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合一(第3/4页)

小太监们被李公公焦急的情绪所感染,同样一溜烟地跑出了宫,不敢又任何怠慢。

李公公扶着腰不住地喘气,心里头却琢磨道:虞大人哟,您这是写了些什么东西啊?陛下的表情都变了,上回陛下这么失态,还是淑妃病逝之时。这要是好事也就罢了,要是坏事,亲娘诶,陛下和阁老们都来了,靖安侯也救不了你啊!

李公公忍不住为虞衡捏了一把汗,果然是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哪怕先跟靖安侯通个气呢?靖安侯可是十分拎得清的,还能不知道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好好一个六元及第,可别折在这儿了。

那未免让人惋惜。

李公公的内心戏还挺多,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就给虞衡脑补出了十万字的悲惨结局,喘匀气后又平复了一下心情,恢复了往常的恭谨,小心翼翼地踏进了御书房,

景隆帝这会儿还在看虞衡呈上来的折子,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李公公心下忐忑,一时间竟摸不准景隆帝这会儿到底是高兴还是愤怒,只能安静如鸡缩在角落里当壁画,全然当自己不存在。

虞衡接到传旨太监的话也没意外,这么高产量的新粮食,就算龙椅上坐着的是个傻子都要来问问虞衡此事到底属不属实,更别提景隆帝还是难得的明君了。

几位阁老火急火燎地赶进宫,比虞衡快上些许,一进御书房就看到了景隆帝严肃的神色,阁老们心里顿时也是一咯噔,陛下这神情,事情不太妙啊?莫非是边关又起战事了?

阁老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去撩陛下的胡须,最后纷纷将目光转向了秦首辅,你是首辅,你来问!

秦首辅心中暗骂一声这帮坑货,面上还是谨慎问道:“不知陛下急匆匆传唤我等进宫,到底所为何事?”

休沐日正和儿孙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呢,就被小太监催命似的宣进了宫,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景隆帝也不多话,直接将虞衡递上来的折子交给秦首辅,“你们先看看这个再说吧。”

秦首辅接过来一看,其他五位阁老也凑了过来,一看之下瞬间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神是不是又变差了,要不然怎么会看到一个亩产两千斤的可怕数字?

胡尚书当即跳脚表示不可能,“这是谁胡乱编造的东西?亩产两千斤?做梦呢!上好的良田,一亩顶天也就五百斤的产量,什么粮食能亩产两千斤?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陛下,此人定是居心叵测,想剑走偏锋博得陛下青眼,陛下定不能被他蛊惑。此等小人,只会弄虚作假,当真可恨!”

其他人也赞同胡尚书的观点,纷纷点头附和,“胡大人所言甚是,我虽然久不下地,早年间也是扛过锄头的。亩产两千斤?闹呢!做梦都没这么离谱的。写这个折子的到底是谁?想来年纪也不大,还不知民生疾苦,亩产张嘴就来,都不曾去问问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粮食。现在的年轻人啊……”

秦首辅眉头微微一皱,瞟了瞟景隆帝郑重的脸色,觉得此事并没有那么简单,便低眉敛目站在一旁不做声,就等着景隆帝的后话。

胡尚书他们对着写折子的人就是一顿输出,七嘴八舌就将对方打成了假大空只会动嘴皮子博人眼球的无耻小人,并一致认为这货是官员之耻,浮夸之风不可长,必须好好整治对方一番!

景隆帝一直等他们声讨完写折子的人后,才缓缓开口道:“呈这折子的人,你们也认识。”

“谁啊?下官非得好好收拾他一顿不可!”

胡说八道些什么呢?农事何其重要,真要听了他的忽悠,让百姓们种了新作物,结果到头来啥也没有,不还是得要朝廷擦屁股吗?

胡尚书对这事最为敏感,跳脚跳得最高的也是他。心里还骂对方吹牛也不讲究个基本法,你要是吹个亩产七八百斤大伙儿说不定还真信了,张嘴就是两千斤,你咋不上天呢?

这就好比一个黄毛小儿递给你一颗药,说是吃了立即就能飞上天,原地成仙。脑子正常的人绝对不可能相信。胡尚书甚至觉得,在景隆帝这儿看到这么一份折子,是对他们智商的侮辱。哪个王八犊子敢这么消遣他们,不好好削上他一顿都对不起自己刚才生的气。

这时候,性急的胡尚书已经忘了景隆帝能把他们叫过来讨论这事儿,而不是选择立即将对方训一顿,就很能表明景隆帝的态度了,只当景隆帝是被奸人蒙蔽,被那个诱人的数字迷了眼,一时犯了糊涂。

景隆帝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公布了正确答案,“这折子,是虞衡呈给我的。”

胡尚书一肚子埋怨的话都卡在了嗓子眼,想想自己当初夸虞衡的那番话,再想想刚才自己对写折子的人的谩骂,胡尚书当即眼前一黑,费了老大劲儿才撑住,不可思议道:“虞衡写的?他怎么可能会写这么一份折子?是不是弄错了?”

那小子分明就是个干实事的人,怎么可能会有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莫不是他说的是真的?

由此可见,第一印象有多重要。换做其他人,胡尚书等人这会儿指定将对方祖宗十八辈都骂成狗,但景隆帝一提虞衡,他们反倒犹豫了,主要是虞衡先前表现太亮眼,他们实在难以相信虞衡会是个连吹牛都不会吹的傻叉。

要不,把虞衡传进宫来方面问问,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好好一个少年天才,可别走了歪路。

景隆帝也是这么想的,这才有了命人传唤虞衡之事。

虞衡扛了一麻袋的红薯进了宫,一进御书房就对上了七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其目光之灼热,虞衡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下意识地缩缩脖子,这么吓人的吗?

秦首辅心理素质强悍,面上看不出什么情绪,伸手指了指虞衡扛来的麻袋,温声笑道:“这就是你提到的,亩产两千斤的红薯?”

在说到两千斤时,秦首辅还特地加重了声音。

虞衡特实诚地点头,将麻袋打开,露出里头个大味美的红薯,又将管事记录的红薯生长手册也拿了出来,温声解释道:“这红薯是下官先前在海外来的一个商人手中买的,说是产量极高,下官好奇之下便让人试着种了种,每天记下红薯的变化,倒是没成想,产量竟然会如此吓人。”

嗖嗖翻了四番,能不吓人么?

胡尚书还有些不大相信,上前拿过虞衡手里的记录本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一笔一笔地记得确实十分清楚,从种下红薯的那天开始记录,一直记到把红薯挖出来为止。这么详尽的记录,瞧着也不像是能弄虚作假的,莫非这确实是真的?

胡尚书当即站不住了,一把抓住虞衡的袖子,连声催促道:“红薯地在哪儿,我得亲眼看看才能相信它真的有这么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