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月考(第2/3页)

——这次学生之间打赌顾惜和盛修言谁会是第一名的事情,很快就连学校老师都听说了,然后出题组有几个心思活络的老师也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提议在后面再加一道超纲题。

‘顾惜和盛修言这两个人成绩怎么样大家都摸清楚了,月考的题目难度都是正常难度,万一这两人都考满分不就分不出高低了吗,加个难度大点附加题正好。’这样一句话,居然就说动的出题组组长,同意加了这道附加题。

不仅是语文,再之后的数学、英语,以及第二天的副科考试试卷上也都加了20分的附加题。

完成最后一科的考试,顾惜从考场里交卷出来,便听到走廊上一片哀嚎和吐槽。

大家讨论的话题基本还是最后那道‘难出天际’的附加题。

这时,董茗茗从自己考场那边过来,找到了顾惜,一把拉住了她的手:“顾惜,怎么样,最后那道附加题你做出来了没?”

董茗茗一脸紧张,毕竟顾惜的发挥,直接决定了她后半个学期的校园生存质量。

“做出来了。”顾惜点点头道。

最后一科考试是物理,大概是因为最近看了许多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书籍的缘故,再加上今天考试最后附加题也是电流电路类的,所以其实顾惜觉得还挺简单的。

见顾惜一脸轻松,董茗茗也动了口气。

这时,只见盛修言闲散地从考场里出来,董茗茗的神色又不太好了。

——之前哪一次考试,盛修言不是一到可以交卷的时间就直接交了卷提前离开的,可是这一次的月考,盛修言居然每一场都几乎等到了最后才交卷。

以众人对修神长期的了解,他等到这么久才出考场,绝对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修神他认真了!

董茗茗心里又打起鼓来。

“顾惜,你说这一次盛修言考得怎么样?”

“应该还不错吧。”顾惜想想,说道。

“那你呢?你们两你觉得谁更好?”董茗茗追问。

“我也不知道。”顾惜摊摊手,说道。

顿了顿,顾惜又拉住了董茗茗的手:“走吧,考都考完了,在想结果都是一样的。咱们还是先考虑一下大赛的事吧。”

“恩?啥大赛。”

顾惜幽幽地看了董茗茗一眼:“青创赛。”

这位小董同学不会是已经把‘青创赛’的事情忘了吧。

被顾惜这么一提醒,董茗茗才想起来,‘青创大赛’的第一轮答辩赛就在月考之后的一周。

当时董茗茗好像还听到顾惜和盛修言两人在讨论,说是什么有三天的时间,可以准备讲解内容还有PPT。

迎上顾惜‘深邃’的目光,董茗茗脸上一红,讪讪一笑:好吧,她承认她是个不专业的躺赢党。

“那什么,你和盛修言准备讲解内容的话,你把资料给我,幻灯片就我来做吧。”董茗茗说道。

“你没问题吗?”顾惜有些不放心地询问。

“当然,跟我你说,做ppt,我是专业的!”顿了顿,董茗茗又道:“而且,正好我也熟悉一下咱们了课题内容。”

顾惜想想,便点了头。

——

于是,在剩下的几天里,三人便开始利用上课之余的时间开始准备第一轮答辩需要的材料。

过程中,守着两位大神,董茗茗本来想旁敲侧击地打探一下两个人的考试情况,分析分析究竟谁更好一些。可惜,见顾惜和盛修言两个人都在认真的准备材料,董茗茗也只好作罢,继续处于抓心挠肺的状态当中。

——

第二周,‘SL青创赛’的第一轮答辩如期而至。

为了不造成参赛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大赛采取轮流答辩制:参加答辩的组在候场区等候,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进入答辩会场进行解说答辩。

顾惜他们抽到的签很靠前,因此,没有等太久便轮到了他们。

三人走进会场,此时会场里很安静,除了前排5个主要评审,后排20位参与评审之外,也就只有几个现场工作人员还有摄制组的人员。

她们刚进去时几位评审似乎正在讨论着什么,顾惜隐约听到好像是在说她们的课题。

顾惜三人面向评审做了自我介绍,坐在首排的其中一位女评审朝着他们笑了笑,道:“开始吧。”

现场,董茗茗负责PPT的播放以及她们组模型的掩饰任务,而顾惜和盛修言则分别对课题的设计思路、理念、可行性概述以及设计部分作了汇报。

在汇报过程中,顾惜可以明显看出现场评审脸上的神情变化,从期待到惊喜,甚至其中那位女评审的脸上还一直挂着肯定的微小,这也让顾惜内心的紧张消散了不少。

“以上,就是我们组的课题汇报,谢谢各位评审老师。”顾惜几人朝着评审们行了一礼之后,结束了汇报。

坐在最中间的评审最先开口,评价道:“你们这一组的课题还是不错的。”

这句评价虽然说得没有很满,不过透过这位评审的表情却不难看出他对顾惜他们课题的认可。

顿了顿,评审的话锋却略微一转,又指着那个模型道:“你们这个模型目前来看只能、我们姑且称之为‘传播’,现在只能传播五中味觉和嗅觉物质,似乎有些太少了,我们也知道,无论是气味还是食物的味道,它都是一个组合物质,是很复杂的。”

听到评审提出来的问题,顾惜点点头,并不隐瞒地解释道:“老师您说得对,实际上要实现我们课题中所描述的味觉气味传播需要很复杂并且精细化的设计,我们的设计模型远远达不到,所以我们设计它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可视化地将运行模式演示出来,并且证明这个设计的可行性。”

顾惜的回答中肯,显然让评审十分满意。

这时,另外一位评审开口:“那么,我也来问一个问题,顺着你们这个设计远期的进展来说,气味和食物的口味都是很复杂的组成,尤其是食物的味觉,气味还比较好说,只需要将气味物质按照比例组合释放就可以了,那么,你们课题中第二步提到的味道该如何实现,并且让接收端的人真正感受到呢?”

被问及这个问题,台上的三人都停下来思索了片刻。

然后,盛修言说道:“本质来说其实没有差别,气味的载体是空气,那么只需要将味道找到一个载体就可以了,比如固态的糖片或是液态的入口喷雾。”

接着盛修言的话,顾惜又补充了一句:“至于食物的口感方面,可以利用电磁波设备在合理范围内给口腔神经定向的刺激来实现。”

两人的回答在评审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考虑的,而意料之外则是因为评审们并没有想到眼前两个不大点的初中生能想到这一步,而且想法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