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至1943年7月断章

接下来我仍几乎每天都写日记,因此,欲复现日记内容,回忆从1941年6月22日到1943年7月20日,我所经历的每件琐事是不可能的,但我会尝试扼要叙述对我们生活发生重大及深远影响的事件,以及家人、朋友和我自己在那段时期的变化,好让读者能够顺利衔接下一段日记。

——蜜丝注(写于1978年春天,她去世的那一年)

可惜蜜丝体力不支,只写下了两件事:一是她姐姐塔蒂阿娜的婚礼,一是她母亲企图援助苏联战俘的活动。

幸好瓦西里奇科夫一家都极爱写信,而且许多家书(包括蜜丝写的或收到的)都保存了下来。借着这些信件,以及她过世之后自她的文件中陆续发现的零星日记,我们才能拼凑出从1941年6月到1943年7月,她的日记断章时期的生活内容。

不足之处,则由本注解者简短补充蜜丝及其家人在这段时期的生活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概要。

蜜丝从柏林给在罗马的乔吉写信 1941年7月1日

普鲁士的布尔夏德在城里,因为他是“皇族”,刚从俄国前线调回来。他说战况惨不忍睹,双方几乎都不留俘虏。俄国人打起仗和折磨起人来完全不像军人,倒像罪犯,会举双手佯装投降,待德国人接近,再从近距离射击,甚至从背后射击想帮助俄军伤患的德国医护兵。不过他们的确很勇敢,各地战况都很激烈。现在克拉里家三个儿子全在那里,他们的父母肯定忧心如焚。

和弗雷德姐妹碰面,她们刚获悉弟弟埃迪已阵亡,他才20岁,向来精力充沛。基本上,现在人员的伤亡比起战争初期来说,惨重许多。即使如此,德军仍不出所料,稳定前进……

希特勒入侵苏联,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德军派出153个师——约为纳粹三军四分之三的阵容——陆续再由芬兰18个师、罗马尼亚16个师、意大利三个师、斯洛伐克三个师、西班牙一个师、匈牙利三个旅,一些克罗地亚士兵,以及后来由德国占领之欧洲各地征调来、不计其数的武装党卫军支援,总数逾300万人。交战初期,苏联共派出178个师,约470万人抵达。德军后援有限,苏联却还能调动1200万人,因此德军若想战胜,必须靠闪电奇袭策略。希特勒却信心满满:“我们只需将门撞开,整栋腐朽的建筑便将立刻倒塌。”许多西欧专家也这么预测。刚开始,斯大林的确慌了手脚。

“巴巴罗萨”计划同时对莫斯科、列宁格勒及基辅展开攻势。一开始循惯例,运用装甲部队先行深入,摧毁苏联陆军防御,并在冬季来临前达成最后作战目标:形成一道从阿尔汉格尔斯克直到阿斯特拉罕的壁垒。德军在红场胜利游行后,便将莫斯科夷成平地,成为“文明人”眼中的历史陈迹。这场战争打着“反布尔什维克”的旗子,其实纯粹为了侵占苏联的土地,掠夺其自然资源,并集体消灭苏联人民。生还者将被逐出乌拉尔山脉,或成为前来殖民的德国人的奴隶。

希特勒在发动攻击前夕坦然承认,这将是一场非比寻常的战争。俄国人基本上是“次人类”,交锋时根本不必讲道义,德军在苏联境内即使犯下最凶残的犯罪行为,亦不会遭到起诉,更不必接受惩罚。所有被俘的人民委员及共产党党员,全部就地枪决!换句话说,该计划不但默许,甚至指示德军肆无忌惮地杀戮。虽然有些德国将领私下大感骇然,当时大家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不过一旦上了战场,仍有许多保有荣誉心的德军将领漠视以上不人道的军令,其中许多人都参与了1944年7月20日的密谋。

作战一开始,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尽管德军准备期长达数月,斯大林又从各消息来源接到各种暗示,但苏军仍毫无防备,驻派西部前线的苏军一方面装备老旧,亟须更新,一方面刚经过斯大林肃清,军官人才大量缺乏,德军因此在数周内便深入苏联疆土,经过几次大包围战役,歼灭并俘虏了苏军大部分的前线部队。然而,德军的挺进仍不断因遭遇苏联士兵顽强抵抗(虽然刚开始苏军阵营中有大量逃兵)而速度减缓或阻塞不前。苏联军人虽不擅运用策略,却出了名的剽悍,非经激烈战斗,绝不可能投降。德军轻易拿下波兰、西欧及巴尔干半岛后,不免轻敌,刚开始的反应是惊讶,接着是愤怒,很快不得不油然生出敬畏之心。

蜜丝1978年之回忆

塔蒂阿娜于1941年9月6日与保罗·梅特涅完婚。当天一片喜气,除了在前线作战或已阵亡或负重伤的朋友,所有好友都列席参加,就连母亲、伊连娜和乔吉也设法从罗马赶来。婚礼在罗卡莫拉宅邸内举行,宴席中的食物则是保罗和他母亲在柯尼希斯瓦特节省数月的结果。

当天晚上,柏林遭到直到当时最严重的一次轰炸,幸好多数炸弹都落在郊区。

那时,塔蒂阿娜与保罗已离城赴维也纳,随后前往西班牙,在那里待到隔年春天。伊连娜立刻返回罗马,母亲和乔吉却决定留下来住两个月,竟酿成大错,因为东线情势恶化,当局下令禁止外国人进出德国,家人由于仍持有立陶宛护照,因此滞留德国。母亲一直待到战争结束,乔吉待到隔年秋天,才设法溜到巴黎。

我非常思念塔蒂阿娜,因为我与她自襁褓时期便非常亲密,一起经历大部分困难阶段。幸好有乔吉搬进哈登堡街的公寓与我做伴,直到隔年春天……(蜜丝就此停笔)

1941年11月,蜜丝去意大利度了几周假。这段时间,她写给母亲的信有三封保留了下来。

蜜丝从罗马给在柏林的母亲写信 1941年11月10日

我对这里的食物颇满意,远比柏林富于变化。看惯了柏林灰色的街景,这儿绿油油的树叶真令人神清气爽。

威尼托街挤满年轻男人,令我震惊,跟德国现下的景况迥然不同。

明天打算出去逛街购物,但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不需珍贵配给票的东西,交易时都必须出具身份证。就连已在意大利待了三年的伊连娜都还没拿到身份证,你可以想象我的希望有多渺茫。所以,我总是充满渴望地逛街,却一毛钱都花不掉。

蜜丝从罗马给在柏林的母亲写信 1941年11月13日

此地俄国移民群情激动。上个月本地报纸发表了一篇以假名投稿的文章,作者宣称大多数白俄对于德俄战役漠不关心,令他既惊讶又愤慨。既然如此,白俄人似乎应该迁居别国。大家立刻传言这篇文章是为“上面交代下来”而写的,当然令我们的同胞更为激动。于是有些人联名写了一篇文章反唇相讥,其他人则忙着调查那篇文章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