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韩信篇(第2/33页)

“说了,”项羽道,“又是那一套‘等秦军疲惫了再打’!”

范增道:“你是怎么看的?”

项羽道:“秦强赵弱,这是明摆着的事。巨鹿指日可下。到时,秦军得到赵国的粮草补充,只会更加强大。有什么疲惫之机可以利用?”

“嗯——”范增捻着花白的胡须沉吟不语。

项羽有些急了:“亚父,难道你也认可宋义的做法?”

“不是。”范增摇了摇头,“宋义的做法,也许可赢得眼前一点小利,但会使我们失去赵国这个盟友,又有损楚军王者之师的威名,不利于我楚国的长远发展。最好的计策是……”

范增沉吟着,发现项羽面色有异,道:“阿籍,怎么了?有什么事?”

项羽道:“亚父,你说的……怎么和他如此相似?”

范增惊道:“谁?谁会有此见识?”

项羽道:“喏!就是外头那一位,我的侍卫,韩信。两年前投奔我叔父的,叔父过世,又跟了我。”

范增道:“他到底是怎么说的?”

项羽把韩信那番话复述了一遍。

“想不到你手下竟有如此人才!”范增激动地一把抓住项羽的手,“太好了!这人是上天所赐,阿籍,你一定要重用他。”

“亚父,不要说他了。”项羽抽回自己的手,“这人我不想用。”

范增愕然:“为什么?”

项羽道:“亚父,你不知道他在淮阴的事。曾有个无赖找他的碴儿,当街对他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剑来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居然当真乖乖地钻了人家的裤裆!满街的人都笑他,他还跟没事人似的。人家把这事告诉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上怎么会有贪生怕死到这种程度的人?”

范增眯起了眼睛:“你认为他怕死?”

项羽道:“当然!他这样的人还不算怕死,那世上就没有叫懦夫的人了。”

范增道:“他要是真的怕死,怎么还会来投奔你叔父造反?两年前你叔父的实力可不大啊。”

项羽一时语塞。

范增道:“受到侮辱,不是被侮辱者的过错。况且,尺蠖之屈,求其伸也。他能忍人所不能忍,正说明其志非小。”

项羽道:“不止是这样,我……他其实已经向我献过好几次计了,我总觉得他的计策阴谋气太重,非大丈夫所为。”

范增看了项羽许久,才叹了口气,道:“阿籍,我受你叔父知遇之恩,他临终前又把你托付给我,我不能不尽心竭力辅佐。所以,有几句话,我也不能不说,希望你听了不要见怪。”

项羽道:“怎么会呢?叔父要我叫你‘亚父’,就是要我拿你当父亲看待。亚父有话尽管直说。”

范增道:“阿籍,你为人磊落,襟怀坦荡,这正是我所钦佩的,但也是我所为你担心的。你的性格,不像是一个成功的帝王所该有的啊!”

项羽道:“亚父,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范增道:“从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们所看到的古往今来的大英雄、大豪杰,其实都有诡诈残忍的一面,只不过不为常人所知罢了。战场无情,宫廷无义,如果他们只是一味讲究仁义道德,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宋襄公打仗都要讲什么‘君子不乘人之危’,结果呢?差点把命都丢了。”

项羽道:“我没有迂腐到那种程度,我不反对用计,只是不喜欢用那些过于阴险毒辣的诡计。”

范增道:“计策只是一种工具,有什么善恶之分?再卑劣的计策,只要它能成功,就是好计,就该用它。”

项羽道:“可是借助诡道而得来的一切,还能保持正义的本色吗?”

范增道:“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的正义谁曾怀疑?但你知道他的国君之位最初是怎样来的吗?他是杀了他兄长公子纠而得位的。决定正义与非正义的,不是在斗争中走正道还是诡道,而是斗争的最终目的。就像你叔父拥熊心为楚王,不也是为了推翻暴秦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你自己也知道,他算什么楚王?不过是你叔父手中的傀儡罢了。只因为他的楚王血统,能为我们号召更多的人,你叔父才用他做招牌的。”

项羽听他用叔父项梁的行为做譬喻,心中有些不快,道:“那不一样。”

范增道:“有什么不一样?”

项羽说不出来,只得道:“反正我不想让后人说,我的成功是用阴谋诡计换来的。”

范增道:“阴谋诡计又怎么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自古皆然。只要所图是帝王之业,一旦成功,有谁敢质疑你成事的手段?”

项羽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得沉默,但脸上不以为然的神情非常明显。范增看出来了,他叹了口气,站起来走到军帐门口,撩开帐门准备出去,好让项羽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想。但撩开帐门的手突然停在了那里,若有所思地看着外面。他一会儿,又放下帐门,回头对项羽道:“韩信这个人,你真的不肯用吗?”

项羽道:“是的。”

范增叹了一口气道:“人才难得,希望你再考虑考虑。如果你实在不想用他,那么最好把他看住了。”

项羽诧道:“为什么?”

“他的才智太可怕了。这样的人若为他人所用,会后患无穷。”说完,范增掀开帐门走了。

为他人所用?后患无穷?项羽觉得好笑。谁会重用一个钻过人家裤裆的胆小鬼?亚父真会大惊小怪。

他根本没把韩信的事放在心上,转而开始思考起明天要做的大事了……

第二天清晨,项羽单独朝见了宋义,没有人知道军帐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看到项羽片刻工夫就出来了,手中还拎着宋义那颗血淋淋的脑袋!

项羽宣称:“宋义暗中与齐国勾结,图谋反楚,楚王密令我诛之。”

诸将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后,无一敢对如此大逆不道的举动说半个“不”字。况且,宋义此前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还好整以暇地送他儿子去齐国为相,确实有勾结齐国的嫌疑。至于说宋义反楚,那自然有些牵强,但人都已经死了,谁又高兴为给一个死人翻案而得罪强硬惯了的项羽呢?所以,几个善于察言观色的逢迎之徒甚至还讨好地说:“首先扶立楚怀王的,就是将军的叔父。如今,将军又替我大楚诛灭了叛国之臣,真乃楚国之柱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