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西入大梁,为民请命!(第3/3页)

这些恬不知耻,贪天之功的话,孔治说起来毫不羞愧,完全就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他不认为,唐主李洛真能把孔府如何。

李洛要是还认自己是汉人天子,那就必须要继封衍圣公,就必须要尊重曲阜孔氏。

他这次去见李洛,一方面是洗清孔府,为孔府辩解,同时也是想要得到衍圣公爵位。

马车来到曹州城外,面前的十字路口,竟然停了很多有私兵护卫的马车,似乎在等候孔府的人。

每辆马车,都有旗帜,上面写着颜、孟、端木、冉、曾、仲、颛孙、言、卜、闵,总共十个姓,却是十二辆马车。

原来,正是号称十姓十二家的圣贤世族!

他们,是颜回(子渊)、孟子、端木赐(子贡)、冉雍(仲弓)、冉耕(伯牛)、冉求(子有)、曾参、仲由(子路)、颛孙师(子张)、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闵损(子骞)的后裔。

“拜见老师!”十二人看到孔府马车,一起下车行礼。

行的是……跪拜礼!

他们皆为当家家主,其家族也都是齐鲁一代的世家大族。

孔门十哲的嫡系后裔,除了绝后的宰予后裔,都来了!

还要加上孟子和曾子的后裔。

一共十二家!他们在明清时代,都成为世袭翰林,全部拥有了世职。就算此时还没有世袭官职,那也绝对都是一等一的世族。

这些家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调豪富。

每家都是大地主,千百年来一直不停出仕,但都名不见经传,那是有意隐身,保持超然姿态。他们相互联姻,同气连枝,都团结在孔府周围,在齐鲁地面上形成一个低调的超级势力。

任何人在齐鲁做官,都要看孔府的脸色。在齐鲁的地面上,没有人敢得罪十二世家,更没有人能得罪十二世家背后的孔府!

当然,这都是过去式了。自从金国灭亡,蒙元不把孔家太当回事,他们的日子也没有金宋时期那么逍遥了。可是,毕竟孔子的地位摆在那,忽必烈也不得不假惺惺的意思意思,他们的处境仍然优渥,只是更低调。

如今,得知唐主李洛大胜,正要驾临开封,他们这才都急了起来。

对于李洛其人,孔家和十二世家早有研究。李洛的种种大政,在他们看来都是离经叛道之举,是桀纣豺狼之属。

可问题是,李唐越来越强大,如今又大败元军,收复了河南之地,他们除了赶过去服软,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们都是收到孔治的手书之后,奉命前来的。按照历朝历代的制度,他们都受到孔府节制,永执师生之礼。凡祭祀、礼法等大事,皆报孔府裁决。十二大家族的人犯罪,地方官不得过问,而是要交给孔府的管勾厅审理。

孔府和十二大家族,虽然势大财雄,可都深知乱世自保之道。在他们眼中,什么气节,什么华夷之辩,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如今,他们知道李洛对孔府很不待见,甚至对儒家都不待见,哪里还能坐得住?尤其是连衍圣公孔都被下狱,他们就再也无法淡定。孔治一份紧急传信,他们立刻在去开封的必经之路曹州汇合。

这是约定好的日期,一起进入开封拜见唐主,当然是拉上的人越多越好。

就凭这等阵容,孔治自信,李洛绝对不敢怠慢。

孔治看着十二家的家主一起下跪行拜师礼,双手虚扶地说道:

“都起来吧。当年,圣人周游列国,为的是克己复礼,天下太平。而今,乱世未歇,民不聊生,世风日下,名教不彰,真有礼崩乐坏之虞啊。”

“如此危局,我等怎能置身事外,优游林下?当效法圣人,为民请命,还这天下朗朗乾坤,纲常有序。不使这浩然正气,儒雅斯文,泯然于世间矣!”

十二家主一起肃然拱手行礼,“善哉!谨奉教旨,愿随我师西入大梁,为民请命。”

至于究竟如何为民请命,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这些文化贵族,要说真是没有节操,那肯定也是扯淡。但很明显,他们首先关心的是传承。

“善哉!吾道不孤也,虽万千人,吾等往也。”孔治行礼说道。

一行马车簇拥着孔家马车,就这么往东迤逦而去,面见李洛为民请命去了。

他们,还是很有底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