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塞克特的军队

“二战”开始时,德国军队为何能有如此强劲的攻击势头?时至今日,不少人仍然认为那是因为希特勒成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实他只是成功驾驭了那支军队。德国拥有一支让世人瞩目的强大军队的真正功臣不是他,而是被誉为“国防军之父”的汉斯·冯·塞克特(Hans von Seeckt,1866—1936)。原来,尽管受《凡尔赛条约》限制,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军队只有区区10万人,其中军官不能超过4,000人,但却极其精锐,不啻一支“种子部队”或者“酵母部队”。《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拥有军事院校,塞克特就把军事教育体系建立在部队上,而且每一名列兵都受到成为军士的培训,每一名军士都受到成为军官的培训,每一名军官都受到成为将军的培训。他又非常重视演习,而演习都按实战要求。纳粹上台后能够在短短6年里就把军队扩充至数百万人而且素质很高,就因为有这样的基础。魏玛德国还通过与苏联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例如荷兰)的合作,巧妙避开国际联盟监督,秘密发展军事工业。

1936年4月22日,德国国防军为已经退役多年的塞克特举行70寿辰庆祝活动,塞克特在国防部长布隆别格、陆军总司令弗里茨陪同下检阅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希特勒(坐者左起第一人)与他的巴伐利亚第16步兵团战友

遗憾的是,塞克特奠基的那支军队后来竟为希特勒所用,没有用于“国防”而是用于侵略。看来,人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希特勒为什么能驾驭那支有着普鲁士传统、高级军官大多出自普鲁士军人世家的军队。别忘了,就在任命他为总理之前不久,兴登堡和大多数德军高级将领仍然把他看作一个来自慕尼黑的政治暴发户,轻蔑地称他“奥地利下士”。他们当然不会不清楚希特勒的底细,应该知道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便放弃奥地利国籍,作为“志愿兵”加入德国巴伐利亚第16步兵团,在西线(具体说是在比利时和法国境内)与英军作战。下士通常担任班长,然而希特勒却连一个班也没有指挥过,因为他是个传令兵。公正地说,希特勒十分勇敢,据说他是唱着“德国,德国高于一切”的歌曲参加战斗的,曾经两次受伤(其中一次是因为英军使用毒气),也两次受奖,第二次得到的是一枚很少授给普通士兵的一级铁十字奖章。

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曾几何时,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陆军下士,居然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几百万人的军队打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