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2页)

苏爱国拽着女儿的胳膊出了人群,小声解释,“这两家人的男人就是普通职工。如果咱们家也像他们被许多人指指点点,你真的受得了?”

苏以沫还是那句话,“爸,这世上总有人说长道短,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议论的人。你以为把房子分配给领导,这些人就不会议论了?不!他们还是会的。没有谁能让所有人都满意。除非……”

她摸着下巴,故意卖关子。

苏爱国被她这卖弄的样子弄得心痒难耐,难不成女儿有好主意,他急切追问,“除非什么?”

苏以沫没有回答,而是带爸爸往外走,一直出了机械厂,回到家,关上门,她才开口,“除非把福利房变成集资房。我们花真金白银买。之后厂里就有资金继续盖房。大家就都有机会住上福利房。”

集资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通过筹集资金来建造的房屋(来自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福利房是由单位出资,免费入住。可集资房却要个人出一部分资金。

什么东西只要免费就有一堆人抢。但是只要收费,立码能排掉九成人。

苏爱国想也不想就道,“这怎么可能!领导不会同意的。”

分配福利房说是全体员工都有资格,但做主的人是领导。谁还能没有点私心。最先分到房子的肯定是领导。原本这些领导可以免费拿到房子,现在他主动找领导,说把福利房变成集资房。领导必须掏钱才能分到房,领导能干吗?肯定不能啊。

他都不用问就能知道结果。而且领导还会恨死他。

苏以沫耸了怂肩,“那就找可以做主的人。比厂长大一级的人是谁?”

苏爱国一愣,很快明白女儿的意思,领导不会同意,但是季先生可以说服领导。他可是住房和建设局局长,他说的话,领导肯定要考虑一二的。

昨天媳妇让他找季先生帮忙弄福利房,他实在开不了口。可现在只是让季先生帮忙说句话,这人情债就少了许多。苏爱国觉得这样也不是不能接受。再一个,大家都是花真金白银购买,领导也不知道背后是他使的力。所以他们只会以为是上头改变的主意,他们家也不会被人议论。这个方法好!

苏爱国摸摸女儿的头,“周末我带你去季先生家。”

苏以沫满脸疑惑,“季先生?谁啊?”

“就是爸爸的恩人。爸爸能到鹏城工作,就是他使的力。他是咱们家的恩人。”苏爱国笑道,“季先生很爱下象棋,棋术精湛,你可以陪他下棋。”

他现在和女儿下棋,十回有九回是输的。季先生喜欢下棋,每年两人都会下一局,但因为他棋艺不行,季先生每次跟他下棋都不尽兴。要是换成女儿,季先生说不定可以多下两回。

苏以沫恍然,爸爸不善言辞,带她去季家可以当个纽带,她自然没什么意见,一口答应。

她甚至可以猜出来爸爸为什么要带她去季先生家。这个季先生肯定就是能说服厂里领导班子,把福利房变成集资房的人。

没想到啊,爸爸居然还有这么好的牌没打。

晚上,苏爱国躺在床上看书,张招娣走进来,瞧了他一眼,说是看书,可这眼睛一动不动,明显在发呆。

她也是无语了,她就是文盲,也知道丈夫没在认真。

张招娣见女儿将被单踢开,赶紧过去给她盖上,而后轻手轻脚爬上床,顺便推了把发呆中的丈夫,“发什么呆呀?你的工程师就是这么考的?”

苏爱国被她推醒,揉了揉眼睛,将书合上放到床头柜。

张招娣问他考虑得怎么样了,“别人家为了分到福利房,全家出动。连小孩子都跪在厂长办公室门口。你呢?你明明走走关系就成,非守着你那可怜的自尊心。”

苏爱国叹了口气,把女儿说的话又跟媳妇说了一遍。

张招娣不太清楚集资房的事情,问丈夫区别。

苏爱国简单讲了一遍集资房和福利房的区别。

张招娣明白了,也就是说自己要花一部分钱,成本比商品房便宜,“那咱们要花多少钱?”

苏爱国摇头,“不知道啊。这不是咱们一厢情愿嘛。肯定要领导们同意才能商谈下一步。”

张招娣一想也对,她打开抽屉取出存折,让丈夫算一下家里有多少存款。

苏爱国每隔几天就跑一趟银行存钱,“不算你手里的那些,总共存了一万六千三百块钱。”

这几个月做生意,他们家赚了七千多块钱,除了置办东西,多数都攒起来了。做生意是真赚啊。之前攒了六七年才攒了一万块钱。这才几个月啊,就攒这么多。

张招娣忐忑不安,“这些钱够买房吗?”

在老乡,一万六千块钱盖三间大瓦房肯定够了。但是鹏城什么都贵,肯定不够。

苏爱国不太清楚鹏城盖房要多少钱,但是他确定一件事,“领导家肯定没我们有钱。”

不说邓厂长有亲妈这个拖累。就说其他领导,不爱存钱,他们手头肯定没那么多钱。

张招娣一想也是,“那就成。现在只需要请季先生帮忙说句话,咱们就有机会了。”

她扭头见丈夫不像昨天那么排斥,知道他对女儿的提议很满意,忍不住道,“福利房改成集资房,大家各凭本事出钱。收到的钱还可以继续盖房,这样能解决更多职工住房问题,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闺女就是聪明。”

苏爱国笑了,语气说不出的自豪,“是啊。难为她还知道集资房。”

媳妇都不知道,女儿小小年纪却能知道,可见她平时没少记大人的话。脑子比他还好使。

张招娣笑眯了眼,“咱们这一个女儿抵得上别人家两个儿子。”

她这话没有指名道姓,其实两个儿子指的是丈夫的外甥。苏爱国的养父养母有一个亲生女儿,名叫苏爱红,和苏爱国同岁,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十八岁时就嫁给老家附近的村子,生了两儿一女。张招娣结婚时,见过苏爱红的大儿子,那孩子见到陌生人躲在大人后头,连头都不敢露。

苏爱国没听出她的潜台词。也觉得女儿脑子真的好使,他想了想,“等买完房,咱们给女儿买一套新书桌。总不能让她趴在饭桌上写字。桌上全是油,不卫生。”

张招娣一口答应,“没问题。”她想了想,“要不然再买个书架?她以后的书肯定会越来越多。”

苏爱国应了,“你看着办吧。”

夫妻俩似乎对即将到来的福利房充满期待,甚至开始畅想拥有它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