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再生一个吧……给爷笑一个!(第3/4页)

用战马来换?

颜铎和崔秀宁面面相觑,但随即都明白过来。

“你是要打济州岛的主意?”崔秀宁问。济州岛是元廷十四道官马道之一,养了三万匹战马。要是打下济州岛,就能用战马换牛了。

颜铎奇道:“不是耽罗么?这济州岛在哪?”

崔秀宁这才发觉无意说漏了嘴,济州岛是后世的地名啊,现在还叫耽罗。

“哦,就是耽罗,我取了济州岛这个新名字。”崔秀宁圆了回来。

李洛道:“三万战马,六万头牛换得到么?加上俘虏,就是十万头。再出很多金银,打包一起换,二十万头差不多能到手。”

“反正元军水师尽灭,远洋舰队没事做,还不如动一动。”

颜铎想了想点头,“光用金银买,忽必烈肯定不会卖。但要是打包在一起,二十万头差不多能拿下来。”

“那就这么干。”李洛一边说一边站起来,“父亲好好歇息,我这就去安排。”

颜铎提醒道:“你给忽必烈的信中,要健壮母牛。”

李洛离开太公院,第一时间就下令给郑和的远洋舰队,让他北上占领耽罗。

紧接着,李洛就给忽必烈写信:

“薛禅可汗。南方战毕,寡人有也先帖木儿,博罗欢以下三千二百蒙古俘虏,六千五百色目俘虏。耽罗岛以及所属战马亦在我手。”

“寡人再加白银五百万两,换取文天祥家眷,以及健壮母牛二十万头……”

封信上是:唐王李洛致薛禅可汗书。

写完之后,李洛交给特察局,让他们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转交元廷。他不怕忽必烈不还换。

“好了。”李洛站起来,“集思广益啊,耕牛的事算是解决了一小半,能缓口气了。饿了,咱先哄饱肚子。”

崔秀宁便吩咐传晚膳。两人的膳食一向简单,但毕竟是王室,所以还是很精致。

要说一点不奢侈,那也是扯淡。

菜谱几乎都是后世的做法。

但崔秀宁为了保持身材,一直坚持少吃米饭。她的主食就是小米。

两人的肉食,以海鲜为主。用的也只是个小方桌。

虽然都知道唐王提倡分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唐王和王后自己却从来不分餐。

两人有三个孩子,但按照宫廷礼仪,王子王女平时是不与君主同席位的。三个子女也都各自有宫人照顾饮食,饮食爱好也各自不同,两人不用操心。

崔秀宁给李洛剥了一个鸡蛋,李洛给崔秀宁剥了一个海虾,不像是唐王和王后,倒像是百姓家的夫妻,更像是后世社会的小两口。

两人吃饭时,所有宫人都要退下,他们吃饭不需要人在旁边戳着伺候。

只有这样,两人才能感觉到彼此的温度。

“我被鱼刺卡到了。”崔秀宁放下筷子,喝了一口茶,“我去,不行,还在。”

这坚强的女人顿时有点眼泪汪汪。

“那咋办?”李洛关心的放下筷子,“张开嘴我看看。”

崔秀宁张开嘴,李洛举着灯,“不行,看不到鱼刺。”

男人给女人拍着背,女人吭吭咔咔半天,才终于解决了那根鱼刺。

“女人咽喉更细,所以吃鱼一点要注意。”李洛给她倒了一杯葡萄酒,“你吃鱼像猫咪,很少吐刺,为啥啊?”

崔秀宁露出很有辨识度的浅浅梨涡,“要是我说,不吐刺是为了吃相文雅点,你会不会相信?”

“我信。”李洛很认真地说道,“再吃点吧,你又不是易胖体质。我肯定要多吃的,夜里还有活动。”

崔秀宁的脸蛋立刻红了,在灯光下更是明艳动人。她掩饰着喝了一口葡萄酒,“这酒也上脸啊。”

女人心里不由有点奇怪,结婚几年,孩子都三个了,怎么突然还害羞了?

其实她也知道怎么回事。

因为两人分别的有些久。小别都胜新婚,何况久别?起码女人是这样的。

李洛看到崔秀宁有点扭捏的样子,忍不住嗤嗤笑起来。每次久别回来,这警察就是这副样子啊,有意思。

“你笑什么?”崔秀宁微嗔道。

李洛看见女人这浅嗔薄恼的样子,心思就更不在饭菜上了。

两人多少有些马虎的吃了饭,洗漱沐浴完,终于迫不及待的拥在一起歇息。

“再生一个吧。我怕打下来的家产分不完。”男人的声音低低的响起,带着一丝得意。

“好吧,我就是你们李家的工具人。”女人的声音也低低的,在晚春的夜里,像是呢喃的乳燕。

“按摩按摩?松松骨头先?”

“没有钱哦。”

“给爷笑一个就行。”

“我去,别挠我痒痒,最怕这个……”

随即嗤嗤的笑声传来,两人打闹成一团。

直到夜半时分,这唐国最尊贵的一对男女,才发出细微的鼾声沉沉入睡。

第二天大早,神清气爽,一身轻松的李洛起床,崔秀宁兀自睡得香甜。

她很少睡懒床。但总有例外的时候。

李洛帮她盖住粉光致致的圆润肩头,在她额上蜻蜓点水般轻轻一吻,就自己穿衣束带。

等到崔秀宁睡眼惺忪的起来,李洛早就上朝去了。

崔秀宁慵懒的伸了个懒腰,又抱着双膝坐在榻上呆呆想了一会儿,忽然忍不住笑骂一声,小声嘀咕道:“一点不知道心疼人。信不信把你当墙煎犯抓了?”

女人一边说一边穿上木屐,哒哒走到寝宫西边的梳妆台边,读着珠帘外喊道:“婵儿!”

“娘娘!”婵儿很快掀开珠帘进来。

“帮我梳个堕马髻,用蓝色珠花。”崔秀宁看着镜子里让她一直很自信的脸蛋。嗯,今天的气色似乎更好了些。

“诺。”婵儿笑着答应。娘娘非常好伺候,一般也就是梳妆的时候才让自己帮忙。

此时的皇宫前朝,唐王李洛正在开朝会。

今天是常朝。

说实话,由于宋宫残破,这处朝堂又是个偏殿,看上去比较寒酸。但第一次上朝的牟巘,黄泽等益州士子,却仍然感到一种堂皇正大的气势。

“……江南百姓已经安居乐业,益州亦开始休养生息。然而大唐百废待举,制度草创,诸卿万不可因骄生惰……”李洛侃侃而谈。

“如今三府九部各司,空缺很多。但即便如此,也要宁缺毋滥。寡人在益州,得遇数位贤才,皆是蜀中名士,颇有气节,宁愿优游林下,隐逸田园,也不出仕元廷。”

牟巘等人听了,都是有些激动。要授官了!

读书明理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得遇明主,卖入帝王家嘛!

只有做官,才能施展抱负,不虚此生啊。

“此等良才不用,那寡人岂不是令沧海遗珠,野有余贤?”李洛说到这里,对升任承旨使的马致远说道:“马卿,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