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第一位钦差大臣(第3/3页)

“遵旨!”商铣领命,没有丝毫推辞。

崔秀宁补充道:“你是个老警务了,为师也不再多说。只有三条,第一不能有冤案,第二不能有罪不惩,第三要办一批典型,震慑人心。”

“诺!学生铭记在心。”商铣心中有数了。

随即,李洛便传韦素拟旨:

“朕惊闻南海,争水械斗,致于死伤上千,此乃仇寇乎?更有奸暴之徒,害群之马,唯恐天下不乱,浑水摸鱼,作奸犯科,火上浇油,意图险恶,其心可诛!”

“原忠谨之民,同为桑梓,山水相绕,鸡犬相闻,相煎之何急也?孰亲孰仇,孰敌孰友,皂白不分至于此乎?蒙元腥膻未散,北狄虎视犹存,而相邻持械相向,贻笑于虏,遗恨于我,亲者恨而仇者快,愚之何及!”

“昔年商君变法,曰民当勇于国战,怯于私斗。商君之言,与朕心有戚戚焉。而今械斗之民,为一水之利,厮杀于乡里,结仇于同根,勇于私斗者。向使亦勇于国战,岂有昔年崖山之祸?”

“国法巍巍,疏而不漏,人命关天,朕为天子,岂能以仁恕之道待暴虐之行?人常言法不责众,而大唐国法为众众所设,众犯而必究,断不容姑息纵容,此风若长,长此以往,民将不民……”

“今以警部尚书商铣为钦差大臣,赐王命旗牌,督办南海械斗大案,三品以下具节制……钦此!”

圣旨一颁,商铣立刻离京,打着钦差大臣仪仗,火速南下。

由此,商铣成为大唐立国以来第一位钦差大臣。

紧接着,吏部以失察之罪,下部文摘取南海郡守之印,同时勒令留职待命配合钦差查案。

政事堂也下文严斥广州牧李交,令其详奏后情,配合钦差大臣。

洪武三年夏天的南海械斗大案,在天子的震怒之下,顿时引起朝野瞩目。

这民间争水械斗,史不绝书,历代也不太重视,一般都让宗族出面处理。

可是在大唐,乡村中做主的不是宗族,而是朝廷。

那就不能再姑息。

陛下这一怒,这民间械斗之风,估计要被狠狠杀下去了。

而原本某些因为争水而剑拔弩张的百姓,顿时惊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