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2/2页)

择日不如撞日,潘垚依着小纸条上的地址,寻了过去。

……

潘垚要寻的是大江小江兄弟俩。

之前时候,他们在忠关街这一片开着摩托三轮车,卖一些日杂用的东西。

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大到保温瓶,小到指甲剪发卡,兄弟俩都卖!

重要的是,这兄弟俩卖锅卖剪子,扯的是赊锅赊剪子的噱头。

是赊刀一族的人。

便是没了灵炁波动,也是赊刀一族的族人。

……

沿着青石板的路往里走,到巷子尾一处屋宅的时候,潘垚瞧到了大江小江兄弟。

这会儿,兄弟俩拿了个梯子,小江沿着梯子往上爬,正在伸手够大门口处挂着的灯笼。

大江站在下头,扶着梯子仰着头。

“成不成啊你,小心点啊,左左左,对,手再往左边够一点。”

小江抽空瞥了下头一眼,带着怨气。

“这么能叨叨,就别使唤我啊,自己动手多快。”他倒是不敢抱怨得太大声,只小声嘀咕,手中的动作也不敢停。

“好好,拿下来了,给我吧。”大江接过灯笼,往角落一搁,小江三两下也下了木梯,做活时不吭声,搬着木梯挪到另一边,手一够,又摘了另一盏灯笼下来。

扛着木梯往角落里搁好,抬起头,小江就瞧到了站门口的潘垚。

他多瞧了几眼,走到了大江旁边。

“哥,好像是找咱们的。”

“找咱们?”大江意外,顺着小江的视线朝潘垚看去。

潘垚冲他们俩笑了笑,视线落在他们手中的灯笼上,问道。

“是要碰灯吗?没事,你们先忙。”

十五的灯笼十六碰,如今都已经二月底三月初了,元宵佳节早已经过去,大江小江这处的灯笼还未碰掉。

显然,两人回老家好一段日子了。

“小姑娘还知道碰灯啊。”大江有些稀奇,脸上挂着笑意。

他左手右手都拿着一盏大红灯,相互一碰,里头的蜡烛一个倾倒,火苗窜起,将灯笼燃了起来。

紧着,大江将着了火的灯笼往旁边一丢。火光起,灯笼的纸皮和灯笼架子的篾片被燃烧,有【哔啵哔啵】的声响,这一处倒是颇为亮堂。

十六碰灯,为的是留下一年的好运气。

前些年物资紧缺,再加上破四旧,很多习俗都没有了太多的讲究,糊一盏灯笼,今年用了明年也能用,大家都节约。

碰灯这一个习俗,如今倒是少见了许多。

“我们村子今年也有碰灯。”潘垚笑了笑,又道。

“对了,我叫潘垚,之前来寻过你们兄弟,没寻到人。这不,刚才去了朱阿婆的摊子,听她说你们回来了,我就过来了,没打扰到你们吧。”

“潘垚?”小江瞪大了眼睛,“芭蕉村的那个?”

“对呀。”潘垚点头。

大江小江兄弟两个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了。

昨儿才回的A市,收拾了一整天的屋子。

好一段时间没住人,屋子积灰得厉害,兄弟忙里忙外,好好地收拾了一通。

累坏了,也饿坏了,俩人不想折腾着开火。

这不,就去了街尾的朱阿婆那儿,准备来碗馄饨拌面,将就着对付对付肚子。

再说了,朱阿婆熬的汤底一绝,吃起来也不算含糊肚子。

两人才去摊子,就见朱阿婆面色一松,老太太一改往日有几分冷淡的态度,还问了自己的电话和地址。

兄弟俩好奇,问了一句,“谁找我们。”

朱阿婆撩起了眼皮,“还记得夏天时候,你们的车子在堤坝那儿翻车了,结果丢魂了,闹着要来我摊子上买馄饨的事吧。”

兄弟俩同时一僵。

这事他们怎么能忘?

虽然那时候是生魂离体,可发生过的事情,自己都还记得,那时候,他们眼睛瞧得真真的,这朱阿婆可不简单,一锅灶做活人生意,另一锅灶,那做的是死人的生意。

他们要是吃了泛着阴炁的那铁锅熬出的骨汤,生魂可不容易回去了。

那时,迷糊中,好像有人喊了一身跟上,提着一盏灯,灯特别的晃眼,他们没瞧清楚恩人是谁。

恩人送着他们的生魂回了肉、体,好事还做到底,最后,还送了他们去医院。

等他们醒来的时候打听了一通,护士们说,送他们去医院的是个乡下汉子。

戴着草帽斗笠,笑得有些憨,是个老实的农人。

人送到了,就离开了。

做好事不留名呢。

小江空时最喜欢瞧武侠小说,向来自诩快意恩仇,听着这话,当即便问。

“阿婆,你知道救我和大哥的人了?是谁?”

大江也急,“对啊,可得好好谢谢人,不单单是我和小江,还有那包从文。他就是被我们的摩托三轮车瓜累到,这才滚下了堤坝。”

“您不知道,当时情况险着呢,但凡晚送到医院一步,人也就没了。”

“那一次,他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我们兄弟俩这几年可就都白忙活了……不不,不够不够,往后两年也得白干……再说了,出事赔钱也应当,我们认,关键是,他要真出事了,我们往后大半辈子,这心里都不好受!”

捎上一条命,甭管是意外还是阴差阳错,那心里都不可能好受,除非是没良心的。

大江小江对救了他们,也救了包从文的人感激得不行。

一听朱阿婆这话,显然是对他们救命恩人有所了解,当即兴奋了。

大江埋怨,“阿婆,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啊,之前我问你,你还什么都不说,你要说了,我们早就拎着东西上门道谢了,回头该说我们兄弟俩不知礼数。”

朱阿婆没好气,“缺你这点礼啊。”

“不急,这两日就会去寻你们,倒不是要你们谢,她就有点事儿要寻你们打听打听,你们别含糊就成。”

“一定一定。”

“对了,大哥叫什么名儿?别到时人来了,我还不知道是哪个。”

“对对,我备点薄酒和好菜,也好好地招待招待人家,”小江附和,“当初那事,那可是救大命的事。”

听到一句大哥,朱阿婆的面容有几分古怪,皮肉颤了颤,像是笑,又像是严肃。

“潘垚,六里镇芭蕉村的,她……算了,你们瞧到就知道了。”

……

凤凰街,忠关街。

这会儿,大江小江兄弟俩瞧着潘垚,也面容古怪了。

大哥呢?

说好的戴草帽,笑得有些憨的大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