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参娃子(第2/6页)

参娃子又称“人参娃娃”,千年修成人形。白天藏于地中,以生长出地面的红果绿叶吸取阳气,夜间在林中走动,借助月亮的阴气调和阳气。参娃子性情温和善良,与世无争。如果遇到人,参娃子会变成那个人吓退对方。这东西又有个好玩的性格,极为贪吃,特别喜欢熟食(估计常年在冰天雪地里呆着,吃口热乎饭不容易),属于生灵界典型的吃货,吃饱了就毫无防备的睡觉,直到天亮才化成参形,遁地逃走。参娃子极为名贵祥瑞,凡人机缘巧合遇见一次,一生运气爆棚。许多老参客常年在白头山寻找参娃子,活捉熬汤饮用,百病皆除,延缓衰老。不过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东西,命格不够硬的人吃了之后必遭天谴。

我高中同学的父亲,早年在东北伐木,夜间捡了只冻死的山鸡,埋灶生火打牙祭。松树枝子生火,石锅烧着纯净的雪水炖油脂丰厚的山鸡,加几块老蜂房,不用加什么调料,松香、石香、鸡香、蜂香就能混出诱人奇香。

金黄色鸡汤冒着油泡,眼瞅着就能吃了,他突然发现从树林深处走出一个人,和自己一模一样。

同学父亲自然吓得不轻,“嗷”一声就跑了,半道想起参娃子的传说,又壮着胆子折了回去,参娃子吃饱了睡得正香。他按照老参客的古法,在参娃子左脚系了红绳,扒拉开脑后壳的头发,拔下一簇红色的头发,挖了个雪窝子取暖等到天亮。山间一出日头,参娃子就不见了。他围着方圆三十丈找了个底朝天,终于在石缝子里面找到一株摘了红果,枝茎系着红绳的人参。他挖出来一看,竟是周身雪白,肤若婴儿,隐隐透着血色,眉目清晰,四肢分明的极品血参。

他是个吃货,二话不说就下锅炖了,吃饱喝足回屋睡觉,当天晚上就发起了高烧,昏迷不醒。当时条件还不如现在这么便利,运木头的车队半个月才进山一次,伐木队的赤脚医生给他打了几针青霉素,也不见退烧。眼看身体越来越烫,皮肤都烧成赤红色,工友们用土办法把他抬出屋,挖了坑埋在雪窝子里降温,没出半小时,坑里雪都化成了温水。工友们只得把他抬回屋里,这时全身鼓着米粒大小的燎泡,“啪啪”爆裂,淌着香气扑鼻的黄水,异常吓人。队里年纪最长的本地老厨子采野味回来,瞅见这情景,“吧嗒吧嗒”抽了几锅旱烟,把烧红的铜烟锅子往他印堂中间一烫,皮开肉绽。一道白气冒出,化成人形,对着老厨子鞠了个躬,老厨子开了房门,一阵风吹散了白气。

同学父亲这才退了烧,休养半个月,全身的毛褪了个干净,从伐木队辞了工作回家乡找工作。由于脑袋没毛,印堂又有个疤,只能找了个小区夜间保安的活。虽说如此,运气倒是超级好,媳妇漂亮,生了个白胖儿子(也就是我的同学)。九十年代兴起彩票,没事儿就入两手,大奖没中过,小奖不断,一个月也有万把收入。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见过他。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说话中气十足,也就是三十出头的面相。

我们学校是寄读学校,同学们吃晚饭的时候聊起各自家长,说道同学父亲。同学也是个吃货,啃着鸡腿抹着满嘴油嘟囔:“有啥好的?我爹天天小米稀饭大米粥,菜肉都不吃,快成仙儿了。”

“没想到居然碰到参娃子了。”我松了口气,靠着雪堆喝了口酒,“月饼,咱运气不错,估计这趟肯定不落空。”

月饼摸了摸鼻子:“刚才把我也吓了一跳。你想想,二半夜突然对面走过来和你一幕一样的人。我差点桃木钉伺候。”

“我更吓得不轻,以为碰上了走阴时的咱们。”我摸着瘪瘪的肚子,“可惜了一锅方便面。我还担心不出味,放了半瓶老干妈。”

“要真是咱们走阴时,不出12个时辰,咱们就会遇到什么危险死了。”月饼抽完烟把烟头塞进雪里灭了,“雪山松树油脂高,别乱扔烟头,引起大火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也饿了。”

“你说咱们俩是不是有病。”我伸直腿扯着全身的筋,轻飘飘的舒服,“好不容易搭了个帐篷,煮了方便面,结果成了参娃子酒足饭饱睡觉的地儿。”

“南瓜你天生走背字这事儿一点不假。”月饼抬头望着月亮,“也不知道他们四个的身体恢复怎么样了。”

月色皎洁,我们的影子投在雪地,如两尊雕像。我望着藏在夜幕中的远山,隐约的山廓和满天繁星交融:“月饼,知道为什么你见天吐槽我,咱们还是最好的朋友么?因为面对参娃子,谁都没有想把他们吃了的想法。”

“你是担心吃了参娃子变成秃子吧?”月饼打了个哈欠,“千万别睡着,冻僵了千百年后积雪融化变成冰封侠重出江湖倒也罢了。万一被送到博物馆展览,古人类研究中心被转世的月野她们解剖研究那可成了一出狗血悲剧。”

“滚!”我挺好的心情就这么被糟蹋了。

温暖的帐篷里,两只参娃子睡得正香;寒冷的雪堆旁,我和月饼时不时起身活动驱着寒气。远山几声小兽低鸣,夜风奏响松针碰撞的音符,碎雪如絮,清冽的空气浸透着白头山,天地宁静,万物和谐共处。

或许,在这么干净的地方,人心才会变得干净,品味人类终极一生追求的生活。

半睡半醒捱到天亮,扭伤的脚踝居然消了肿,帐篷里的参娃子早没了踪影。我们拆了几块压缩饼干就着雪垫肚子,收拾着帐篷,忙了半上午,才捆扎得像两只忍者神龟,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准备出发。

月饼看着指南针,满脸惊讶。我凑过去一看,菱形针在罩子里飞速旋转。月饼拍着针蒙子,又一阵“咯啦咯啦”乱响,指南针才恢复了正常。

白头山蕴藏着无数条金属矿脉,形成磁场,影响指南针,属于正常自然现象,我们也没当回事。

如此三天,渐渐熟悉了雪山的自然特征,走得也快了许多,也看目的地越来越近,索性每天提前两个小时安营扎寨,养精蓄锐。

白头山野味丰富,山鸡狍子随处可见,岩缝刮些盐巴子,敲几颗冰冻的松蘑,就是顿城市里一辈子吃不上的美味。

一路出奇顺利,连传说中的人熊都没碰见(冬眠期遇到人熊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居然还在一处山腹发现了温泉。我们痛痛快快泡了个澡,微酸的硫磺气体蒸着岸边皑皑白雪,泉水里小鱼啄着身上的老皮,倒也享受了天然SPA级的冰火两重天。

如果不是有正事要办,在山里待一辈子都不愿出去。

翻过一座山头,沿着山势下行,渐渐平缓,山腰处是一大片白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