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一样的二战(下)(第5/6页)

尤其是两次惊天动地的努美阿大海战,每一次都几乎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而日本海军的大和号、武藏号这两艘超级战列舰的惊艳表现,更是让全世界的海军和船舶专家都掉了一地的眼镜片——舰载雷达貌似最远可以扫描到近千公里的范围!合金装甲厚得十六寸穿甲弹和潜射鱼雷都打不穿!主炮采用的“铀合金穿甲弹”不仅坚硬,而且在命中之后还会自燃……更不科学的是,明明是两艘身宽体胖的超级战列舰,却硬是能跑出四十二节的超高航速,甚至比很多鱼雷跑得还要快!你这是战列舰还是赛艇啊?!

为了干掉这两艘恶魔般的日本战列舰,美国海军上下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各种脑洞大开的点子层出不穷。

从鸽子炸弹到巨舰撞击,从蛙人偷袭到饱和轰炸……可惜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切的尝试全部宣告失败。相反,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日本人又有两艘新的同级战列舰下水服役,被命名为美浓号和信浓号……

——随着超弩级日本战列舰的数量增加了一倍,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噩梦也随之倍增。

总而言之,这样两次近乎全军覆没的败仗打下来,再加上在此前后的一系列零敲碎打,美国海军的脊梁骨都已经基本断掉了——对于美国这个资源丰富、工业实力傲视全球的世界工厂来说,战舰和飞机的损失从来不是重点,但二十万受过良好训练和富有经验的海军官兵的死伤,却是让美国感到最为痛心彻骨和难以补充的损失:海军不比陆军,乃是技术兵种,只凭着一腔热血是没有办法发挥战舰的威力的,至少需要受过中等水平的教育和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算是合格的水兵。而现代海军对军官的素质要求就更高了。

换而言之,在一群新人的手里,即使是最强大的战舰,也难以发挥出百分百的实力。

结果,由于合格水兵和舰长的消耗殆尽,美国海军的人力资源近乎枯竭,就连最关键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也只能依靠从商船上征调的水手来操纵。至于驱逐舰、登陆舰之类的次要舰艇上,更是充斥着无数的新手菜鸟和旱鸭子,各种奇葩的事故和失误层出不穷,在战场上的表现更是让人不得不投以鄙视的眼神。

更要命的是,在太平洋战场上一次次惨败,不仅让美国海军在世界舆论面前丢光了脸,也让罗斯福总统“先欧后亚”的战略企图完全破产。虽然美国同样实施了十分严厉的战时新闻管制,但不管什么时候都有消息灵通的人,社会上仍然到处流传着日军将要在夏威夷登陆,或者日本战列舰正在轰击西海岸港口的谣言。

接下来,就连国会山也被如此惨烈的失败震惊了。从好处来说,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们并没有丧失斗志,而是群情激奋地要求复仇,给海军的重建计划批下了大笔经费;从坏处来说,诸位议员老爷们又强烈要求五角大楼务必保证美国本土的绝对安全,必须大力加强本土西海岸的沿岸防御,并且得到民众的广泛响应。无奈之下,罗斯福总统只得把立足于战后远景的“先欧后亚”策略,改成了面对现实战局的“先亚后欧”,原本准备用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大批资源,被捏着鼻子转而投入到国内,化为一座座不能动弹的海岸炮台、防空隐蔽所和陆上要塞。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对付日本联合舰队,尤其是那两艘令人深恶痛绝的新锐战列舰,天文数字的珍贵资源被投入到太平洋舰队的海军重建计划中……然后却被又一次统统打进了海底。

除此之外,消耗资源的不仅有太平洋战场的海军,太平洋战场的美国陆军同样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由于澳洲本土近乎于一片空白的工业实力,为了让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能够在澳洲继续抵御日军入侵,他所需的每一升汽油、每一架飞机、每一辆坦克,都必须要万里迢迢地从美国本土运过去——除了小麦、羊肉和不怕死的澳洲小伙子,澳大利亚几乎没办法提供麦克阿瑟想要的任何东西。如果换成是中国的八路军游击队,或许可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战斗,但麦克阿瑟却办不到这样的事情,只能指望美国本土的运输补给。

——从美国本土的兵工厂到澳洲前线有两条路,要么从绕过南非的好望角,走南印度洋;要么绕过新西兰,走南太平洋……哪一条路都是万里迢迢,更要命的是,在德国U艇和日本联合舰队的威胁之下,不管哪一条都成了不折不扣的死亡航线,平均每个月都有至少二十条的“自由轮”在这两条航线上被俘获或击沉!

但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五角大楼还是含着肉痛的血泪,不顾牺牲和损失地继续往澳洲战场输血。

可是,尽管已经不计代价地砸下了这么多血本,在纸面上具备着绝对优势的实力。但饶是如此,美军居然还是无法打败日本人!只是勉强止住了开战初期的颓势,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而已!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这个如同恶魔般顽强狡猾的对手,仍然没有遭遇任何决定性的失败。它的力量仍然强大,并且在伺机反击!

美国太平洋舰队明明有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却连续遭到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整整四年的反复痛击,一败再败,二十万将士葬身碧波之下,士气跌落到谷底,只能勉强守住新西兰一线,让五角大楼伤透了脑筋。

美国的庞大力量也因此被牢牢牵制在本土和太平洋,基本无力在欧洲发动任何大规模的攻势。

如此一来,在参战四年之后,美国人发现自己的战绩真是堪称惨淡至极。除了在北非取得过一点成绩,跟着英国人一起打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消灭了德国和意大利的非洲军之外,就再也没有在正面战胜过什么敌人:德国纳粹是被苏联红军干掉的,意大利人是自己政变放弃了抵抗,日本人眼下还蹦跶得正欢……

结果,美国人的自尊心和士气都严重受挫,相当多的美国人都开始沮丧地认为,自己国家虽然有庞大的生产力和动员能力,但美军的战斗力却实在令人失望……耗费巨资研究数年的原子弹虽然造出来了,可是美国空军却找不到一架能够从夏威夷直飞东京的轰炸机,没办法把它丢到日本列岛上去。

而如果拿宝贵的原子弹用来摧毁日军的前线岛屿基地,又显得太浪费——原子弹可不是大白菜,在试爆之后总共就剩两颗了,每一颗的成本就超过日本人的一个岛了,下一颗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造出来呢!

总之,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僵局,欧洲战场也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即使杜鲁门总统是个铁杆保守派(其实只是相对于罗斯福较为靠右,比起日后的麦卡锡还差得远),也不敢在还没有解决日本人的情况下,就跟苏联的钢铁洪流在欧洲直接对抗。而缺乏自信的美国陆军,同样也没有顶住苏联人的勇气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