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5页)

乔渡有些心虚,嘿嘿笑了两声:“外婆,宋泠泠从深圳回来很快就要又回去了。我今天早点回家来陪陪你。”

赵秀挥挥手:“行啦,行啦,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赶紧走,不然待会儿太阳就要大了。”

乔渡响亮的答应一声:“好嘞!”

然后就飞快的出了门。

于春雯就问她妈:“是宋锦的女儿回来了?”

她记得那孩子好像就叫宋泠。

赵秀点点头。

于春雯随口说:“乔渡和她倒是还挺好的。”

赵秀感叹:“可不是吗?不容易。”

没有受到家长的影响,也没有受到距离和时间的影响。这样的友情是最难得的。

“也没什么不容易的,宋锦这个人吧,”于春雯撇了撇嘴,最终还是带这些佩服的说道,“为人处事的确大气。”

她虽然还是不喜欢宋锦,却不得不承认,宋锦不是那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就干涉女儿交友情况的人。而且当时她和姐夫分手之后,于春雯还见过他们在一起友好的打招呼。

这给于春雯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

在她原本的环境里面,要是处不成对象,那势必伴随着各种吵架,甚至是把各自家庭都卷进来的腥风血雨。因此宋锦和乔安平能做到这一步,她觉得无比的新奇。后来她明白过来,这种双方都成熟而克制的感情处理方式,是真正的难得。这一度影响了她自己找对象时的审美标准和感情观。

“你今天还在家休息吧?”赵秀问她。

“不了,店里面还有事儿,待会就得走。”于春雯风风火火的。

她现在在市里面开了一家自己的服装店,生意还不错。而且在去年的时候也结了婚,过上了安稳的家庭生活,已经不再是那个经常被她妈吐槽不着调的小青年了。

而当时对于乔安平的那一点点少女幻想,也早就像风一样的消散在半空之中

……

“那人好像在看着你,你认识吗?”乔渡问宋泠。

他俩趁着上午太阳还不算猛烈,便出门在河边上走了走。这会儿看到河边有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孩子,时不时的往这边瞟一眼。

宋明有些疑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那个男孩子挠了挠头,索性走上来:“是宋泠吗?”

“啊,你是?”宋泠觉得他似乎也有点眼熟,但是一时之间有点想不起来。

“我是刘茂。”小青年又补上一句,有点不好意思,“那个,毛蛋儿!”

他一说毛蛋儿,宋泠立刻就恍然大悟,是他呀!小的时候因为经常恐吓女生,然后和自己打了一架。结果反倒最后他成了自己和宋英宋莲的小跟班儿,经常跟在她们后面一起玩儿。

不过后来大了些,宋英宋莲也搬到了县城里面去住,她就极少见到毛蛋了。

毛蛋……刘茂说:“我刚在那边看到,觉得应该是你,没想到真的是。”

宋泠上下打量着他,有些惊喜——她记得毛蛋儿那时候脏兮兮的,村里的大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儿。没想到,现在他也长成了大好少年模样。虽然穿着的衣服并不崭新,但好歹也整整齐齐,整个人看上去干干净净的。

“你变了好多呀,我都认不出来。”宋泠笑着说。

“正常,咱们都多少年没见了。”

宋泠有些新奇,觉得时间不仅是一把杀猪刀,还是一把雕塑刀。最起码刘茂同学现在看上去就比小时候要顺眼多了。

她就习惯性的问他:“我记得你好像和我是同一届,中考考得怎么样啊?”

没想到刘茂挠了挠头:“那个……我初二就没读书了,现在在县里面做工呢。”

“啊?”

宋泠和乔渡都惊呼出声,他们都还没有真正的遇到过初中就辍学的身边人。

刘茂笑了笑,表情很坦然:“就我家那样儿,你也知道。反正当时就没办法读下去了。”

宋泠从记忆里翻了翻,想起他家的情况,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说:“也是,那你现在在干嘛呢?”

“去县城里面给别人的小作坊打打零工。”

乔渡提出疑问:“他们收童工吗?”

如果和宋泠是一届的话,那他应该今年才刚满14或者是15。

“嗐!”刘茂满不在乎的说,“这种事情不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总能想出办法。”

宋泠和乔渡对望一眼,这涉及到了他们不熟悉的陌生领域。

她就止不住的有些担忧:“那你总不能一直都这样吧?”

刘茂赶紧说:“不会的,我是想先在他们那边学习学习经验,等到时候自己也做点小生意。”

“这样还挺好。”宋泠干巴巴的回答。

又聊了几句,刘茂说他还得赶去县城,就和他们道别,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奔走了。

“他家吧……他爸妈就很奇葩。”宋泠叹了一口气,对乔渡说道:“懒得要死,他小时候穿得脏兮兮的,他爸妈都不管的。也不出去赚钱,反正家里能有一口饭吃,饿不死就行。”

现在看来这种懒可能后面就一直延续下去了。

宋泠知道现在九年义务制教育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所以肯定会有很多像刘茂这样的辍学的小孩儿。但是这是她第一次遇到身边的人因为家庭情况而没法上学,心情还是有些郁闷。

乔渡也是,他在城里面长大,身边的小朋友不管怎么着,初中是肯定会上完的。听完了刘茂的故事之后,也觉得有些沉重。

宋泠回到家之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外公外婆。

她有些愤愤不平:“你说怎么能有这样的家长?自己懒,不出去赚钱,宁可让自己的孩子辍学!”

她从刘茂愿意拾掇自己,而且还有着清晰的未来计划这件事上面就能看出来,如果能有学上,他肯定是愿意上的。

宋永丰也皱起眉:“不只是刘茂,村里面还有其他的几个小孩也辍学了。不过不是因为家庭问题,而是年纪小小的就想着出去赚钱。”

他生气的说:“目光短浅!”

以前刷墙他们都会刷“再穷不能穷教育”“要想生活好,教育少不了”之类的宣传标语,都白刷了!

宋永丰以前做过大队书记,即使是现在卸任了,也依然对村里面的情况很关心。他这段时间在村子里面到处转,和老熟人们聊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村里面的小学依然还是以前那个破破烂烂的样子——以前穷,就暂且不说,但是现在村里都富了起来,小学却依然还建成这么个模样,宋永丰觉得太不应该了。

宋泠也路过过那个小学,的确是又小又破。竟然都不是平层的楼房,而是以前的那种砖瓦屋,窗户小小的,光线很不好,操场上也都是泥巴。不过她之前看了也就是和乔渡感叹两声,今天在遇到刘茂,并且听了外公说的话之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