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慕尼黑协定》:被出卖的不仅仅是捷克

奥匈帝国解体以后形成的多个东欧国家,都面临复杂的民族问题。由于历史原因,那个地区的特点是各民族既“混居”又“聚居”,每一个民族的聚居区都与其他民族的聚居区交错混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直到今天,尽管已经一再分裂,形成多个规模已经相当小的国家,民族问题仍然很难说得到了彻底解决。南斯拉夫已经解体为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塞尔维亚和黑山六个国家,但仍然没有哪一个国家在民族成分上是单一的;如果让每一个民族都把它聚居的地区联合起来组成国家,那就没有一个国家能有连在一起、完整成片的领土。今天的克罗地亚共和国人口中还有超过五分之一不是克罗地亚人,12.1%是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共和国不但南边有阿尔巴尼亚人聚居的科索沃地区(但那里也有超过五分之一人口是塞尔维亚人及其他民族),北边还有匈牙利人相当多(占五分之一强)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经“一分为二”,但分出来的捷克共和国仍然有13.2%的摩拉维亚人和3.1%斯洛伐克人,斯洛伐克共和国也有10.6%的匈牙利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除1,000万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还有100万匈牙利人、50万鲁塞尼亚人(Ruthenians,也称Carpatho-Russians或Rusnaks,“喀尔巴阡俄罗斯人”)和325万日耳曼人。日耳曼人主要居住在西北部与德国毗邻的苏台德地区。1938年5月苏台德危机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最终以英、法、意、德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被它的西方盟友出卖,希特勒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结束。

捷克为应对纳粹德国侵略在苏台德边界修筑的防御工事。据称其坚固程度仅次于法国马其诺防线。

不应该忘记的是,当希特勒决定进攻捷克的时候,德国将军们几乎一致反对。当时德国能够用来进攻捷克的军队大约只有12个师,而捷克有35个师兵力。苏台德是山区,易守难攻,而且还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据说仅次于法国马其诺防线。捷克政府曾经表示绝不步奥地利后尘,但是由于盟友的出卖,还有邻居“趁火打劫”,最后还是走上了不战而降的道路。总统爱德华·贝内斯(Edvard Beneš,1884—1948)辞职出走,在伦敦组织起流亡政府。

苏台德被划给德国,接着,斯洛伐克宣布退出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独立国家。但其政府完全遵照希特勒的旨意行事,是个不折不扣的傀儡政权。1939年3月15日德国出兵占领波希米亚(今捷克共和国西部约三分之二的地区)和摩拉维亚(今捷克共和国东部约三分之一地区),宣布其为自己的保护国,称“波西米亚与摩拉维亚保护国”(Protektorat Böhmen und Mähren)。当年丘吉尔批评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实际上,被英法两国投入“虎口”的不只是苏台德地区,而是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在中欧、东欧地区那是经济最先进、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二战”期间作为德国的“兵工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40年法国战役中,德军使用的很多坦克就是捷克制造的。

应该注意的是,不少人忘记或者忽略了一个重要史实,那就是在那个多事之秋,被英、法两国出卖的不仅仅是捷克斯洛伐克,还有德国军队内准备起事反对希特勒的一批军官。原来,从希特勒下令制订进攻捷克的计划起,德国军队内部的许多将领就表示反对,其中以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将军尤为坚决。他一再陈辞,说那将会引发欧洲大战,英国、法国、苏联都会反对,德国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毫无希望。他还认为,在当时的欧洲,法国军队是最强的,英国军队也不弱,德国就是与意大利结盟也不能与英、法同盟相抗衡。贝克说这是总参谋部全体高级军官的共同意见,其实那不只是总参谋部官员,而是当时几乎所有知道这件事的将领们的共识。他们认为,从军事角度看德国缺少能够突破捷克边防工事的有效手段,而一旦法国、英国、波兰履行他们与捷克签订的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德国便将东西两面受敌,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守。就连最高统帅部里一直紧跟元首的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Alfred Jodl,1890—1946),也担心那会招致法国从西边发起对德国的进攻,而“要以五个作战师和七个后备师在一个还只是施工现场的西线工事挡住一百个法国师的进攻,是完全不可能的”。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被宰割的捷克斯洛伐克: 1. 被纳粹德国占领的苏台德地区; 2. 被波兰占去的Zaolzie地区; 3. 被匈牙利占去的地区; 4. 协定签署时“自治”,1939年被匈牙利占去的地区; 5. “波西米亚与摩拉维亚保护国”; 6. 成为纳粹德国另一附庸的斯洛伐克。

为了抗议希特勒一意孤行发动战争的政策,1938年8月18日贝克辞去陆军参谋总长职务,继任的是他原来的副手哈尔德。但是,下野后的贝克并没有闲着。他积极参与了反对希特勒的活动,并且成为其核心人物。这一批普鲁士军人计划在希特勒下令进攻捷克的时候逮捕他,把他送上法庭,指控他把德国投入战争。计划由第3军区(即柏林军区)司令官埃尔文·冯·维茨勒本将军(Erwin von Witzleben,1881—1944)执行这项任务,驻防波茨坦的第23步兵师师长瓦尔特·冯·布洛克多夫-阿列菲尔德将军(Walter Graf von Brockdorff-Ahlefeldt,1887—1943)配合,赫普纳中将的一个坦克师准备对付党卫队。还派了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Eward von Kleist,1881-1954)去伦敦,秘密会见英国外交大臣的首席顾问罗伯特·范西塔特爵士(Sir Robert Vansittart,1881—1957)。还有那时在野的丘吉尔,告诉他们希特勒正准备进攻捷克,而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是反对此事的。如果英国坚决反对希特勒的侵略行为,总参谋部将采取决定性的行动来阻止它。但是,如果英国继续姑息迁就希特勒,那就是拆他们的台。丘吉尔马上写了一封信让克莱斯特带回德国,表示他相信德国进攻捷克将会引发世界大战。

我像1914年7月底一样确信,英国将同法国一起出兵,……我祈求诸位,千万不要在这一点上有所误信。

然而,当范西塔特向外交大臣和首相报告以后,却没能改变他们对希特勒的态度。在柏林,继任陆军参谋总长的哈尔德将军也赞成贝克等人的计划,曾派人与英国有关方面接触。德国外交部里参与这一秘密行动的人还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与英国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没能改变张伯伦姑息迁就希特勒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