要紧。

但诡异的是,从赵贤妃和沈美人落胎之后,宫里头连怀孕的人都不曾有一个,于是私下里,就不断有人议论,皇后失德,犯了女诫大忌——妒忌,以至于妨碍了皇上的龙嗣,这话,终于也传进了慈宁宫里。

作为皇上的亲娘,太后在后宫里有绝对的权威,甚至连皇上都比不上。

太后自然就召了皇后去问话,得知真相后,她沉默良久,而后规定:各宫的妃位,三日往坤宁宫一朝,嫔位六日一朝,嫔位以下,十日一朝,平时每日早起都给宫中主位请安。每逢朔望,由皇后带着嫔位以上的到慈宁宫请安,除妃位以上的娘娘可以留宿皇上外,其他低等嫔御只能去乾清宫的偏殿侍寝。

这晨昏定省都是微调,只多加了一条——妃嫔们平时的吃住和月例发放,都以各宫为单位领用,方便六局一司和二十四衙门做事,也减少人事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