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再生一个吧……给爷笑一个!(第4/4页)

“诺!”

一身红色官服的马致远出列,打开一道敕令,宣读道:“唐王敕旨!令曰:爵以赏功,职以授才。大唐以道治天下,人之道也,明理而有德也……”

“今设翰林院,授牟巘为翰林院司院使,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设大唐学府(国子监),授黄泽为祭酒,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牟应龙兵部侍郎,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张达善户部侍郎,秩序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邓光先吏部侍郎,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钦此!”

敕令一念完,牟巘等人一起下拜,“臣,谢大王隆恩!不胜惶恐!”

他们想不到,一上来就是三品起步。更重要的是,还加政事堂参议衔!这个头衔顾名思义,是能参与国家大政的。

唐国朝臣们也有点意外。这五人不是海东老人,如今都封了三品,还加政事堂参议衔。

按照唐国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必须由君主下达敕令授予官位。四品五品文官,由政事堂宰相提名,报君主审批后任命。六到十品,由吏部负责任命。

当然,并不是君主只能任命三品以及以上官员,而是三品以上官员必须由君主亲自任命。

起码,目前的制度是这样。

“平身吧。”李洛笑道,“寡人与诸卿共勉,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再开盛世!”

“再开盛世!”百官一起举笏过顶唱喝。

事实上,李洛也不太想用儒家文人,但问题是,不用儒家文人,他现在用谁?

难道还能用海东各级学堂的少年学生么?

起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唐国必须要重用旧文人。就凭海东那些仅仅会识字的人,真的不行啊。

比如现在唐国各部尚书,都是海东老人。他们的确非常忠心,可是学识太差了。不少人也就是千字文的水平。

做县令郡守还凑合,只要脚踏实地干实事,还能弥补学识不足。

可到了再高的层次,就真的不行了。

崔秀宁为何这么累?因为尚书们能力不够啊。在海东那个小地方还行,现在管理几千万人口,怎么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