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3/3页)

眼前浮现她冷淡的眼眸。青年嘴角漫上一抹笑,像大病初愈后对活着格外眷恋甚至于偏执的人。

无妨,回来便好。

有些事,不是她想忘便能忘的。

.

回到水榭后,阿姒整整气了半日,翻来覆去直到后半夜才睡着。

次日一早,陈家来了人,称府上有家宴,接她回去一叙。

陈氏一族如今大都在会稽一带圈地定居,唯有几房居于都城。陈宅坐落在永宁巷,对街便是铜陵巷,是谯国祁氏和南阳晏氏宅邸所在之处。

马车驶近,透过半遮的帷幔,阿姒看到些熟悉的面庞。

她忽地不大确信,这些正殷切望着马车的亲人中,难道真有不想让她回来,甚至故意陷害她坠崖的人?

但她奉行的道理是有怨报怨。

不能因一根未经证实的刺把所有亲眷都列入疏远的范畴。

阿姒拾掇心绪走下马车,众人纷纷迎上前来,除了二叔陈仲敬和九哥陈彦外,还有几个熟悉面孔。

模样温和但精明都藏在眼里的,是二房婶母阮氏;端方内敛,总是挂着淡淡笑容的,是四姐陈卿言;在四姐前头,二房还有两位早已出嫁的二姐和三姐

至于三房这边——

凡事都不在乎,总带着浪子般漫不经心的笑意但目光偶尔也会意味深长的,是三叔;美目盈盈,明艳动人的是三婶,阿姒曾偶然记起过她;那温厚正直的少年郎,是三房的四哥陈郢,边上还有对七岁出头,性情迥异的孪生兄妹。

另有些是旁支几房的叔伯和兄弟姊妹,此前,阿姒鲜少与二三房之外的族人打交道,生疏得一如既往。

不知谁说了句“孩子,你回来啦”,那一霎,阿姒鼻尖一酸,对这些本就不大亲近的亲眷顿时生出微妙的依赖。

寒暄后,转眼已到园子里,一大家子用罢午膳,聚在一处说笑。阿姒只安静听着,虽因生分像个局外人,可也生出些新奇的感触。

从前她只喜欢独来独往的洒脱,竟从未体会到原来一大家子聚在一起闲谈也能如此叫人踏实——若是能早些查清她坠崖的事,这一切便圆满了。

时近黄昏,众人希望她回陈府住下,阿姒虽有此意,但因今日太过突然便暂且推拒。

马车驶出巷口。

陈府前,二夫人阮氏看着阿姒的背影,对丈夫道:“这孩子福大命大,不过她真失了忆么?”

陈仲敬心不在焉地挥挥手:“那还能有假?失忆了也挺好,挺好,如今孩子回来了,我们好生待她便是。”

阮氏嗤道:“夫君怎瞧着有些心虚,难不成有别的事瞒我?”

陈仲敬拉下脸。

“我外头没人!少胡思乱想。”

.

霞光万丈,将整座城都映得金碧辉煌。陈彦护送阿姒回水云苑,半路上他起了兴致邀阿姒赏灯,少年话还是那么密:“后日便是上巳,届时长姐势必也要出宫,我们几人好好聚上一回……”

说着,他忽然打住。

阿姒侧目望去,见这厮竟露出些局促和羞赧。顺着他视线,她看到前方喧闹处立着的三人。

晏七娘晏薇。当初在南阳时与她有些往来的晏十娘晏宁。

以及,她最不想见到的那人。

晏书珩还未看到他们。

他嘴角噙着笑,正替两位族妹把高处够不着的花灯取下。

不得不说,是个温柔好兄长。

可这与她有何干系呢?

阿姒不欲掺和他们的热闹,想趁晏书珩没看到她时离去。

但陈彦看到未婚妻子,像飞蛾见着烛台。顾及晏薇害羞,他灵机一动,朝着三人的方向朗声叫唤。

“阿姒快看,是长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