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吞并南洋,大军北归(第2/3页)

……

江陵行在,唐宫光政殿。

此时春光灿烂,艳阳高照,唐廷正在朝议。今日其实是御前会议,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能参加。

“启奏皇后,陛下大军此次班师,携带有奴隶四十余万。以至于大军行动迟缓。臣恐怕陛下在外日久,不利于龙体。是否请陛下御驾先回?”

兵部尚书都烈奏道。

摄政皇后崔秀宁端坐在上,声音清脆而平和:“陛下已经来信,说此次南征辛苦,他不应该抛下将士先回,而是要与将士一同归来。”

怎么能先回来呢?李洛说了,这次搞的金银财宝太多,奴隶也太多,他得……看着啊,免得万一路上出了岔子。

男人太会赚钱了,一打仗就发大财,好男人啊。

“皇后陛下。”林必举出列,“四十多万奴隶,这其中还有很多女子,一日能走多久?五十里顶天了。其中的青壮,大多还要去关中服劳役。这迢迢数千里路,要走多少天?耗费多少粮食?”

“以臣所见,不如把男奴留在南洋,用来修建驿站。这控制南洋,没有驿站可不行。女奴可以带回来,配给民间无妻男子。”

“至于关中的劳工,大不了用中原伪宋和元军俘虏。反正,北伐也很快了。没有必要让南洋奴隶走那么远,耗费那么多粮食去关中啊。”

崔秀宁觉得林必举的建议很好。这个问题,她和李洛竟是都没有深入想过。

“好。那本宫就给陛下去信,请陛下将男奴留在南洋修建驿站。嗯,这驿站嘛,务必要连接滇州和桂州驿站,让长安到南洋,快马最多十天就到!”

只要南洋驿站连同内地,那么从长安到暹罗或象州,快马的确十天就能传递回消息,大军哪怕从长安出发,最多两月也能到。

元廷留给大唐最大的好处,就是这驿站了。元朝驿站之发达,也只有后世进入现代后可比。

交通寺卿曾渡出列道:“皇后陛下所言极是。自从我大唐一统南国,大修水利,其次是道庙学堂。可是这驿站,没有多修一座,全部沿用的元廷驿站。内地还足够用,可缅州交州象州瀛州都没有修驿站,交通很是不便,更遑论陛下新收之南洋疆土了。”

“微臣奏请,要拨款修建这些地区的驿站。光靠那些奴隶,还不够使用。”

“我反对。”兵部尚书乌图道,“暹罗等国人,不过是准唐民,二等人,为何要让他们有偿服劳役?朝廷直接下令征发就是,不让他们饿死罢了。要工钱,没有。”

崔秀宁道:“蒙元的东西,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比如这驿站,虽说当年修建死伤数百万人,但不能说不该修,只是要考虑百姓疾苦,不能无偿修建,也不能急于求成。就算奴隶和准唐民,那也是大唐的子民,不能虐待他们。把他们累死了,损失的还是朝廷。”

谁能想象,元朝竟然修通了东西贯通欧亚,南北贯穿大理的交通大动脉?元朝对西对南用兵之频繁,为历代之最,就有赖于高度发达的驿站。唐军南征之所以如此顺利的调兵南下,有依赖了元廷驿站。

史书记载元朝:“人迹所至,皆设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简直空前绝后。

是元廷用刀子逼着广大汉人和各族百姓,不知累死多少人才修成四通八达的驿站系统。由此可以想象,有基本盘的野蛮王朝的可怕。

可惜元朝灭亡之后,大部分驿站遭到废弃。时间一长,就不再有路了。

“就让那些奴隶慢慢修建,不要急在一时。这次南征刚刚结束,今年还要北伐,关中还在大兴土木,南洋驿站虽然重要,却不是当务之急。”崔秀宁反对大干快上。

“顾铠,工部火器局制作的三眼手铳,如今有多少了?”崔秀宁看向工部尚书顾铠。

顾铠本是一个盔甲师,只因为技术精湛,又是海东时代的老人,竟然做到工部尚书高位,还封了伯。这古往今来,也是蝎子拉屎了。

可见,平台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启禀皇后,已经完成三万两千支。到今年秋季,五万支三眼手铳绝对能完成。”顾铠回到。

三眼手铳,是为骑兵准备的辅助兵器。因为唐军骑兵骑射比不上元军骑兵,崔秀宁只能下令研发一款适合骑兵使用的手铳。

这手铳本质上和火枪手的火铳没有区别,只是很短小,装药量也少,有效射程也只有五十步,远不如弓箭。

不过,相对明军的三眼火铳,崔秀宁设计的三眼火铳还是要先进一大截。明军虽然装备了大量三眼火铳,却没有转轮机制,只能用火绳,有效射程也只有三十步。

而唐式三眼火铳无论是设计,还是材料,工艺,火药都比明式先进靠谱,不但是转轮燧发,有效射程和可靠性也强多了。

然而,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武器。

骑在马上使用,基本上也就只能发射三次,要在马上完成装填弹药很难。实战效果肯定是不如蒙古骑兵的弓箭。

说实话,其实更适合装备给警士,而不是骑兵。

可是没办法啊。

马上要北伐了。唐军骑兵空有强悍的白刃马战技能,可骑射本事和元军骑兵差了一大截,也只能靠这手铳弥补骑射不足了。

再借助先进的盔甲防护,拼着挨一两箭冲上去发射手铳,总比没有好。这样还有利于在拉近距离的过程中不用太吃亏。

崔秀宁听到顾铠汇报的最新数字蛾眉一皱。

到时才五万支?唐军骑兵可是超过了二十万啊。

“不行,太慢了。到秋季北伐,能不能凑齐十万支?”皇后问。

顾铠露出苦笑,“皇后陛下,这三眼火铳因为要制作转轮,还有三个枪管,制作难度比长铳更耗费功夫。如今火器局除了赶制三眼火铳,还要生产火枪火炮,军中的旧枪旧炮也需要更换。要想再增加产量,已经不可能了。每月,最多三千多支顶天了。”

三个枪管,是制约产量的最大问题。

既然能制作转轮,为何不干脆制作左轮手铳?左轮手铳可是只有一个枪管啊,而且还不止三发。

这不是崔秀宁不想干,而是干不了。

左轮枪的左轮,和唐式三眼火铳的转轮,根本不是一回事啊。

左轮枪使用的左轮,用的是近代壳式子弹,以及近代底火撞击击发,左轮属于弹仓,同时属于枪膛。

可唐军用的是定装火药铅弹,燧发击发,差别很大。

要造出真正的左轮枪,先要解决子弹和底火击发这两大难题。很遗憾,这是工业革命百年后的发明,她崔秀宁根本没有那个能力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