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第3/3页)

“他们就仗着标儿有钱,让标儿养他们!不要脸!”朱元璋破口大骂,“都该杀!”

燕乾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还好朱元璋也没想让燕乾回答,只是找个人听他骂人。

随着南京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多,朱元璋脾气越来越暴躁。

当朝中决定改吏为官,由官员自己养吏,将吏变成七品以下“无品级”官员,以容纳更多的士子,朱元璋气得晚上少吃了一大碗饭。

大明的国库官员俸禄支出这下至少涨十倍!

即便朱标告诉他,这些养吏的钱其实也是官员从国库里扣出来的,他只是把其放在了明面上,又减轻了宋朝冗官的威胁,这是好事。

宋朝冗官是官员太多,职责交叉,养的官没用。朱标改吏为官,还是原本那么多坑位,只是让需要投靠官员的士子们变成了国家任命。

接下来,朱标还会进一步细化地方职权,将捕盗权、审案权等从知府、知省等官员手中分出去,交由武官和大理寺官员管理,并在地方建立相应的下属机构。

大明现在在高速发展,官员们的事会也来越多,不再是“无为而治”,能收上来税就算完成本职工作。大明官员的高福利不是这么好拿的。

朱元璋理智上都知道,但心里还是疼得厉害。

正好内乱至今的高丽不小心打过了界,跑到了辽阳行省的土地上。

朱元璋满肚子气需要发泄,立刻重新披上战甲,领着自己从京中带来的护卫,用皇帝令牌拉走了燕乾的兵,又叫上了无所事事的徐达、周德兴,和正在附近屯田的常遇春,四个老将一起杀进了高丽。

燕乾得知此事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光棍元帅。

燕乾不敢置信:“皇上去高丽,为何不叫上我?!”

戴着老花镜的马秀英一边帮朱元璋批改丢下的文书奏折,一边道:“他担心标儿说他,留着你帮他向标儿解释。标儿是你老师,可能会看在你的面子上少说他两句。”

燕乾:“……”我不认为我有这么大的面子!

他硬着头皮给正在南京撸起袖子热火朝天给官员们送福利的太子朱标写密信,告诉可怜的太子,太子殿下那不安分的皇帝老父亲,带着他的老兄弟们跑去高丽了。

朱标此时刚定下了“官学、翰林院、国子监合并成大学”、“大学替代翰林院的功能,进士及第后要在大学进修合格才能授官”和“大学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可以直接授官”的政策。

用满满的福利糊住了文武百官的眼睛后,他终于结束了他认为漫长、但其他人都认为非常迅速的科举考试改革拉锯战,正准备和老爹报喜。

没想到,他爹先给他报了“喜”。

朱标捏着信,声音颤抖:“我爹领兵去了高丽,还厚颜无耻让我写圣旨封他为征东大元帅?!他是不是提前老年痴呆,脑子坏掉了!!!”

听着太子超大声咆哮,当着朝中重臣的面怒骂当朝皇帝,朝中重臣都沉默了。

朱标大声咆哮之后,当场表演了何叫暴跳如雷。

他先踹了一脚桌子,没踹动,就把椅子踹翻;然后他又觉得不太好意思,把椅子扶了起来,准备把桌子上的东西拂到地上;但他手在桌子上犹豫了一下,还是没祸害桌子上的笔墨纸砚和奏折。

最终,朱标从暴跳如雷变成了无能狂怒,捏着信纸在御书房使劲转圈圈。

朝中重臣皆沉默。

了解朱标的人心里已经跟着在骂朱皇帝;不了解朱标的人第一次发现,太子摊上这么个想一出是一出的父皇,好像有点“可怜”。

“我亲自去接他!”朱标终于冷静下来,咬牙切齿道,“我亲自把‘征东大元帅’的任命状交到父皇手中!”

刘基等人夸张地叹气,闭上眼睛。

夭寿哦,主公气得标儿都喊“父皇”,不喊“爹”了。

“太子殿下,你还需要亲自考核那三千学子,为他们授官。”叶铮提议道,“何不派燕王去?”

他听闻,燕王去监督蓝玉后,已经快把他弟子气死了。他试图拯救可怜的弟子。

“除了我,没人能把他绑回来。”朱标扶额,咬牙切齿道,“快到深秋了,高丽那地方气候不好,他早年打仗身体不好,我怕他生病。那三千学子我带着一起去,爹、徐叔叔、周叔叔、常叔叔亲自去了高丽,等我到高丽的时候,高丽恐怕已经废藩立省,正好需要官员。”

还考什么?全体拉去高丽当扶贫干部吧!

朱标突然庆幸,如果不是南北榜案,这近三千学子就不会全都被录取为进士,也不会都还留在南京。他爹突然来这么一手,他都不知道从哪凑够那么多官吏去接管废藩立省后的高丽。

这就是天命吗?

天命个屁啊!臭爹你等着!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等我把你接回来我就跑路!

朱标: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