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兵哥来盖学校(第4/5页)

素芳姨冲着詹排副,不晓得要怎么响应,便说:“午餐,快做好了。”

“辛苦了,这样真不好意思,”詹排副笑起来,不过笑得很浅,撒在脸皮上而已,“对了,请你们中餐做慢一点,我看他们也不饿。”

“不饿?”

“我看他们在打混摸鱼,肯定不饿,要是努力干活,现在他们肚子一定响得我耳膜子疼。”

“饭快做好了,不吃不行呀!”

“那不行,你们得学着打混摸鱼,菜不要洗,肉不要熟,柴火小一点,盐巴放错点,最好去睡个午觉再起来干活,做饭急不得,急起来就不好吃了。”詹排副说得响亮,不是说给素芳姨听,是给士兵训话。

这话接不下去。素芳姨要古阿霞找回惹事的士兵,一起跟詹排副说明白,讲道歉。也不用找了,古阿霞回山庄就见到士兵坐在火塘边抽闷烟,村里的老阿嬷们站在身边支持他。她们聒噪讨论,有两人抄了家私,一把扁担与发出强烈味道的夜壶。有个老阿嬷说用扁担打倒老芋仔。另一个说,不行,得灌点尿,来点教训。这群阿嬷最后围到古阿霞身边,大喊跟老芋仔拼老命了。

这群阿嬷为一位士兵拼老命,是有原因。山上孤寡的老人家不少,每日生活不是发呆,就是将刨过的桧木皮捻成线丝编成草席帽。士兵上山了,可以借调民家了,起初确实在修屋顶、木窗与椅子,半个月后事情少了,士兵每天仍然被阿嬷们请调出差,陪她们讲话,排遣寂寞,却被查访的詹排副逮着睡死的模样。现在士兵有难,这群阿嬷义气相挺,在山庄密谋如何反击詹排副,却为了如何报复的细节谈不拢而吵架。这让一旁听的古阿霞脑海浮出火鸡群的模样。

“那你怎么说?”古阿霞拨开人群,对士兵问。

“要回去啦!没回去部队稳死,不过等卵葩凉了才行。”士兵的闽南语说得溜,却说过头,“我的意思是,等詹排副不生气才行。”

“詹排副说,要等你回去才开动午餐。”古阿霞说,“你现在不去道歉,大家都饿了,不如大家跟你一起去跟詹排副求情,人海攻势。”

“你这个 Q 毛②的,就是爱动嘴,才会给人放猪头。”一个阿嬷说完后,山庄气氛瞬间收敛。

古阿霞以为自己听错,但是四周冷下来的气氛,说明不只她听到。自从山庄被放猪头警告后,各种流言传出,尤其是晚餐后的酒鬼们聚在山庄,几乎扮起侦探破案或乩童降乩来抓鬼。有人说是王佩芬的多角恋情,王佩芬却唱反调地说自己是名花无主,别搞坏她的行情。有人说,是住宿的伐木工与某些村民结仇。有人说,蔡明台近来包下一条穿越中央山脉而与西部孙海林道相通的山道,跟人有了利益上的冲突。流言东扯西扯,就是没有扯到古阿霞,现在被阿嬷扯到了,她有种中箭后处在不知被什么武器斫伤的昏聩状态。

气氛跌到谷底,一片肃寂,这时才有人出声拉回如何对付詹排副,恢复了嘈杂声。可是,古阿霞内心有了芥蒂,出自她对阿嬷有些了解。阿嬷是产婆,也做些小孩半夜收惊。大家称她“着人嬷”,源自她年轻守寡的时候靠自己信仰的一句话“也着神,也着人”③渡过难关,养活三个孩子,大家干脆叫她“着人嬷”。在古阿霞的印象中,“着人嬷”不轻易讲话,凡是讲出来的话都有分量,她会这样说古阿霞,想必不是空穴来风。古阿霞看着“着人嬷”,希冀获得更多的解答,但是“着人嬷”也安静看过来,却不开口。

人群移动了,往学校走去。大家决定照着古阿霞所言,以人海攻势向詹排副求情,还把素芳姨拉来当第一个挡箭牌。摸鱼的士兵被阿嬷们簇拥出现,激起战友的愤怒。古阿霞前去阻止,她的见义勇为让她总是走上第一线,以前或现在都是,当她要走前去的时候,手被“着人嬷”拉着。

“不用堵强,厉害的豹一定是惦惦看,再冲出去。”说话的是“着人嬷”,她说:“我们这群老太太也是嘎嘎叫,这次让她们动手好了。”

古阿霞懂得这句话,没有她的介入,结局也许不尽如她的意思,但是照样能完成。她好奇眼前的问题如何解决的时候,看见预谋的一幕,阿嬷们冲着拿着工具前来的士兵微笑。微笑非常夸张刻意,露出缺牙,连酒窝都折进了皱纹堆。那微笑无非也是武器,不过不是握在手上,是握在脸上。

士兵不晓得怎么办,他们原本要先揍一顿摸鱼被抓的阿兵哥,给他点颜色瞧。他却躲在十几张笑脸的老人墙后头。

素芳姨先走进了教室区,看见詹排副坐在木条堆,手中拿根木棒。她用尽了微笑说:“你知道我来的用意了。”

詹排副说:“我告诉过自己,别太拗,也别跟那些阿兵哥计较,可就是跟自己的脾气过不去。”

“我也常这样。”

“我太糟了,都快看扁自己了,凡是那些兵叫我龌龊点的绰号,我也毫不给面子地给他们个下流绰号。可是,我发现他们的名字多漂亮,像条汉子。”詹排副扯开喉咙对外喊:“你进来吧!谁打你,老子就给他颜色瞧。”

那个摸鱼的士兵走进教室,一群人围在没有窗户的窗台看。一个老兵伸脚轻轻踢了他的后膝盖,令他跪在詹排副前,低头忏悔。

“站起来,我不要你老是低头,你们也是,全部抬头往上看。”詹排副也站起来,用手中木棍指着屋顶上的梁,“告诉我,你的名字写在哪里,大声地念出来。”

摸鱼的士兵指着梁木一角,嗫嚅不语。

主横桁用毛笔写下所有阿兵哥的名字。那是当初上梁前,士兵亲手写下,一种对无给职工作的付出誓言。

“赵勇明,你这名字很勇敢。”詹排副转头对摸鱼的士兵,说,“你们能够每天站在底下读自己名字吗?”

士兵们摇头。

“这些孩子给了你们什么承诺?”

“每天早上第一节课,抬头大声朗读我们的名字,说谢谢。”

詹排副说:“在你们退伍后的很多年,回到200公里外的高雄或更遥远的澎湖,当你们生病或年老的时候,当你们孤单的时候,在这里上课的小孩仍会抬头朗读你们的名字,感谢你们做的事,祝福你们。告诉我,现在你们要怎样保护这些梁上的名字?如果在经过很多的台风与地震之后,那些小孩还愿意大声读你们的名字吗?告诉我!”

这是古阿霞听过最有智慧的领导谈话,被视为粗话满嘴的老芋仔,也有极其温柔的人生哲学,让士兵们臣服且充满愧歉,恢复了当初来盖校的热情与工作速度,工程还提早一天完成。他们在最后一天办了澎湃的庆宴,破例喝酒,桧木屑烟熏猪头皮成了最受欢迎的下酒菜。在乌树传来了东方蜡蝉与小蟪蛄的集体欢鸣中,古阿霞邀约下个十年他们能重返摩里沙卡,可是士兵们醉得把猪头壳当足球在操场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