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西线无战事”:欧洲第二战场始末

丘吉尔极力抬高阿拉曼战役的地位,当然是为了表明大英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苏联、美国一样起了重要作用,而他还有一个更加具体的目的,就是为英国(还有美国)一再拖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寻找说辞。

1941年6月22日凌晨,纳粹德国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在世界各国领导人里,丘吉尔是最快做出反应的人。那天早上刚醒来,秘书就告诉他:“德国已经进攻苏联。”他只说了一句:“通知英国广播公司,今晚9时我将发表广播讲话。”他亲自准备讲稿,晚上8点47分定稿,9点开始对英国、对全世界广播。作为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许多讲话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天的讲话给人留下的印象无疑是最深刻的:

过去二十五年里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与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这一切都黯然失色了。

我们只有一个宗旨,一个唯一的、不可改变的目标。我们决心消灭希特勒,以及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者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跟着希特勒走的个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将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

讲话还指出,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群岛的前奏”,“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英国和美国的命运也将取决于苏联战场事态的发展。当天上午他就让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1897—1977)召见苏联驻英大使伊凡·麦斯基(1884-1975),通知他英国政府准备给苏联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英国空军将积极进行空战,吸引东线一部分德国空军,从而减轻对苏军的压力。

不过,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也让英国人普遍松了一口气。6月27日,丘吉尔战时内阁重要成员威廉·比弗布鲁克男爵(William Maxwell Aitken,1st Baron Beaverbrook,1879—1964)会见苏联驻英大使麦斯基时便说,德国已经从法国撤走几乎所有空军,只留下少量梅塞施密特Bf 109战斗机(Messerschmitt Bf 109)和完全没有经验的飞行员,表明它已经不会主动空袭英国,留下少量飞机只是为了防备英国空军的空袭。在解决苏联问题之前,德国横渡海峡进攻英国的“海狮行动”(Unternehmen Seelöwe)也不可能付诸实施。

“二战”期间积极主张开辟第二战场的比弗布鲁克爵士。比弗布鲁克出生在当时还是大英帝国自治领的加拿大新布伦瑞克省,本名“William Maxwell Aitken”,1917年获封“第一代比弗布鲁克男爵”,所以通常只以他的爵名相称。鉴于空战的重要性,1940年5月丘吉尔专门设立了一个“飞机生产部”(Ministry of Aircraft Production),负责飞机(主要是军用飞机)的生产,比弗布鲁克被任命为首任大臣。一年后改主1939年设立的“供应部”(Ministry of Supply),负责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的供应。后来,“飞机生产部”也并入“供应部”,比弗布鲁克的职务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总装备都部长”。在当时形势下,军备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美国《时代杂志》曾经选他为封面人物。

这时英国人最担心的是苏联能抵抗多久。6月22日上午甫一知悉德国进攻苏联,丘吉尔就和他的几个重要阁僚讨论了这个问题,只有比弗布鲁克一个人表示乐观,表示“坚信俄国人的力量和他们的抵抗能力”,其他人都不看好苏联。被紧急召回商讨此事的英国驻苏大使斯塔福·克里普斯(Richard Stafford Cripps,1889—1952)更描绘了一幅极其黯淡的画面,说俄国不可能经受住德国“闪电战”的打击,将遭到与法国同样的命运。他如此悲观是有原因的,在德国进攻苏联的前几天,他已经向伦敦报告过驻莫斯科各国外交官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战争一旦爆发,俄国能坚持的时间将不是以月而是以星期计。不少人估计,三四个星期以后基辅、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就将落入德国人之手。时任帝国陆军参谋长的约翰·迪尔将军(John Greer Dill,1881—1944)稍微乐观一些,但也承认:“多于六或七个星期的估计是不恰当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可以看出,当时即便是丘吉尔也认为苏联的抵抗不可能长久,但他认为只要苏联能坚持到冬季到来,就能为英国人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为尔后抗御德国实施“海狮行动”做好准备。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最初几天,他对支援苏联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6月27日比弗布鲁克会见麦斯基,告诉他英国政府“准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减轻德国对苏联的压力”,具体计划是:

第一,皇家空军将加强对德国西部和法国北部的轰炸;

第二,派遣部分皇家海军舰队到摩尔曼斯克和佩特萨莫(摩尔曼斯克州最西北的一个区)地区参加对德海上作战;

第三,英军将在法国北部沿岸地区进行“大规模袭击”,哪怕只暂时占领勒阿弗尔、瑟堡等重要战略据点也是好的。

这是首次提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那不是苏联,而是英国主动提出来的。

随后,克里普斯返回莫斯科,6月29日会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告诉他英国政府已经决定给苏联一切可能的援助,并且说到英国打算在法国实施登陆的事。和克里普斯一起到莫斯科的军事代表团也向苏联保证,英国将以一切可能的办法援助苏联,他们此行的任务就是了解苏联战场的详细情况。

然而,从1941年6月27日提出到1944年6月6日“兑现”,过去了几乎整整三年时间,欧洲“第二战场”迟迟没有开辟。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第一天,被炸毁在机场上的苏眹空军飞机

最初几天的战事似乎证明英国人以及整个外界对红军抵抗能力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很快就会被打败,沦为第二个波兰或者第二个法国。斯大林不大可能步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Włady sław Eugeniusz Sikorski,1881—1943)后尘到第三国组织流亡政府,因为很难有哪个国家愿意接纳他,而他会不会像亨利·贝当(Henri Philippe Pétain,1856—1951)那样投降,出现维希政权的“俄罗斯版”。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粮食、木材(那时制造飞机还需大量使用木材),还有与西欧相比廉价得多的劳动力,都将为纳粹所用,后果将比法国投降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