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2页)

魏清平认真想了想,起身道:“行了我走了,还有好多人等着我呢……”

城中房屋塌的塌,毁的毁,人员虽然伤亡不大,却也有百姓在自己家园上痛哭出声来。

“唉等等!”

顾楚生的腿受了伤,由着侍卫将他背了出来,楚瑜跟着顾楚生进了府衙,这时候余震差不多完了,百姓陆续回到城中。

楚瑜一把抓住魏清平,魏清平回过头来,看见楚瑜舔着脸道:“那个,借盒胭脂呗。”

顾楚生没有说话,好久后,他点了点头,应声道:“好。”

说话间,外面已经传来了脚步声,魏清平淡道:“怕是来不及了。”

说着,楚瑜朝为他撩起帘子,元城灼热的日光落进马车里,楚瑜回头看他,温和道:“我陪你去找。”

话音刚落,脚步声便顿住了,青年青衣狐裘站在门前,双手拢在袖间,含笑看着屋内。楚瑜用魏清平袖子遮着脸,魏清平强行将袖子拉出来,楚瑜便翻滚到了另一边,捂着脸没有说话。

顾楚生愣了愣,他犹豫了片刻,楚瑜却是为他下了决定:“去找吧。”

周边人都退了下去,卫韫提步走了进来,静静坐在床边,楚瑜半天没听见动静,转过头来,便看见卫韫含笑的眼眸。

马车摇摇晃晃,终于到了元城,楚瑜低头看着他手里的小菜,却是笑了:“你要不要去找这位老伯的家人?”

楚瑜愣了愣,随后抬手拍到自己脑门,有些泄气道:“啊,魏清平那个小人,这时候叫我有何用!”

他想起少年时,就觉得已经是特别遥远,特别漫长的时光,他甚至有些记不清,到底是这样的少年经历让他走到今天,还是他本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才有了那样的过往。

卫韫没说话,他就静静瞧着她,楚瑜坐起身来,有些奇怪道:“你怎么来得这么快?”

一个能将亲爹送到断头台的孽子,这一辈子,又要谈什么仁义?

“趁着顾楚生还在元城控制局势,便赶紧过来了。”

反正,他本就是这样的人。

楚瑜点点头,这时候元城刚刚地震,军队松懈,城墙有损,卫韫来得倒也恰当,卫韫抬手给她用手指梳开头发:“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他笑出声来:“想你了。”

不付出感情,把自己当成最重要的,这样才能活得好。

作者有话要说:卫韫:想你了。

从那时候开始,他便告诉自己,做人不能付出太多感情。你也不知道哪一天就要背叛,哪一天就要失去,人要冷漠一点。

楚瑜:mua~

他父亲在宫里被斩杀那天晚上,他跪在淳德帝面前面带笑意俯首臣称,然而回家那一条路上,他一个人,躲在马车里,却是哭都不敢哭出声来。

其他吃瓜群众:够了。

那一年顾家落难,为了保住顾家,他亲自将他父亲送进了宫里,送上了断头台。

************分割线**************

这些记忆他隐约记得,忘了大概也是从十六岁那年开始。

觉得节奏缓慢的朋友真诚建议屯文。

顾楚生听着,觉得这些过往似乎都很遥远。

因为我写文是严格按照“起承转合”的节奏去控制的,所以在“承”这个部分都是铺垫,大家很难感到剧烈的冲突,主要是以铺垫为主。这时候就会觉得节奏缓慢。但这些都是后期的必要情节,否则会非常突兀。

“是么?”

本文在每一个大情节的“铺垫”情节时都会被读者骂没有剧情推进,但是后来追上把“铺垫+高潮”一起看完的读者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追文是否屯文与否对本文好不好的感觉有很大影响。

楚瑜坐在马车上,眯着眼想着当年:“那时候我调皮,我记得那一年我和楚锦去你们家做客,我发现了一个蚂蚁窝,我蹲在树底下去捅它,你就跑过来和我说,让我放了它们。他们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便该有一条活路。”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剧情,最后剩下的剧情不多,但是因为作者客观上更新速度,很难一下就写完,所以时间上长一点。真诚建议,当你们觉得现在没意思了,那等看见“全文完”时候再来,会有不一样感受。

“你十三岁的时候,其实是个很心软的人。”

觉得还能追的,更多是喜欢小甜饼而不是注重冲突感的读者,那也感激你们继续追下去,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