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4页)

上个月找借口把保姆辞了以后,倒是再没丢过药材。

荣大夫带着杰克回家吃饭了,狄思科原以为买菜的事就算过去了。

可是,傍晚的时候,居委会温大妈又带着四个老太太,找来了老狄家。

“狄主任,我听荣大夫说,您这边可以帮忙送菜,是真的吗?”

“……”狄思科耐心解释,“蔬菜配送服务是我们单位的一项业务,暂时只做团体客户,比如学校、企业、机关食堂。”

“那我们要是七八个人一起买菜,算不算团体客户?”温大妈问。

“只要单笔订单超过一百块就算。”狄思科提醒,“温大妈,我们的运输车都是上午送菜,但咱老百姓习惯晚上买菜做饭。这时间上恐怕对不上。”

隔壁的李大妈说:“晚上买菜的都是年轻人,像我们这样的退休老年人都习惯早上买菜,新鲜!”

狄思科:“……”

那行吧。

“明天我把菜单和菜品单价送去居委会,您几位要是能凑够一百块的订单,我们就让司机送菜的时候,顺路往咱们胡同这边跑一趟。”

几个老太太答应着,欢天喜地出了门。

郭美凤拉着老五说:“要是真能往咱们这边送菜,你们单位也算做了件好事。”

狄思科连忙摆手,“这是做生意,跟好事坏事可没关系!”

“怎么不是做好事呢!眼瞅着就该入冬了,外面天冷路滑,年轻人还没什么,但老年人可就遭罪了。咱这一片儿,每年冬天都有老头老太太被摔骨折。你们如果能把菜送到家门口,能给大家省不少事呢。”

这一片儿退休老人的退休工资都挺多的,不怕花钱。

但像自家这样请小阿姨的人家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自己买菜做饭。

夏天还好,冬天可就麻烦了。

狄思科听老妈讲了一箩筐冬天买菜的困难,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让人重新列了一张价目表。

个人业务的价格肯定不能按照批发价走,但是加上服务费以后,仍然比菜市场便宜。

毕竟他们是产地直销,真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大爷大妈们天天逛菜市场,对各种蔬菜肉类的价格门儿清。

见到那张价目表以后,立马就开始呼朋引伴了。

“老李老李,赶紧来居委会!这边的菜可便宜了,西红柿比菜市场便宜一毛五!大蒜便宜两毛!”

“啊,哪儿的菜啊?怎么这么便宜?”

“听说是本地菜,产地直销的。”

“那我也赶紧去看看。这么便宜的菜,还新鲜吗?”

“不知道呀,我也没见到菜呢,现在只有一张价目表,听说早上从地里摘下来,上午就送到了,比菜市场的菜还新鲜呢!”

一群老头老太太都跑去了居委会询问价格。

为了照顾老年人,狄思科特意叮嘱办公室用特大字号打印菜单,所以大家伙不用带老花镜也能看得清。

有人看清菜价后,询问道:“老温,这菜怎么买呀?”

“拿菜单回去,需要什么菜,就把序号写下来。比如你想要2斤黄瓜,就写13号,2份。除了香菜每份一两,其他的菜都是每份一斤的。前一天把订单送到居委会来,顺便交钱。第二天上午就能拿到菜了。”温大妈甩了甩手上的菜单说,“谁想买菜,就来我这里取菜单!”

结果,不到一小时,二十张菜单就被人领空了。

狄思科次日下班回家,接到这份高达600块的团购订单时,表情出现了短暂的空白。

600不算特别多,但是用600买菜就很多了。

有的大食堂一天也要不了600块的货呀!

他哭笑不得道:“温大妈,只要订单满100块,我们的司机师傅就可以每天往这边送一趟菜。大家没必要买这么多菜,这得吃到猴年马月呀!”

“我跟大家伙儿说了,但他们都不听呀,”温大妈乐呵道,“这订单里不光是蔬菜,还有猪肉和排骨呢。”

狄思科往订单上瞄一眼,好家伙,光是猪肉就下单了90斤。

要知道,一头猪才出肉180-200斤,这群老头老太太直接拿下了半头猪。

温大妈似乎知道他在担心什么,笑道:“你就放心送吧,现在天气凉快了,多买点东西也坏不了。”

“这是多少户人家的呀?”狄思科问。

“26户。”

狄思科:“……”

他以为能有十户买菜,就顶天儿了。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与。

还是低估了大爷大妈们的影响力啊!

问题是,他不可能让人家司机给这26户挨家挨户送菜呀!

他盯着那份订单,沉吟许久才说:“我们的送货司机顶多能帮忙将货送到居委会,或是指定的某户人家。把货送上各家的门是不太可能的。”

“没关系,到时候我们居委会会组织人手的。”

“咱居委会为住户们服务本是好意,但蔬菜这玩意,损耗不小。发给这家的菜好,那家的菜不好,很容易引起居委会跟住户的矛盾,而且这中间还掺杂着菜金的问题。”

温大妈被他这样一说,心里也有点打鼓。

他们本想找七八个熟人组团买点菜,到时候私下分一分,省了去市场的麻烦。

可是,经过大家的宣传后,竟然招来了二十多户人家参与其中,这是她也没料到的。

狄思科给出一个方案,“每天要送那么多菜,让居委会一直免费为大家服务不是长久之计。要不咱们在胡同里找个合适的人选吧,最好是年轻腿脚好的。司机把菜送到他家或是居委会,然后,由他对照着订单,将每户的菜分好后送货上门。他的工资由我们农贸公司出,每份订单给他4%的提成。”

低于一百块的订单,农贸公司不接单。

也就是说,负责送货的人,每笔订单至少能赚到四块钱。

每天上午忙活一会儿,就能赚一笔外快,对于手脚勤快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工作。

这人要是懂得宣传,将更多住户介绍来买菜,那赚得就更多了。

温大妈对胡同里各家的情况一清二楚,马上就给出一个人选,“前头开裁缝铺的小刘,她爱人叫李报国的那个,最近下岗了,找不到工作正帮她看店呢。人挺勤快的,就是嘴拙,照着他媳妇差远了。要不然让他试试?”

“那就让他试试吧,菜金也由他那边代收。前半个月每天结账,半个月后,一周结账一次。”

于是,北海公园这边的住户们,就率先享受了免费送菜上门的服务。

连老狄家也加入了团体采购的队伍。

狄思科原本以为,这个业务干不了多久,等到大家的新鲜劲儿过去了,还得回归家门口菜市场的怀抱。

然而,街坊们在家收菜的热情持续走高,直到过年前,购物热情仍未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