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桅楼守望塔(第2/6页)

高低不同的巨大建筑群随处可见,再也看不到曾经那些熟悉的身影。在他的记忆中,圣保罗教堂被保存下来,同样幸运的还有威斯敏斯特一带的古老建筑,虽然它们已经无法出现在它的视野之中,但是他知道,人们只是在它们的顶上加了一层拱盖或者顶罩之类的东西,它们依然没有消失,只是被这个满是摩天大厦的新世界包围起来。泰晤士河也依然保持着他最经典的样子,既没有发出银光,也不见水位下降,但是他依然被人们贪婪地利用着,它包含的每一滴水都被给水总部输送到了千家万户。在强烈的冲刷下它的河床和港湾已经出现了塌陷,现在已经成为经常发生海水倒灌的内陆航道。大量贸易物资被全身脏兮兮的驳船船员运送上来,因为是合伙经营的关系,所以他们只能听从于那些码头工人的安排。在阴暗而朦胧的遥远东方,海水和天空连在一起,联合巨轮上的一簇簇桅杆模模糊糊地显现出来。巨大的帆船从不知名的遥远地带运来了各种各样的货物,大部分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真正负责运输继续货物的是那些体态轻盈速度飞快的机动船只。

在南边的丘陵上有宽阔的海水排污管,它们朝着三个方向延伸出去。地上铺设的运输线路是一条条苍白无力的公路,一个个移动着的灰点在上面点缀着。他下定决心,只要有机会,自己一定要去看看这些公路。

很快他就要到飞船上巡视,在那之后应该会有机会。在侍从官的讲解下,他了解到那些公路是一种坡面缓和的双向公路,由一种被叫作伊德哈迈特的物质铺设而成,大约有一百码宽。他猜测,这应该是一种人造物质,有着像玻璃一样的强劲韧性。一些奇怪的车辆在这些公路上快速行驶着:一些狭长的车辆上装有橡胶轮胎,还有一些巨大的车辆只有一个轮子,另外还能看到前面两个轮子,后面四个轮子的车辆。这些车以极快的速度在公路上奔驰,大概可以达到每分钟四到六英里。虽然铁路已经不再存在,但是仍然可以随处见到已经变成沟渠的路堤,顶部还有已经生锈的铁轨。其中一些路堤成为了伊德哈迈特公路的中心地带。

由广告气球和风筝在空中组成的庞大队形首先引起了他的注意,它们沿着飞机的航线或者飘向南方,或者飘向北方,最后逐渐消失在高低不同的远景之中。此刻已经不可能见到飞机,因为航行已经被下令终止,唯一能够看到的是那些看上去小小的飞行器,穿梭在萨里山上空的蓝天中。那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点在高空翱翔。

短短的时间内,他了解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其中一件最令他感到出乎意料,那就是几乎全部的小城镇和小村庄都已经从这个崭新的国度消失了。只剩下一栋栋像旅馆一样的大厦伫立在单一的文化社区里,而这些社区均以平方英里为划分单位。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只剩下那些城镇的名称,如伯恩莫斯、威尔汉或者斯沃尼奇等。他的侍从官很懂得寻找适当的时机向他宣扬这种变化都是时代进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在旧制度盛行的过家中,农院房舍遍布各地,不出两三公里便可以看到大地主的各种房产,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客栈、鞋铺、杂货店、教堂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庄。

小镇与小镇之间一般隔着八英里的距离,在那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律师、谷物商、羊毛商、马具师、兽医、外科医生、学者、绸布商、女帽头饰商等等。八英里是一个多么合适的距离啊,对于农民们来说,往返各自四英里的路程实在是再舒适不过了。但是这一切很快就不复存在了,铁路出现了,紧随其后的还有窄轨铁路,令马匹和四轮运货大车下岗的汽车。当马路开始采用木头,橡胶、伊德哈迈特和其它更有弹性的耐磨材料铺设,这些小城镇便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因为它们彼此之间过于接近,大城镇随即应运而生。大城镇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那里的活儿似乎永远也干不完,雇佣者们也一股脑地涌向大城镇,他们的头脑如此灵光,就算没有干不完的工作,他们也可以想办法创造出来。

生活舒适度的标准越来越高,生活的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农村生活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谋生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狭窄。乡绅和教区牧师从职业的名单上消失了,城市的专科医生代替了全科医生的地位,如此一来,乡村那仅剩的一点文化气息也荡然无存了。在这之后,变化仍在继续,报纸,书籍,教师和信件被电话,电影放映机和留声机取代,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电缆范围之外,那么他无疑成为了一个逃避遁世的野蛮人。因为按照当今人们对于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来说,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几乎等同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且还将失去社交消遣等一切娱乐活动,最重要的是,生病的时候竟找不到技术精湛的医生。

此外,农业的机械化带来了更大的变革,一个工程师能够抵得上三十个劳动力。现在体力劳动者的活动方式与当初的城市职员大相径庭。那个时候,空气被烟尘煤屑严重污染,密集的居住环境显然不适合伦敦这样的城市,他们居住在乡下,晚上便通过陆地或天上各种方式急速进城消遣,尽情享受城里美好的夜生活。到了第二天一早,又匆匆离去。人性已经被城市吞没,一个属于人类的崭新时代已经到来。从最初的游牧狩猎,变成后来的农耕,农村的聚落和集市变成了他们的城镇和港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文明创造每天都在出现,人类新的大规模聚集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如今,除了伦敦之外,英国仅剩下四座大城市,爱丁堡、朴次茅斯、曼彻斯特和施鲁斯伯里。虽然对于当代人来说这些都是无需解释的简单事实,但是对于格雷厄姆来说,想象出这样一幅图景,着实需要耗费一番巨大的努力。他穿过自己想象出的这副图景,看到无数奇怪的事物出现在欧洲大陆之上时,很快这幅图景便完全消失在他的脑海之中了。

在他的想象之中,每个城镇都具有自身的特色:重叠在一起的山城,平原上的繁华城镇,河流交汇出的宏伟城镇,沿海地区的商业城镇,还有隐没在雪山中的林中小城。英语变成了地球大部分地区的通用语言,如果将西班牙裔美国人所说的英语、印度英语、黑人英语和“洋泾滨”方言计算在内,英语作为日常用语已经被全球三分之二的人使用着。在整个欧洲大陆,除了一些历史悠久的古老语言没有被抛弃之外,只剩下三种占据主导地位的语言:德语,俄语,和法语。德语的影响很深远,甚至包括安蒂奥克和热那亚,甚至有将西班牙语从格迪兹驱逐出境的意图。俄语中带有不少法语风格,在波斯与库尔德斯坦地区,英语与俄语各占一半势力,在北京,俄语与英语依然势均力敌。法语作为清新高雅的典范,凭借自身明亮清澈的语言特点,在地中海沿岸地区与印度英语和德语三分天下,在黑人方言的帮助下,刚果地区也颇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