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3/5页)

今天怎么这么邪门儿?

苗婉可不知道她大舅很信鬼神之说,只笑眯眯看着大家,“我就说面肯定够吧?”

孙老火也不信那些乱七八糟的,看得眼神火热,“是老面头?不对,老面头也没办法将面发得这么好,是那个酸奶出来的粉?”

苗婉点头,她大概记得酵母粉发酵快,蕴含的营养成分也比老面头高,但是老面头做出来的面口感更好,保存时间更久。

其他的应该都差不多,但老面头做不了面包那些,口感做不好会偏酸,酵母粉不会。

孙老火高兴极了,“我来切!”

“只要切成淘淘拳头那么大就行。”苗婉手不方便,就直接拿闺女来做衡量单位了。

耿婶在一旁哭笑不得,当闺女的惦记着吃娘的手,当娘的就记着要吃孩子的,这娘子倒是谁都不吃亏。

等切好了剂子,耿氏和耿婶都是做惯面食的,很快就按照苗婉的要求,给擀出淘淘小手那么厚的皮子来。

苗婉要是右手能动,自个儿都想上手包两个,这在以前可是她的高光时刻,是她唯一能做的比陆晨曦更好看的技术活儿!

可惜现在没办法露一手了咦呜呜,苗婉心里一边可惜一边嘴皮子不停。

“要一个一个褶子捏出来,顺着捏。”

“然后转成个小漩涡的模样在顶端一摁,包子就包好啦!”

“放在垫了纱布的蒸笼上就可以了,记得要摆得稀疏一点,留出淘淘拳头那么宽的距离。”

众人:“……”吃你闺女这个梗就是过不去了是吗?

大家按照苗婉的说法做,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可很快就都像模像样了。

尤其是孙老火和阮祈,俩人那褶子漂亮的哟,让苗婉捂着心窝子再也不咦呜了,幸亏她手真残了,要不然谁上谁受打击。

她做的最好的,估计跟她孙阿达刚开始不熟练的时候差不多,连她们家乔白劳都包的比她好看。

和面和拌馅子都需要时间,可包包子其实很快。

铁釜中的水烧开时,四个人加上帮着干活的乔瑞臣,已经包出了三大笼包子,第四笼也包了一半。

家里的铁釜不小,蒸笼也大,孙老火和阮祈架着蒸笼才将蒸笼放上去,后头第四笼和第五笼都是乔瑞臣给放上去的。

阮祈和孙老火笑着感叹,“年轻人体力就是好,能干!”

乔瑞臣听见夸奖,也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上回从郡城回到西宁镇那次,媳妇夸他‘炕上炕下都能干’,乔瑞臣抿唇笑了笑,耳根子又红了。

俩半老头子:“……”不是,我们夸你,你耳根子红个屁啊?

好在大家心思都在包子上,倒也没工夫研究他耳朵为啥会红。

水开了以后蒸包子其实很快,苗婉后世做的时候大都是一笼十五分钟就够,但她也没开过包子铺,不知道五笼包子得需要多长时间。

她征询家里掌勺大厨们的意见,“要不……两刻钟?”

孙老火白她一眼,“行了,你就等着吃吧,啥时候熟透,咱们几个老帮菜比你清楚。”

苗婉:“……哎!我这就去看看淘淘,把她抱过来。”

乔瑞臣起身,“我去吧。”媳妇一条胳膊,想把淘淘抱过来,做梦呢。

苗婉咂摸了下嘴,看样子她也就嘴皮子能用了,其他事情根本用不上她嘛,地主的生活真是寂寞如雪,唯有包子解寂寞了。

淘淘估摸着是尿了,换了身衣裳才被乔瑞臣给抱过来,一进门就想要苗婉抱。

乔瑞臣温柔劝女儿,“娘胳膊受伤了,没办法抱你,爹抱着你。”

不知道是不是苗婉的错觉,她感觉自家闺女好像翻了个白眼,小手还是朝着苗婉够。

“吃!吃啊!肉!”

谁要娘了,她要的是娘面前好好闻的食物!

耿氏捂着嘴笑,将淘淘抱过来跟苗婉坐到一块儿,点着淘淘的小脑袋,“你这个小馋嘴!鼻子倒是好使!”

孙老火掀开盖子,还忍不住夸了句,“可别说,淘淘有做厨子的潜质,她说吃也没错,熟了!”

苗婉心想,别说熟了,就是生的,只要闻见味儿,乔阿芊也敢往嘴里塞好吗?

盖子打开后,看到蒸笼里的包子,孙老火还好,阮祈又惊了一下子,这回是喜更多。

用老面头做的面食也蒸熟了也能膨胀,阮祈倒是没怎么见过,这会儿见本来空出缝隙的包子,一个个圆滚滚贴在一起,看着就喜人,心里也是欢喜。

小孩儿拳头大变成成□□头大,就是汉子吃两个也能饱肚儿,饭量小的一个就够,还有骨头萝卜汤,怎么都能吃好。

阮祈一直替百姓们担忧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苗婉挑了两个最好看的包子,是青稞面的,她和淘淘一人一个。

一大一小都睁大了眼睛,看着略微发黄的大包子深吸了口气,眯起眼一口咬下去。

淘淘也想这么干,耿氏没让,掰下一小块吹凉了递给她,淘淘顾不上抗议,迫不及待吞下去。

淘淘:“哇……好呲!”

苗婉:“唔……肉渣真香!”

其他人也都拿了包子吃,乔瑞臣在军中久了,几口就一个包子下去,确实好吃,比角子还好吃!

他也没急着继续拿,苗婉没吃早饭这顿午饭又晚了,估计能多吃点,可也吃不了俩包子,剩下大半个进了乔瑞臣的肚子。

他又拿了一个,吃完后喝了些茶水,才对孙老火开口,“孙阿达,按我的饭量计算,老人妇人和孩子一个包子加一碗萝卜汤就够,若是干体力活儿的妇人,到时候我会让人登记,发给他们牌子,可以领两个包子加一碗萝卜汤,男人同样如此,若是不够的,可以凭工分兑换,一工分一个包子一碗萝卜汤。”

毕竟现在人太多,就算不是灾时,也没有家家户户所有人都吃的肚儿圆的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

所以乔瑞臣定下来的是个标准数字,真觉得不够吃的,一般凭勤快也能吃得着更多。

孙老火点头,“这么一来就不用包那么多包子了,咱们镇子上虽然人不少,可壮劳力也没到一半呢,每顿饭两千五百个包子足够。”

说不定还有富余。

不过没关系,因为灶前时刻都燃着火,要是做多了大不了就按照烤羊的法子给大家烤包子吃,说不定滋味儿还更好呢。

解决了一桩大问题,孙老火等人就不耽搁了,赶紧和耿叔等人赶着骡车,将人都叫过来。

粮食太重要,拿粮食做饭肯定是要在守备府做好再拉过去,就怕露天放着那么多粮食,有人偷摸了去。

本来就忙,没那么多功夫派人盯着。

所以守备府后院很快热闹起来,热闹引来了孩子们,一群大小萝卜头都扒着门框,拿了包子吃完也不走,就眼巴巴看着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