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5页)

阮祈嘴笨,不会说这些,但侄子说完他立刻点头,“只要家人都在,哪儿都是家。”

苗婉知道大舅肯定把她也算进家人里了,鼻尖一酸,眼眶就有些发烫,她努力将泪意压下去。

奶奶跟她说过,人总哭是会把运气给哭没的,爱笑的人运气才会更好。

所以她嘿嘿笑出来夸赞大舅和二表哥,“我就知道大舅和表哥看人准,跟着我干,阮家往后肯定能成为西北最有钱的人……的舅家!”

阮祈和阮嘉麟:“……”

既然已经做好打算,大家都没有闲话的时间,都各自忙起来。

趁着乔盛文和耿氏还没走,收拾行李的事情只需要耿氏带着耿叔一家三口忙活就行,苗婉请公婆给她画画写章程,一直忙到乔瑞臣从守备府回来。

“秦茂将守备府收拾的很齐整,虽然抄过家,可宅子也比这边方便,咱们和阮家搬到守备府住,这里留给张家住着,等回头张家和阮家的房子重新起好,再将这宅子还回去。”

按理说这个宅子是作为七品致果校尉赏下来的,如今乔瑞臣升了守备,地契要还回去。

可苗婉舍不得自己盖得这样好的房子,“就不能买下来吗?往后让阮家住在这里就好,咱们原先的宅子留给于家和杨家住,往后大家住的近些,也好干活儿。”

“咱们还有多余的银子吗?”乔瑞臣不是没想过,只是他现在俸禄每月不过十两银子,都得靠苗婉手里捏着的钱才能买。

苗婉算了下,拿回来的十五万两,按照比例得分给张家和阮家各一万两,剩下十三万都要拿来重建西宁镇的。

这些肯定不够,所以她也没钱可以浪费。

还是得抓紧时间赚钱才行。

她突然想起来,她在西平郡还有两家铺子呢,虽然地契没了,可官府已经变更过登记,这两座铺子都在她名下,巴音是拿不回去的。

“用一座郡城的铺子换这个宅子可行吗?”苗婉问,“如果行的话,咱们留一家铺子就行。”

这回她不打算遍地开花了,生意主要还是在西宁镇。

郡城的铺子现在可以拿来卖货,往后西宁镇建设好,就变成郡城店家订货的取货驿站用。

这回她要以稳妥为主,不然他们人手也不够。

乔瑞臣点头,“可以,回头我去郡城的时候叫人办好。”

解决完宅子的问题,大家吃过饭,苗婉就拉着乔瑞臣往外走,“那先军营里的话事人还有西宁镇亭长和各村的里正来一趟守备府吧,以工代赈需要用到的人手不少,咱们自己张罗,不如让他们来张罗。”

家里没什么需要乔盛文做的,他现在官复原职算是官职yihua最高的,便跟着儿子和儿媳妇去给他们压阵。

有乔盛文的三品户部侍郎名头在,再加上守备算是军营的钱袋子,也算是西宁镇的现管,出去西宁镇外头村子里住着的里正,其他人很快就到了守备府。

苗婉已经请阮家表哥将章程抄写了几分,先分下去给到来的人看。

“我相公成为守备,自当跟以前的秦守备有所不同,如今西宁镇破败,行商们也离开许多,西宁镇的税收肯定也会受到影响,首当其冲是让西宁镇恢复过来。”

挨着守备府很近的北营骑都尉徐斌还有西郊军营的宁远将军郑远都接过图纸细细看。

西宁镇亭长姓常,是个没有举官的老举人,待得官老爷们拿起图纸后,他才慢悠悠接过图纸也跟着看起来。

苗婉暂时没写太多内容让他们知道,只从简单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写了现在大家能做的事情。

首先是住,西宁镇西边的富人区并没有收到影响,最多就是路边上有被火熏黑了的地方,重新刷墙就行,都用不着换砖瓦。

可是居住人口最多的南面和条街瓦市所在的东面都被烧的很厉害,苗婉计划里只写了南边的重建。

既然要重起房子,先前那些破破烂烂的土砖房子就都不要了,全都换成青砖瓦房,并且重新规划格局,以巷子为单位,一排一排起房子,这样不但看着整洁美观,往后可以设置巷管,也好管理,还能住更多人。

“青砖灰瓦房?那青砖从哪儿来,灰瓦从哪儿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西永县和州府怕是不会出这笔钱。”

常举人对西宁镇最了解,温和开口质疑,虽说西宁正遭灾,州府会拨银子给各家各户,算作是重建的费用,可也不会给太多,一家能给五两银子就不错了。

五两银子连土砖胚的屋子都很勉强,更不用说青砖灰瓦。

正好几个乡的里正进来,苗婉扬声解释,“我这里有能少砖瓦的人,州府拨下来的银钱只需要在北营附近起砖瓦窑,让聪明些的人报名去学,咱们自己烧砖瓦,成本并不算高,成本不够的,乔家来出。”

常举人算了下,西宁镇这些年发展的不慢,南边至少也得有五百户左右的人家。

一家要用的青砖瓦,就是按照最低的价格也得二十两银子左右,加起来就是一万两白银,这还不算人工和盖房子要用到的工具等。

乔家这是打算做善事?

苗婉在众人把她想成人傻钱多之前,赶紧解释,“乔家是能出这笔钱不假,但是也不是白给大家的,镇子这次被人这么轻易就烧进来,也是因为西宁镇四通八达,坊丁可以守着的地方不严。

所以请里正们过来,也是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墙的建设中,只要干活儿的人就能得到工分,积攒够工分,才能换房子。”

这工分让徐斌和郑远都有些感兴趣,不过两人最关注的还是税收,毕竟影响到军饷。

徐斌客气开口,“敢问守备娘子,那条街和瓦市打算怎么办?”

苗婉眨眨眼,“不办,西宁镇开铺子的都是有钱人,就算是没钱需要养家糊口的,攒够工分,可以在南区给他们起铺面,至于条街和瓦市想要重新修整,要么出人,要么出银子,否则就先放着。”

郑远皱眉,“可如此一来,行商们往后也不会往西宁镇来了,西宁镇的生意受到影响,税收怕是要大幅度缩水。”

“哦,行商们不来,咱们西宁镇自己人就可以代替他们嘛。”苗婉笑眯眯推了推图纸,“各位不妨仔细往下看。”

以工代赈,当然不仅仅指烧砖瓦、盖房子和起城墙,总有老人孩子和妇人是做不了体力活儿的。

所以第二项就牵扯到衣,同样是需要人报名,由于家来教他们以流水线的方式制作零件,由于家来负责组装。

所有人都可以登记,以欠工分的方式领织布机和棉花回去,用织出来的布来结算公分。

到时候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卖,军饷不必非得行商们来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