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地图(第2/3页)

我在凉亭里写我的特写,凉亭很小,只待得下一个人。晚上我也睡在那里。

记者的妻子是个和蔼可亲的病弱少妇,她成天在厨房里翻捡着一件件娃娃衫,偷偷饮泣。她刚生下来不久的儿子在两个月前死了。

从阿斯特拉罕我经马哈奇卡拉和巴库到达了克拉斯诺沃茨克。此后的情况,我都写在《卡拉-布加兹海湾》里了。

后来,我回到了莫斯科,可没几天,就不得不以记者的身份出差去北乌拉尔的别列兹尼基和索利卡姆斯克。

我从难以置信的亚洲的酷热中,一下子转到了很早就进入冬季的布满阴郁的云彩、沼泽和由苔藓覆盖着的山峦的地带。

就是在那里,在索利卡姆斯克的一家旅馆里,我开始写作《卡拉-布加兹海湾》。这家旅馆过去是修道院的一幢禅房。

旅馆内弥漫着一股十七世纪的气味——神香、面包和皮革混杂在一起的气味。每天夜里,裹着皮袄的更夫们敲着铁板报时。在暗淡的雪光中,建于“斯特罗加诺夫朝代”[28]的雪花石膏的古教堂泛出幽幽的白光。

此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人联想起亚洲,可不知为什么,恰恰由于这一点,我反而觉得描写起亚洲来要容易些。

以上便是我写作《卡拉-布加兹海湾》简略的经过,我只能用三言两语把它讲完。同写作《卡拉-布加兹海湾》有关的所有的会晤、旅行、谈话和事情,别说没有可能详细叙述,哪怕就是简单地历数一遍也是办不到的。

不用说,诸位一定会发现我只是把我所搜集到的材料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写进了我的这部中篇小说。大部分材料都被我舍弃了,未能进入这本书。

不过无须为此而扼腕。这些材料随时都可用之于其他要写的书中。

我写《卡拉-布加兹海湾》时,没有考虑准确地按照时间的顺序去配置素材,而是按照我沿里海海岸旅行时所搜集到的素材的先后次序来布局。

《卡拉-布加兹海湾》问世后,批评家们从这部小说中发现了“螺旋结构”,对之大为赞赏。可我并没有花丝毫心血去追求这种结构,这事与我无涉。

我在写作《卡拉-布加兹海湾》时,主要想到的是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完全可以使之响彻抒情的和英雄主义的旋律的,这些人和事是可以生动而又如实地加以描绘的。不管小说是写芒硝的,还是写在北方的森林中建筑造纸厂的,都是如此。

所有这一切都能以巨大的感染力扣人心弦。但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写小说的人必须力求真实,相信理智的力量,相信人心解救世界的力量,并且热爱大地。

[1]《卡拉-布加兹海湾》是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成名作。小说主要描写苏维埃人民改造里海东岸沙漠的事迹。卡拉-布加兹海湾即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位于里海东岸。

[2]原文这两句话均系意大利语的俄文译音。

[3]斯基帕雷利(1835—1910),意大利天文学家,曾观测到火星上有网状黑暗细纹,把它们称作“运河”。

[4]俄罗斯的一本记述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知识性杂志。

[5]系指北非等地沙漠地带的干热风。

[6]系本书作者的名字康斯坦丁的昵称。

[7]指地质年代中古生代的第四个纪“泥盆纪”所形成的地层。泥盆纪约开始于400万年前,结束于320万年前。

[8]彼得·彼得罗维奇·索伊金(1862—1938),俄国出版家。

[9]这是苏联在1923年拍摄的一部曾轰动一时的故事片。由伊·尼·佩列斯季阿尼(1870—1959)执导。电影是根据苏联作家巴维尔·安德烈耶维奇·布利亚欣(1886—1961)所著同名小说的第一部改编的。《红小鬼》是一部中篇惊险小说,副题叫《青狐追捕记》。

[10]瓦西里的小名。

[11]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别赫捷列夫(1857—1927),俄国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此处系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

[12]本书作者的名字和父称。这样称呼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13]俄罗斯地名,系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的通道。

[14]英属群岛,位于大不列颠岛西北的大西洋上。

[15]西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的大岛。

[16]英国大不列颠岛滨大西洋的小城名。

[17]俄罗斯北部湖名。

[18]纵贯美洲大陆西部的山系,北起阿拉斯加,南迄火地岛,绵延1.5万千米,为世界最长的山系。

[19]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普尔热瓦利斯基(1839—1888),俄国旅行家,曾去中亚细亚考察。

[20]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阿努钦(1843—1923),俄国人类学家、地理学家、人种志学家和考古学家。

[21]斯文·赫定(1865—1952),瑞典探险家。

[22]格里戈里·叶菲莫维奇·格鲁姆-格尔日迈洛(1860—1936),俄国地理学家和动物学家。

[23]塔拉斯·格里戈里耶维奇·谢甫琴科(1814—1861),乌克兰革命民主主义诗人。1846年参加秘密政治组织,宣传废除农奴制,于次年被捕,放逐至奥连堡当兵服苦役,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判决书上亲批:“严加监管,禁止写作和绘画。”1848年春至1849年11月诗人被奥伦堡当局派去参加由军官组织成的咸海科学考察队。诗人因考察有功,奥伦堡司令报告彼得堡,拟提升他为军士。这时有人告密,说诗人违背沙皇禁止写作的禁令写书作画,遂将诗人转押至里海海边的曼格什拉克半岛上的诺沃彼得罗夫斯克要塞监押。其间,诗人又于1851年被派参加卡拉套山脉的地质考察队,此处系指诗人在此期间所写的日记。

[24]系指乌兹别克人于16世纪在中亚细亚的希瓦建立的独立的封建汗国。

[25]系指乌兹别克人于16世纪初在中亚细亚建立的封建汗国,首都为布哈拉。

[26]阿列克谢·伊凡诺维奇·布塔科夫(1816—1869),俄国水文地理学家,海军少将。1848年至1849年曾领导对咸海进行地理考察的第一支探险队。次年出版咸海海图。

[27]格里戈里·西雷奇·卡列林(1801—1872),俄国旅行家和自然科学家,1827年起曾在西哈萨克斯坦旅行3年。1832年曾对里海东北海域进行侦察,绘制了这个海域的海图。

[28]在伊凡四世(1530—1584)统治的最后年代里,俄国开始兼并西伯利亚和喀山。从事兼并的首要人物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他们在掠夺到了卡马河一带的土地后,开办了盐矿,筑起了堡垒要塞,雇佣了军队,在沙皇的纵容下,这个家族俨然成为他们所占土地上的全权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