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我们度过了美妙的一天”(第6/6页)

当他们踏上东岸时,阳光非常灿烂。德军的炮弹零星地在四周爆炸着。丘吉尔大口大口地抽着雪茄,大步流星地走向战场,谁都没来得及拦住他。

“这儿不是首相待的地方。”辛普森对蒙哥马利说,“我怕他在我这个集团军的地段里出事。”说着,他加快了脚步,去追赶首相,而首相却毫无停步的意思。“如果我们再往前走,”辛普森机智地喊道,“很快就要到前线了。”

在乘船返回的途中,蒙哥马利被丘吉尔的冒险精神感染了,他问快艇的艇长:“我们能不能沿河下行去韦塞尔·那边可以看到一些战斗。”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一条拦阻浮动水雷的铁链横在莱茵河上。不过,刚刚到达西岸,陆军元帅便俯下身子,像密谋者一样对丘吉尔说道:“让我们去韦塞尔的铁路桥,看看那里的情况如何。”

巨大的铁桥已经部分损毁,而且仍然在遭受敌军炮火的轰炸。首相又一次率先敏捷地爬上了桥梁。这时,炮弹落得越来越近,在河中激起了巨大的水柱。终于,一发炮弹打中了大桥的另一端,就好像德国人知道丘吉尔在这里似的。

一名下级军官走向辛普森,担心地提醒说,德国人可以直接观察到这里,然后发射迫击炮。“我们已经被夹击了。”他说,“再有一两发炮弹,他们就会击中我们。”

辛普森追上丘吉尔。“首相先生,”他选择了正确的称呼说道,“敌人的炮兵就在前面。他们正在轰炸桥的两侧,现在又开始炮击您身后的公路了。我担不起让您待在这儿的责任,因此,必须要求您赶快离开。”

丘吉尔脸上流露出的表情,让布鲁克觉得好像一个小男孩被人从他那海滩上的沙子城堡前叫走。丘吉尔用双臂抱住了桥上的一根大梁,噘着嘴回头盯着辛普森,仿佛是在激他来撬开自己的手。

然后,让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是,他放开大桥,不情愿地拖着步子回到了岸边。丘吉尔曾经一再对布鲁克说:“如果要死,就要在你热血沸腾、什么也感觉不到的时候,投入到战斗中去。”现在,在布鲁克看来,首相已经决心冒一切危险,似乎作为战士在前线突然牺牲是他的圆满归宿,并且可以使他从与苏联共存的战后世界中解脱出来。

对于首相来说,这是充满惊险的一天。但是,即使身在前线,他也摆脱不了俄国问题。在蒙哥马利的司令部里,有一封发自伦敦的信正在等他。信是艾登写来的。艾登想知道,鉴于苏联的怀疑和傲慢,是否还有必要去参加旧金山会议。“在英—美同俄国的关系如此彻底地缺乏信任之时,我们怎么可能奠定新世界秩序的基础?”

丘吉尔立即回信说,他也认为“旧金山会议的问题仍悬而未决”。接着,他怀念地谈起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跨过了莱茵河,度过了美妙的一天。”当晚晚些时候,丘吉尔又给艾登写了一封信。斯大林突然决定派葛罗米柯代替莫洛托夫去参加旧金山会议,这是苏联对“日出”行动“不满情绪的表现”。他认为,“如果想让这样一次会议具有一点价值,英国和美国现在就应取得一致意见,反对打破《雅尔塔协定》”。

但是,丘吉尔仍然担心,在反对俄国一事上,罗斯福不会采取强势的联合立场支持他。就在同一天,罗斯福给斯大林写了两封信,这对消除首相的忧虑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在一封信中,罗斯福礼貌地对莫洛托夫不出席旧金山会议表示遗憾;而在另一封信中,他为“日出”行动进行了辩解——用调和的措辞。信中并没有流露出在读到莫洛托夫的无礼来信时,罗斯福那非常真实的愤怒。而丘吉尔也没有得到任何暗示,表明总统终于下定决心更坚定地支持他反对斯大林。


(1)《圣经》中著名的巨人之一。——译注

(2)红军将军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于1942年被俘三个星期,之后,他公开指责斯大林,并帮助德国人动员了一百万苏联俘虏为希特勒服役。但是,他最感兴趣的是扫除共产主义,而不是促进国家社会主义。因此,在元首的眼里,他是可疑的。

(3)一万七千二百五十五名英国人和美国人曾在登陆日空降至诺曼底。

(4)Pickett’s charge,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乔治·皮克特将军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带领南军进行的一次大进攻,场面非常悲壮而惨烈。——译注

(5)Eric Bols,1904—1985,英国空军高级军官,时任第六空降师的总指挥官。——译注

(6)指格罗顿中学,美国东部一所供上层阶级子弟入学的中学,罗斯福曾就读于该校。——译注

(7)William the Conqueror,指英国诺曼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威廉一世。作为诺曼底公国的国王,他挥师渡海进攻英格兰,并大获全胜,建立诺曼王朝。文中所述即传说中他刚刚抵达英格兰时的场景。——译注

(8)基督教节日,圣周的第一天,也就是复活节前的礼拜日。——译注